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随笔】从应用力学到工程科学,从目光局限到了解前沿——郝一霖(山东)

  • 郝一霖 (营员)
  • 创建于 2018-07-30
  • 2374

  当前不少人认为所谓学霸很多都是死读书,未来发展并未占优势。今日国科大李家春院士为同学们呈现的一场讲座,将改变这种认知。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目光大都局限在课业知识的范畴内,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在场的不少“学霸们”所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研究惊艳四座。

  2018年7月28日,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夏令营的营员们在国科大力学所流体力学李家春院士的引领下,步入应用力学的世界,触碰工程科学的奥李院士的讲座从介绍应用力学与工程科学的历史起源引入,深入到航空工程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中国航天、等工程领域海洋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工程科学的范畴十分宽泛,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工程光谱学、磁流体力学等。是应用力学的拓展,使用于众多科学和技术领域。实践证明:工程科学是一条取得成功的捷径。

  李院士指出,中国以“工程科学”思想为指导,瞄准新时期“上天、入地、下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国科大培养的,不是普通的工程师,是而工程科学家。他幽默浅显的解释道,我们培养的,就是像钱学森先生那样的人才。

  他讲到历史,告诉学生们:从最初对应用力学的萌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普朗特,道其学生冯·卡门与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卡门-钱进似方程,应用力学在老一辈的中外科学家的推动下,飞行器、火箭等高科技领域成果迅速发展。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付出,成就了我们当今世界的交通新时代。

  同时,钱学森因参与了美国航空航天计划,有回国意愿时被软禁于美国,期间著书《物理学理论和工程控制论》成为中国工程科学的代表作,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的热忱,深深地触动了在座听众。

  李院士告诉学生们,对比国际与中国的航空航天历程,我们国家在短短六十年间,完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飞跃,速度远超国际科技的发展速度。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底气,是中国人的自豪。让在场的学生们对未来中国的工程科学的领先地位,深信不疑。

  由于我国专注于科研的历程相对较短,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目前,水能资源开发、化石能源开采等能源问题正处于进行时,青藏铁路、动车高铁、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油水分离装置、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等等,正在改良或进行中,诸如芯片、发动机等核心器件,我国的研制速度丝毫不弱,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在不断的涌出。

  力学所的研究员曾经告诉学生们,我们比国外强的地方,有一点在于,进行科研研究的人,中国普遍比国外年轻几十岁。我们明白,科学是未知无穷的,中国是潜力无穷的。

  工程科学加速技术飞跃,科学革命,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是对于当前处于人生转折点的学子们,不失为一种良选。时代飞速发展的时刻,中国想要持续的脱颖而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选辛勤不懈的努力。我们向科研人员致敬,我们立志向工程科学的世界探索。

  

责任编辑:张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