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杰:谁来做科技强国建设的主力部队

  • 丁佳 (中国科学报)
  • 创建于 2018-03-08
  • 4029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这也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之后,国务院在2018年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

  那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哪些层次,哪支力量能发挥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主干引领作用?对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请他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建设富国和强国,对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张杰以上世纪初期至中叶的英法德三国为例指出,当时三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是差不多的,但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和使命各不相同。英国强调自主创新,以科学家自由探索为主;德国强调科学研究为国家使命服务并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要战略科技领域集中突破;法国介于两者之间。

  上世纪初到中叶,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步步走强,逐渐取代了老牌强国英国,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科技强国。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战略科技力量在推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约而同地加强了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美国把17个战时实验室都转制成了国家实验室,苏联则将学术荣誉性质的科学院实体化,组建成了强大的苏联科学院。“因此到了冷战时期,尽管苏联的国力仅相当于美国的1/7,但二者在重要战略科技领域的实力却不相上下,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强国。”

  张杰认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更替史表明,基础科研力量、应用科研力量、战略科技力量、区域科创中心、企业创新力量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战略科技力量更应成为这一体系的主力部队。“战略科技力量能够在国家布局的未来发展方向,比如在网络信息、能源、海洋、物质科学、空天、人口健康等领域中,带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其他单元往前冲,其角色就相当于军队中的主力部队。”

  其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发展,我国就组建了自己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中科院、国防科技部门等。

  “中科院因使命而生,与由好奇心驱动的、主要以从事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为使命的大学不同,中科院是以国家使命为驱动力的。”张杰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一次次啃下了国防领域、工业领域、民生领域中最硬的“骨头”。

  在建院初期,中科院动用约2/3的科研人员投入“两弹一星”研制,为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抗美援朝”时期,中科院响应国家号令,研制出战场上急缺的抗菌素;为解决农业急需的化肥,成立盐湖所为我国农业和钾肥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橡胶禁运,应化所率先合成顺丁橡胶,解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为解决1950年代全国人民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水生所驯化了四大家鱼……中科院始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带动和支持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就是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在党、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不计代价、不计得失地挺身而出。”张杰说,“这就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风骨与品格。”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时明确指出,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率先”要求。

  “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与作用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中科院会恪守自己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与定位,牢记自己的初心。”张杰说,中科院正在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就是在努力将自己从一个传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转型成现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不过他也坦言,早年我国对科研体系的划分是清晰的,大学负责培养人才,中科院负责科学研究。但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科研体系的定位出现了一些交叠。

  “现在需要再次梳理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使命定位。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关键是要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张杰最后说,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举措会不断推出,中科院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转自《中国科学报》 (2018-03-08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