2017年7月17-21日,国科大2017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迎来了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360名优秀中学生,他们在这里开始了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
2017年7月18日清晨,一场大雨浇透了闷热多日的京城,营员们带着雨后的一丝清凉分组前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及国家纳米中心等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单位参观学习,更近距离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1 “北斗”九天揽月有“龙芯”,“曙光”卧地窥宇助“天眼”
—— 中科院计算所之旅
来自山东、辽宁、陕西的营员就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所教育处的李琳老师和武成岗研究员为营员带来了的精彩绝伦的讲座。
武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言语深入浅出地带领营员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由计算所胡伟武研究员领衔研发的自主可控“龙芯”处理器应用于卫星“北斗”,标志着我国发射的卫星终于有了“中国芯”;由计算所独立研发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助力“天眼”射电望远镜探测宇宙。这些科研成果,都为祖国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营员们无不为祖国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感到骄傲与自豪。
武老师的讲座,引得现场掌声连连,这掌声既是对武教授精彩演讲的赞叹,也表达了大家对科学家们辛劳付出的感谢和敬佩之情。来自山东省兖州区第一中学的张议文同学感叹到:“这次计算所之旅,让我得以领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悠久历史,前辈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奔赴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前线,在一穷二白的艰难困苦中,在外来势力的技术封锁中,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发展之路。新中国一代代人才正挺直腰板,一批批民族栋梁正闪耀在东方的天空!”
2 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同一时间,云南组、四川组和浙江组的营员们来到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参观实践,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了解人与机器的故事。
报告以《机器崛起》的内容为主线,为同学们展现了不同视角的科学家、政治家等对“控制论”的交锋论战,也正是其促进了科技不断发展的历程。 “机器有一天会不会反抗人类?”“人是不是就是一台机器?”报告中,王晓向同学们抛出了很有趣的问题。
“我觉得机器再怎么发展,人类还会是这个世界不会缺失的一部分,机器毕竟是人发展起来的,而且不像人相互之间有着感情的交流”,来自云南昆明第三中学的王嘉在听完报告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机器虽然高端,但却是冰冷的,不具备人类的感情。”
这是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翻译系统,可实现中英文翻译、字段实体抽取与关系分析、情感分析与自动获取摘要,“那以后就不用做语文的阅读理解了”,一位学生开玩笑说。
在虹膜识别仪器面前,通过眼球就能识别个人的身份信息,吸引了众多同学围观。同学们站在巨大的人脸识别屏幕前,争先恐后地想要被“识别身份”。
3 你想知道的生命奥秘,都在这里——初探遗传发育所
许执恒研究员为营员带来了主题为“遗传发育之奥秘”的科普讲座。许老师通过大量精美的配图和精致的动态演示为同学们展示了遗传发育的奥秘,并诙谐幽默地向同学们科普小常识,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的生命科学的大门。此外,他还以家族遗传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相关的动物实验为案例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遗传发育的过程。
讲座结束,提问的同学仍意犹未尽。有同学关心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治疗家族遗传病,有同学好奇如何通过基因测序感知物种之间转移,还有同学思考基因编辑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挑战。
4 纳米之美
营员们今天还来到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范伟民研究员为大家生动讲述了纳米科学的前世今生。范老师说,纳米科学的发展将深刻影响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时将引领新的技术变革。 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留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和营员进行了学习交流,他鼓励营员们要敢于尝试和创新,善于发现和探索。
从清晨到日落,从大雨如注到云开日出,从计算所、自动化所到遗传发育所、纳米中心,一路上都留下了营员们求知若渴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无论路途颠簸,还是身体抱恙,都无法阻挡营员们走近科学的坚定步伐,都无法挫退营员们那颗因科学而激动的心。
一天参观行程结束,营员们依旧活力四射,此刻,他们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请看来自最前方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