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前往位于怀柔区怀北镇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采访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裕建教授,却扑空了。在怀北镇河防口村的山坡上,记者可算“堵”到了这位大忙人。何教授开的车,后座和后备箱被杂物填得满满当当,塑料桶、几大包肥料、锄头、铁锨、镐、运动鞋、工作服和太阳帽……只留下他自己的驾驶空间。堂堂大教授,家用小汽车里怎么装着这些?
在农户家,何教授给红肖梨园做土壤修复改良试验前,换上运动鞋和工作服,然后用铁锨、锄头取土样,用小刀取梨树干腐病样本以便带回实验室做分析,同时熟练地用水桶调土壤修复剂给病树灌根、给试验果树挂标签……不必再问了,记者对这间移动“小杂货铺”的疑惑迎刃而解。
从车中往外拿锄头时,何教授笑着说:“上周末去张家口市阳原县做杏树防倒春寒试验时,一位乡亲看上了我的锄头方便好用,爱不释手,我便送他了。这不,刚买了一把新的。”
五年来,何教授一有空就来村子搞调研。这背后是一项国家级的大工程——建设怀柔科学城。这项工程肩负起了为我国基础科学领域固本强基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搬至怀柔,如今1.3万余师生生活在怀柔、工作在怀柔、奉献在怀柔。
与何教授一起落地试验的还有他的博士生、研究生们,他们将其中的科学问题和难题变成学位论文的一部分。何教授告诉记者,未来还计划请村民们来国科大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让乡亲们直观感受身边的国科大,了解农业难题在实验室具体研究的“神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