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随笔】贴地飞翔——吴玙姜(北京)

  • 文图/吴玙姜 (营员)
  • 创建于 2018-07-28
  • 3057

  俯瞰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辽阔的神州被一条条铁路连接辐射,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络,而在这铁路上飞驰着的钢铁洪流之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设计时速近乎三百五十公里贴地飞行的高铁。

  今日,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响亮的名片,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从一个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从技术的引进到如今产品的出口。这一切看起来仿佛顺理成章,但其中凝结的却是科研人员不知多少个日夜的付出与心血。谁能料想这些贴地飞行的神器都起源于一个缩小八倍的模型,利用高压气体对滑块的冲击在几百米的滑轨上飞驰。记录一次次返回的冲击波,一点点试验、拟合,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不断缩小着空气阻力对车体模型的阻碍,最终从二十多种设计中选出十种,更综合考虑了车尾的稳定作用,轨道的情况,历经六百多次实际的试车,才确定最终确定下来我国第一代自自主研制的高铁的车头形状。

  贴地飞翔的不仅仅有高铁这样走入每个人生活的交通工具,更有像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样的科幻设备。就在中科院力学所,坐落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风洞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在实验仓放进两倍于其他实验室的模型,从而得到最精确的数据。你也可以在这里研究科幻大片中才有的设备,譬如大气层外的水漂等等。也就六米大的模型,迎面吹来六七马赫的狂风,表面可以升温到三千度,连空气都变成了离子团,想想就觉得刺激。

  千百年前人类许许多多的梦想,至今日都已在渐照进现实,日行千里的高铁,甚至未来一小时环游地球的飞行器,一个已经触手可及,一个在渐渐地成为可能。而如果我们剖开这表面的发展,大概见到的是人类永远飞翔着的好奇的灵魂。这灵魂是万户飞天的神话,是阿波罗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是风洞之中飞翔在六马赫狂风中的飞行器,是科学得以有今日之风光的源泉。

吴玙姜

责任编辑: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