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22日电 (记者 段欣毅)中国科学院大学今日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议礼堂举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讨会暨中国PPP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来自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科大、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做了主题发言。“PPP不仅融资创新更是改革手段”成为与会嘉宾的强烈共识。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称,即公私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PPP模式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未来将成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截至上月底,财政部共公布逾230个PPP示范项目,投资总额近8400亿。
但总体上看,尽管国内PPP的投资额大但签约率仍然偏低。“政热企冷”现象较普遍暴露出当前有关方面对于PPP的理论认识和推广实践都还存在一定局限。
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周成跃指出,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于PPP认识的观念转变上还不到位,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仅将PPP视为一种融资手段,没有把精力放到转变体制机制,保证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上。工作协调上还不到位,对于哪个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如何分工等工作机制问题,一些地方政府还在探索。
国科大党委副书记董军社认为,作为中央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推行PPP模式既有政府治理模式改革,实现简政放权的考虑,也是改革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强调,一方面,PPP解决的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政府必须给社会资本一个明确的可预期的回报机制,但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项目中也不能有暴利思想。
世界银行PPP机构局副局长克莱夫·哈里斯为研讨会分享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案例。他认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合同管理和监管方面对于PPP的成功非常关键,因为它关系到项目是否可以带来效益,特别是如果在投标的时候就没有进行良好的管理,PPP最终带来的效益就被弱化。
另悉,中国PPP研究中心将挂靠在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汪寿阳表示,中心未来将培养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进行PPP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研究,为PPP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培养高端人才,并建立PPP模式的实习培训基地,保障PPP模式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人民网原文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3/c1001-2773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