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浓缩为一句话就是:无真爱,不考研。考研也像谈恋爱一样,找不到合适你的那个MR.RIGHT,你怎么坚持下去?”
“考研就像谈恋爱:一要真心真意,不随波逐流,不为逃避就业,只为心中的学校与梦想;二要一心一意,排除一切干扰,拒绝一切诱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无真爱,不考研”成了很多备考学子津津乐道的一句口号。而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似乎也在拷问着考研者和在读研究生的“真心”和“诚意”。继2013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之后,7月中旬,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入口和出口门槛的双重提高必将迫使更多学生重新审视自己读研的动机和信念。
是为了“真爱”而踏上读研之路,还是“随便找个专业凑合过日子”?在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前,该不该向更高学历迈进?在这支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除了纯粹的兴趣之外,还有哪些形形色色的因素在影响着这些青年的人生选择?为此,记者走访了一些经历过考研的,即将或正在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年轻人,记录他们真实的故事,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我希望端稳饭碗再追梦”
今年刚刚毕业于一所地方农林院校的张怡,正站在人生选择的双岔口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先是考上了心仪已久的高校的研究生,之后又得知自己被老家的一个事业单位录取了。“其实大学期间我一直满心希望能够读研,这次对考研也是用心准备、全力以赴,被录取之后我也很高兴,觉得一直以来的理想总算是实现了。所以得知自己已经考上研究生以后,我并不太想再去参加事业单位的考试。”张怡坦言道,“但是在爸爸妈妈的一再敦促下,我还是去考这个事业单位了。本来我只是抱着‘试试看’,无所谓成败的态度来的,没想到笔试的分还挺高。后来,因为我在面试中的表现比较突出,就得到了这个工作机会。”张怡本科时的专业是植物保护,她对这个专业很有感情。在她的QQ空间里,常常能看到她自己拍摄的花草照片和分享的植物学知识。“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在这个专业继续深造下去,然后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
现在,名校研究生和稳定工作单位——两扇大门同时向张怡敞开。当被问到打算如何取舍时,张怡答道:“对我来说,两个机会都很珍贵。但是二者毕竟不能兼得。作为独生女,我应该多为家人的生活质量考虑。所以我最后也只能选择退学、就业了。”
张怡的故事绝非个例。对很多青年人来说,他们既渴望在更高的学府、更广阔的平台中实现自我的提升;也希望能及早在社会中扎下根基,获得地位和经济上的保障。正如另一位考生所言:“虽然我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专业才决定考研的,但遇到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的时候,我也不会轻易错过。理想很美好,但有时却是奢侈品,一份踏踏实实握在手中的工作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端稳饭碗再追梦。”
当“梦”与“爱”狭路相逢
“我这样算不算是为了真爱而考研?”高宏笑着问记者。他刚刚陷入热恋不久,女朋友就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为此,他毅然决定报考同一院校的研究生。“考上了,能继续陪伴她、照顾她;万一考不上也不算坏事,毕竟男生早早走入社会,找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可能更让女朋友有安全感。”无独有偶,陈琪也追随男朋友考到了同一位导师门下。这位活泼爽朗的女孩笑道:“大学的时候我是他的学妹,现在我是他的师妹。有些闺蜜问我,你这么做是不是太没有自我,太没有理想了?我倒觉得,心中有爱本身也是一种理想。”
有为了爱情而选择考研的,就一定有为了爱情而放弃读研的。一位数学专业的研二学生告诉记者,她的一个舍友刚刚从宿舍搬走。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女生一直在为要不要继续读书而纠结。她的男朋友不断从老家打电话来,希望她退学回去工作。而她的家人也劝说她:女孩子读这种专业没有用处,不如早早成家立业来得安稳。“她也很为难,一方面她是一个有抱负的女生,觉得在大城市里读研读博比回到小乡镇更有前途;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那份感情。整个退学手续,她是含着眼泪办完的。”
彷徨 无奈 读了再说
“我选择读研,是个仓促的决定。学院里突然有一个保送名校的机会,我就赶紧抓住了,仅此而已。”目前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小佟如是说,“现在回头想想,当初决定上研究生时,思想是比较混乱的。就是觉得一时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先读个文凭出来。这种混乱和迷茫一直延续至今。我现在只想找到一个有点兴趣又恰好能赚钱的工作,让家人觉得体面而且放心,此生足以。”“其实我很羡慕那些有理想、不迷茫的人。”他最后这样说道。
韩江露是在父母的一再鼓动下赴韩国读研的,但是这个一贯听话的乖乖女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其实我觉得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伤筋动骨出国读研,很可能得不偿失。毕竟现在留学生早就不像以前那样吃香了,‘海龟’变‘海带’的多的是。很多学长学姐留学一圈回来,还不是去考公务员?我自己更想留在国内,若能早早进入社会积累经验,两年后未必就发展不好。”
因为没有明确的进修目标,韩江露在申请留学时,就选择了她认为比较容易拿到学位的专业。“没想到,我上第一节课就差点哭了,老师的方言我一句都听不懂,跟文盲没两样。而且,我原以为这个专业比较简单,了解后才发现,其实这才是最难学的。”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已经慢慢地适应了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既然已经出国了,我就必须全力以赴,否则不就白来了吗?经过一番这样的历练,以后还有什么困难是我克服不了的呢?”
追梦的路上 小心走丢
“考研是一个追梦的过程,但同样也是一个容易在梦里走丢的过程。”说起自己的故事,卢婧不胜感慨。这个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女孩,为了理想中的工作和生活报考了某研究所宏观生态学方面的专业,结果没有被所报的导师录取。“面试结束后,我疯狂地在研究所大楼里来来回回地奔走,想调剂到其他导师的门下,尽管有很多老师的研究领域我并没有什么兴趣……现在想想,那时候我只是处在一种机械的惯性里,觉得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留在这里。”最终卢婧也没能留在这家研究所,而是调剂到了另一所高校,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她能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开学几个月后,她有了第一次在森林里野外实习的机会。“当我在研究基地里,跟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呆在一起,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活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其实是幸运的。我没有为了留在一所特定的学校而迷失方向,没有在自以为是追梦的过程中丢掉自己最初的梦想。”
“毕业以后,我希望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最理想的是加入动物保护组织,此外,进入林业调查局之类的也挺好。”卢婧的语气里充满了憧憬。
理性选择 不怕试错
本科就读行政管理专业的樊茂帅即将参加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但他填报的志愿却是教育学。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改换专业了。“刚上大学时,我是被录取到动物科学学院的,虽然说不上讨厌这个专业,但我还是决定转系,因为那时候我对政治管理方面更有兴趣。”樊茂帅解释道,“这次跨专业考研,则是因为我感觉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发展方向比较模糊——看似什么都可以从事,反倒让人无所适从。而教育学不仅在就业上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而且跟行管专业比较接近,跨考的难度稍小一些。”
毫无疑问,不管是转系还是跨考,都需要学生具有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对此,樊茂帅说:“基于理性的再选择是值得的。我在专业选择上的改变,也体现了这几年中我的成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积累,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专业的性质和发展,也更加了解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我相信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明朗。”
“要不要读研,读哪个专业?要看你的初衷、目标,以及个人特点。如果对自己的专业完全没有兴趣,只为混学历而读研,那真是没必要。毕竟在宝贵的青春里,做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事实在是极大的浪费。”樊茂帅继续说,“但凡你有一点兴趣,能沉淀下来好好学习一番,读研的过程都是值得的。哪怕学历对你日后存折上的数字没有贡献,你至少提升了自己的气质和修养。治学的态度应如孟子所言,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读研也是一座“围城”
已经读了一年研究生的曾月,一谈到自己的学业就叫苦不迭:“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考研!现在一想到我的同龄人都立业成家了,我就觉得继续上学真的是在浪费时间。”曾月还透露,一度她还考虑过申请退学,最后迫于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前年复习的时候,我们自习室的墙上挂着一个‘考研倒计时’,没想到考上以后我又开始算起了‘毕业倒计时’。我现在天天扳着指头数,还有两年半了,还有一年了……”曾月苦笑着说道。
与曾月恰恰相反,已经在某中学任教一年的冯静,却正在考虑重拾学业。“其实大三那会儿,我就一直在工作和考研之间犹豫不决。当时我连考研辅导班都报了,最后还是直接去找了工作。我不想为了读书而读书,所以决定先到社会中去寻找我的人生目标。”
现在呢?面对记者的追问,冯静笑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工作,我觉得‘教书育人’就是我这辈子的目标了。”“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学生,看着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我就忍不住想把最好的一切给他们。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叛逆的学生,我想帮却帮不了他们时,我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还不够好。因此,我想在职读研,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更合格的老师。”
读研的人急着想去工作,工作了的人却深感读书的必要,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读研也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合理性,就能心平气和不浮躁。”
“我想为这个领域做一点贡献”
今年刚刚入学的姜春燕说,她是真正为了兴趣而读研的。“我在一个小山村长大,从小就喜欢一个人在山里玩。那时候我是村里捉知了的能手,可以光凭叫声就判断出它们的位置。有一次我捉到一只螳螂,把它放在家里那棵盆栽石榴树上,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它的两次蜕皮,当时那股兴奋劲儿,我到现在都记得。”
去年夏天,姜春燕报名参加了中科院动物所举办的“全国动物学及分类鉴定研究生暑期学校”,在短短5天的学习中,她接触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昆虫分类研究的老师和学生。“在听一位教授讲授关于检疫性害虫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因为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喜爱的昆虫可以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考昆虫学方面的研究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多姿多彩的小生命。”“说起来真是幸运,”姜春燕笑道,“那位令我下定决心考研的教授,现在成了我的导师。”
当前,传统分类学的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些基础学科。但姜春燕认为自己对昆虫和昆虫分类学的热爱是根植于童年的:“昆虫多么美好,我愿为了这份美好倾尽全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研究的类群做深、做透彻,给他人一点启示,为这个领域做一点贡献。”
后记
在这篇文章完成的前一天,记者又见到了张怡——她已经办完了退学手续,正在为离京返乡做准备。她说,回头再看一眼名家题写的学校匾额,还是会忍不住掉下泪来。
“我为了来到这所学校,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但我却只能在这里呆上短短的两个月。昨天我去了一趟教室,上了最后一次自习,真的感到我的学生时代就这么结束了。”“很多人很羡慕我,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只是我想说,人生中的选择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还会有很多无奈,但只要你真想做一件事情,总还是有机会的。就像我,虽然暂时不会读研读博了,但是好在我的工作与我的专业是挂钩的,我有信心在我四五十岁时,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
看着张怡坚强自信的面容,记者也不禁深受触动。读研或不读研,其中的理由千千万万。但是真正负责任的选择,一定是建立在对人生的主动把握,和对理想的真挚追求上的。
(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