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席南华院士:国科大办本科 白纸更好作画

  • 肖洁 (中国科学报)
  • 创建于 2015-12-16
  • 4204

“国科大的本科教育刚刚开始,社会上难免有很多质疑的声音。”12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刚从北京市区开完会,风尘仆仆赶来参加国科大2015年度媒体年会的该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和一屋子的记者聊起了国科大别具特色而又雄心勃勃的本科教育。在他看来,学校办学,靠的是眼界和实力,而不是经验。

国科大为什么要办本科教育?席南华表示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对最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们有很多有名的大学,但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优秀人物?这是一个困扰教育界的话题。作为国家科技的战略队伍,中科院集中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有4万多的在读研究生规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

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招本科生之前,国科大请国家科学图书馆调研了每个专业世界上五个最好的大学。比如,数学学科他们调研了莫斯科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高师;计算机学科他们选择了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印度理工和牛津大学;至于化学,他们则把东京大学加入考察列表。

拿到调研报告后的席南华非常震惊,因为“我国先进的大学与这些大学有很大差别”。他认为,在课程体系上,我们注重知识灌输,能力培养却不够;我们培养了很多专才,但在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多有不足。

“我有这么深的感触,是因为现在强调交叉研究,但真正做时发现很多困难。别人说的东西我们不懂,我们说的东西别人也不懂,要找交叉学科切入点非常不易,有时花一年时间才弄明白。”席南华说,“这说明教育模式出了很大问题。”

他介绍说,国外名校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广博的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专业为例,学生要学31门课程,但其中数学专业课只有12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选专业课,但如果想毕业,其余19门非数学课程必不可少。

在席南华看来,国科大新办本科教育,可以“在白纸上描绘最美的图画”。

目前,国科大本科教育的专业要求非常核心,向学生提供很多专业选修课,但是必修课的数量比国内其他大学同专业要少得多,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完成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

这所去年刚开始招本科生的大学强调对人文学科的重视,思想政治、人文历史等学科都聘请非常出色的知名学者前来授课。席南华特别提到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在他看来,中国很多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只会说别人的话,说迎合老师的话”。和美国常春藤大学一样,国科大人文学院专门为所有本科生开设大学写作课程。“从上学期来看,效果很好。”

这所大学志在把最优质的科技资源转变为最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外界质疑的“科学家讲不好课”,席南华直言这个观点“似是而非”:“所谓课讲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把本质讲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中科院本科招生数量很少,但科学家非常多,光研究员就有八九千,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来讲课没有任何问题。很多科学家在海外有教学经历,包括我本人就在美国教过两年书。”而事实证明,这些科学家讲课既有深度又风趣,全方位展示了中科院教师的风采。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国科大在三年级引入研讨课程。这一点也学自普林斯顿。研讨课每个班每个专题不会超过10人。这样学生能得到更多关照,研讨也更为活跃,中科院的科研优势也会进一步凸显。据说,这种“豪华配置”让其他大学校长深感羡慕。

不过,优越的学习条件也伴随严格的要求。据介绍,每位国科大本科生都有到国外大学学习半年的机会,需要满足一个条件——“不挂科”。然而,不挂科在这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给本科生授课的院士之一,席南华教的班里有69个学生,虽然这些学生都很优秀,但上学期仍有12人不及格,补考后还是有10人不及格。

“我相信,随着我们的本科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席南华自信满满,“用不了几年,国科大本科生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教育舞台上。”

《中国科学报》 (2015-12-1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