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升导师的综合素养和指导能力,11月27日,上海光机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八期导师培训并召开2020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上海光机所所长邵建达,党委书记、副所长陈卫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燕,副所长李学春,副所长冷雨欣;中科院上海分院教育基地处长杨振华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院长温玉亮,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赵庆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臻荣,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与学位部部长王多君,上海光机所纪委委员梁晓燕做特邀专题报告。上海光机所研究生导师、各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老师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会议由研究生部主任朱美萍主持。
上午9时,培训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陈卫标致辞,他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导师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人才。
陈宇翱、邵建达一起为“中国科大-上海光机所所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揭牌。上海光机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一直以来都有着良好合作传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精神,加快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和上海光机所共建“所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招收并共同培养对光学工程学科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有志于从事相应领域研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促进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的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和学科建设,为相关领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目前,我所已有23名导师遴选为中国科大兼职博导,2020年已与联合招收12名硕士和5名博士。
朱美萍介绍了“立群奖教/奖学金”捐赠的基本情况:上海首新电子有限公司与我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开展了相关合作研究,其董事长朱新富老师在得知薄膜光学实验室团队把在2018年所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参加激光薄膜损伤阈值国际竞赛获得最佳结果的各级奖金共计50万元捐赠设立“范·杨苏奖学金”之后,非常钦佩薄膜光学实验室老师们对我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为了促进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朱新富董事长代表上海首新电子有限公司捐资50万设立“立群奖教/奖学金”,用于激励我所品学兼优、愿意留所工作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奖励优秀研究生导师。
随后,李学春为12名上海光机所首届 “立群奖教金”获奖导师颁发了获奖证书。
冷雨欣作《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教育工作报告》。报告介绍了我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史、现状和目前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具体举措。他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光机所要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大批具有光机所特色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我所创新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作了题为《与学生在一起》的主题报告。陈宇翱通过回顾自己求学和任教的生动事例,分享了他“授人以渔、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十二字箴言和“始终与学生在一起”的培养理念,阐释了导师的责任与担当。
华东师范大学温玉亮在《导师,与同学们亦师亦友》的主题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四十年教学经历中接触过的诸多学生案例。他指出,一位好的导师,应当“用心倾听,用情疏导,用力排解”,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做了题为《提高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主题报告,从立德树人入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呼吁广大导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四个引路人”。
浙江大学郑臻荣从思政育人、优质生源工程、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国际化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为我所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与学位部王多君通过视频连线做了题为《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的专题报告,例数历年问题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的重要理念,要求导师对研究生论文严格把关,切实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上海光机所纪委委员梁晓燕作了题为《崇尚科研道德,恪守学术诚信》的专题报告,解读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于科研诚信建设的多项举措,通过案例分析诠释了“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为所有导师敲响了警钟。
邵建达在总结讲话中,首先感谢了所有报告专家对本次导师培训会的支持。研究生是我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上海光机所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他寄语所有研究生导师,要明确自身立德树人职责,像爱护亲人一样关爱研究生;要积极践行教书育人职责,编写具有我所学科特色的教材和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不断提升我所研究生教育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本次培训旨在为导师们提供了学习与经验交流的平台,报告内容既有宏观政策的宣贯解读,也有同行做法的感悟分享,帮助研究生导师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的职责,强化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所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所科研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