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随笔】拥抱纳米科学,走进微观世界——辛佳怡(浙江)

参观国家纳米中心后感

  • 辛佳怡 (营员)
  • 创建于 2018-07-28
  • 2884

  今天是我们来到国科大的第二天。迎着熹微的晨光,紧张而充实的一天开始了。在上午,我们来到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聆听了教授关于运筹学的讲座。教授娓娓道来,用平实的语言解释着深奥的数学难题。尽管以前从未接触过运筹学,但我被教授富有趣味的讲解深深吸引,感觉自己获益匪浅。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学院的图书馆,这里拥有最丰富的数学类藏书及各类期刊。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华罗庚博物馆。纵览华老的一生,他刻苦钻研的精神与爱国敬业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吃完中饭后,我们发车前往了国家纳米中心。自从有一次无意在科普杂志上看到关于纳米科技的介绍,我就被它深深地迷住了。在参观国家纳米中心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些关于纳米科技的知识。20世纪5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发表了题为《在底层创造丰富结构》的演讲,第一次提出人类进行纳米级别操作的可能。1981年,第一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显微镜问世,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1990年,第一届国际科学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纳米科学的诞生。尽管纳米科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各国政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将纳米技术列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

  胡学长的讲座,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许多生活问题中的纳米科学原理。荷叶上为什么不会沾上雨水?壁虎为什么能吸附在玻璃上?孔雀的羽毛和蝴蝶的翅膀为什么在阳光下折射出闪亮的颜色?这些自然现象都与纳米科学有关。胡学长还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科研生活。那些最前沿的研究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听完胡学长精彩的报告,我不由得对纳米科技的应用产生了几点自己的想法。

  基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理化性质,我构想了人工红细胞这一人造纳米物质,其外壳由纳米尺度金刚石组成,内部可承受超过100倍大气压的压强,运载氧气的能力为自然红细胞的数万倍,可迅速到达需氧器官,释放氧气并带走代谢废物。

  还有微型药库:现在生活中,我们买药都要跑到附近的实体药店去,而且一次要买许多种药,十分不方便。如果我们研发出能够承载数种药物的微型药库并将它装载在人体内,那么若有急需用药的情况,微型药库就可以发挥出作用。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日趋严重。假设有一个老年人在路上突发心脏疾病急需救助,如果有微型药库,那么想要帮助他的好心人就不需要跑到药店里买到药再回来救助老人,而是可以直接拿出一个遥控器将老人体内微型药库中储存的救心药释放出来,这样也许就可以挽救许多生命了。微型药库可以搭载许多纳米级别的传感器用来监测人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并由此确定是否需要继续给药。

  感谢国科大夏令营给了我们接触前沿科学的机会。最后我要为纳米科技打个call:拥抱纳米科学,走进微观世界。

  




责任编辑:张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