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没来毕业典礼,三名学生被校长点名了!

  • 文/杨洁 陈茜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创建于 2022-07-04
  • 438

  7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2022年毕业典礼上,一张特殊的“丰收”合影,被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点名”。

被国科大校长“点名”的麦田毕业照。受访者供图

  照片里 ,三名学生簇拥着国科大现代农学院专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背后是一片即将成熟的金黄麦田。

  据了解,在国科大,今年有6493名博士生、6075名硕士生以及371名本科生获得学位。

  但部分人因科研任务缺席了此次毕业典礼,他们把最后的毕业回忆留在了科研基地,这三名学生就是其中缩影。

  “这张合影同时定格了粮食丰收的景象和学业丰收的幸福。”李树深在毕业典礼现场说,从国家级种质资源平台,到“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从培育良种到保护耕地、开发边际土地,学生们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毕业任务要收割15万株小麦从硕士到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郭广昊,7年的时间是在麦田度过的。今年毕业,因疫情防控加上恰逢麦收季节,他和师弟们选择了留在这里,任务是收完15万株种在基地的小麦实验材料。

  为了找出小麦抗白粉病的基因,郭广昊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缩小范围,基于前几届师门不断累积的资料,郭广昊和伙伴们找到了破解之法:他们利用收获的几千棵小麦的DNA样品,通过创新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克隆到抗白粉病基因。随后,他通过转基因的技术将该基因转移到感白粉病的小麦中,在温室和田间展开表型鉴定调查,反复验证,成功地克隆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e。研究成果在专业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发表。

毕业生们和导师在去往麦田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凌晨5点下地 他们迎来收获!在不少人看来,做农业科研是极苦的。到了麦收季节,老师和学生们凌晨5点起床下地,待太阳出来后,有时室外作业温度高约38°。在实验基地里,老师给学生的硬性要求是,每人每天必须要吃上一颗鸡蛋、喝上一盒奶,才能下地干活。

  每逢收获季节,无论是哪位成员种植的试验材料,一个课题组的人都会抱成团,一起扛着工具去地里割麦子。要是碰上雷阵雨,一群研究生们拖着20多斤纱袋的小麦,紧跟在收割机后狂奔。

  6月,是小麦收获的季节。麦穗结出了果实。学生也从这片肥沃的麦田里结出硕果,学有所成。

  在国科大毕业典礼上,李树深院士寄语毕业生们:希望大家做一粒种子,向下生根、向上生长;做一颗星星,努力发光、用力闪耀;做一滴水,清澈纯粹、坦荡坦然。

  毕业后,从小在山东农村长大的郭广昊选择继续从事小麦研究,把它当作一辈子的事业。他说:“农业科研就像是一场修行,一半是初心,一半是克难。”

  缺席毕业典礼,但不缺席科研现场。愿毕业生们在广阔的天地,继续乘风破浪!

责任编辑: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