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随笔】中国的科学家们——王纯璐(山东)

  • 王纯璐 (营员)
  • 创建于 2018-07-31
  • 3074

  经历了两天两夜充实又多彩的夏令营生活后,我终于有一点时间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梳理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将这两天零零碎碎的一点感悟整理成文字,呈现在这篇文章里。

  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是属于中国的,又是属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科学家的人的。

  何为国,何为家,何为爱国

  对国家的责任感,是我来到国科大后,学到的最基础的一课。

  无论是开营仪式上校长们的讲话,还是马石庄教授的讲座,抑或是参观风洞实验室时负责人的介绍,一字一句无一不洋溢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为中国做贡献的使命感。所有内容概括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两个基本命题: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

  马石庄教授讲的爱国情怀,依我的理解,实际上是从个人出发,进而推广到国家。一个人如果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他也会懂得关爱别人的父母,推己及人,这就形成了我们印象中高大上的家国情怀。而风洞实验室负责人在介绍每一项实验时自豪地强调:“这样的器材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实验只有中国能做。”他的自信源自于每一位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所谓的爱国,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完的。大多数人只知要爱国,却不知为什么要爱国;更多的人尽管知道要爱国,却很难将自己的承诺落实到实际行动。

  我们已经有够多在网上口沫横飞大谈爱国的键盘侠了,但是像钱学森、黄大年那样的辛勤耕耘者,太少了。

  这也许正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

  年轻和年长的科学家们

  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名字,怎么听都和科学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两天的参观中,我确实见到了不少可以被大众称为“科学家”的人,他们从事的工作各有不同,有理论研究也有实际应用;他们的年龄也参差不齐,年长的已过不惑,年轻的甚至还未及弱冠。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谈起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时,他们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令听者为之折服。套用网上一句俗滥的话,就是“他们的眼里好像有光”。

  就拿今天刚听完的IGEM宣讲来说,当学长们将“自动修复水泥”、“荧光蛋白笔”这些前沿的生物工程技术一一介绍给我们时,台下哪一个同学不是屏住呼吸、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大屏幕看呢?哪怕并不能完全听懂原理,也不妨碍大家自由地展开想象,畅想未来更新奇的技术去了。

  科学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引得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为之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在这次夏令营中,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科学指引着我们未来的道路,而科学家们,正是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的人。

  最后的一点想法

  其实最初来到国科大夏令营,不是没有功利性的目的。但是两天之后,我已经彻底改变了想法。在这里,我听闻了此前从未听过的理论,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最前沿的技术,也认识了一批属于中国的科学家们——如此,已经很圆满了。

  期待着明年九月份再次见面。

责任编辑:张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