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条】国科大有责任探索“钱学森之问”

  • 郭超豪 (宣传部)
  • 创建于 2015-12-22
  • 5322

    院士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名师”是否真能带出“高徒”?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席南华院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科大有责任探索“钱学森之问”。

         讲授《线性代数》的席南华院士(右),在课间为国科大一年级本科生解答问题。杨天鹏摄

  

    ■席南华说,作为国家科技的战略队伍,中科院集中了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先进的科研设备,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钱学森之问”作出探索

  ■在本科教育方面,国科大是一张白纸。但在席南华看来,也只有白纸,才能“描绘最美的图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长久以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如同中国教育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般,困惑并激励着一代代有识之士去探索与揭开谜底。作为我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从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大学迈出了招收本科生的重要一步,2015年继续保持原有招生规模,在全国11个省市招收本科生334人,比去年多招2人。主管该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席南华院士告诉记者,国科大开办本科教育,此举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作为国家科技的战略队伍,中科院集中了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先进的科研设备,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钱问’作出探索”。

  期待在白纸上“描绘最美的图画”

  在本科教育方面,国科大是一张白纸。但在席南华看来,也只有白纸,才能“描绘最美的图画”。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希望培养出杰出人才,何不向有着成功经验的国外大学取长补短呢?在2014年招生之前,国科大调研了各专业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学。比如,数学学科调研了莫斯科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与巴黎高师;计算机学科选择了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印度理工和牛津大学等。

  调研结果让席南华非常震惊。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模式上,这些世界一流大学与我国都有很大区别。“中国大学注重知识灌输,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席南华院士感慨道。相比之下,国外名校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广博的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专业为例,学生要学31门课程,其中数学专业课只占12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选专业课,但如果想毕业,其余19门非数学课程必不可少。借鉴了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国科大的必修课数量比国内其他大学同专业要少得多,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完成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并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同时,这所理科院校对人文学科也出人意料地重视。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均聘请知名学者教授前来授课。席南华还特别提到了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表达能力培养:“中国很多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只会说别人的话,说迎合老师的话。”为此,国科大借鉴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的经验,为所有本科生开设了大学写作课程。“从上学期看,效果很好。”席南华说。

  谁说科学家不能讲好课

  古语有云,名师出高徒。国科大本科教育最具特色、也备受质疑的一点,就是独有的“科学家班主任”制度。2014级12个本科班的班主任中,共有席南华、李树深、江桂斌3名中科院院士,其余9人也均是中科院下属各研究所的所长。

  院士授课本科生,真正能做到技高一筹、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牛刀杀鸡”、形式大于实质走过场?做科研一流的科学家们,走上讲台教学也能做到一流吗?

  “科学家讲不好课,绝对是个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席南华直言,“课讲得好不好,关键是能否讲出本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中科院光研究员就有八九千人,从中择优来给本科生讲课毫无问题。事实上,优秀的科学家往往有着丰富的演讲和授课经验,他们讲课既有深度又风趣,全方位展示了中科院教师的风采。”

  尽管社会上的质疑从未停止,但对于科学家们上课的态度和能力,国科大的学生们用脚“点了赞”。本科1404班学习委员赵恩彤告诉记者:“院士讲课比较有条理,选课的情况常常是爆满。”“我们班大一一学年的线性代数课程都是席老师授课。如果他有事来不了,那这节课会取消,以后再补,而不会找其他老师代讲。”席南华任班主任的1401班班长李逢旭说,“席老师上课语言幽默,讲问题深入浅出,有时还会结合相关的数学史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喜欢听他的课。”

  确保本科四年学有所成

  “高中时,常听学长们说大学生活比较‘水’,容易荒废。来到国科大一年多,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都很敬业,学习抓得很紧。我的大学四年应该不会荒废了。”赵恩彤说。除了科学家班主任,国科大还给每个本科班配备了一名博士毕业的青年班主任和一名辅导员。其中青年班主任主抓学习,辅导员负责帮助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辅导,分工明确,只为确保学生们在本科四年学有所成。李逢旭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学习资源,有很多机会接触中科院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参与导师们最前沿的选题,这都是其他学校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目前最早入学的2014级本科生才升上大二不久,但国科大早已对他们的未来有所规划。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国科大仿照普林斯顿大学,在大三引入研讨课程,且每个班每个专题不超过10人,凸显了中科院的科研优势。席南华透露,这样的“豪华配置”也让其他大学校长深感羡慕。而到了大四,每位本科生都有出国留学半年的机会,前提是“不挂科”。不过,这在国科大绝非易事。席南华班级内的69名学生中,上学期数学课“挂科”的共有12人,补考后也还有10人未通过。看来,在国科大的“魔鬼训练”下,即使是“学霸”也难以轻松过关。

  “我相信,随着我们的本科教育深入开展,用不了几年,国科大本科生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教育舞台上。”席南华信心满满地说。


  (原载于《文汇报》 2015-12-21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