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又是一个找工作的季节。你所在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在忙完实验后,又开始奔波于各个大学的招聘会。空闲之余,他们总是谈论着谁一个月拿了多少钱,谁又买了房子买了车,而他们读了这么多年书,未来的模样依旧那么模糊,谈吐间总是带着无尽的着急与迷茫。“能不急么?结婚添子的,升官发财的,买房买车的,变化得好快。”一位师姐抱怨着说。
其实,你也着急。现代社会变化如此迅速:在昨天,某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地,而今已是高楼大厦;明明上周某个地方是一家服装店,这一周就改成卖机票的;长了几十年的银杏树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被移植走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里,资源紧缺与分配不平衡带来了无尽的烦躁。我们不得不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就会被社会抛弃;如果现在不乖乖排队,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插我们的队。我们也不得不害怕,害怕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机遇就没了;害怕没能确定自己的爱情,对方就已经结婚了;害怕没有功成名就,就即将老去了。害怕只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时间的焦虑。
社会越浮躁,节奏越快,诱惑越多,我们就越容易迷失自己。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疲于奔命,也在疲于有限的快乐。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社会,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计划未来的每一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成功与否的标准可以量化,准确无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参照,优劣昭然。如果要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如果要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如果要做事,最好能名利双收。在见证某些一夜成名暴富的事迹后,我们也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登天、嫁入豪门、投机取巧、名利双收……
“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漫画家朱德庸如是说。世界一直往前奔跑,我们紧追在后。虽然你想要房子、想要汽车,想要旅行、想要享受生活,而这些物质条件却是需要一步一步奋斗而来的。着急并迷茫着,这或许是我们年轻人都有的特征。在这个年龄段,我们早已窥探到社会的复杂,不再沉醉于无忧无虑的光鲜的校园生活,而又一无所有,客观上没钱、没事业、没长相、没背景,主观上没沉淀、没行动、没热情、没远大理想;沉迷于并不光鲜,但足够无忧无虑的过去,更害怕一无所有的未来,只好暗自彷徨。
我们总是感慨这个社会带来的愤懑和不解,而又很难从自己身上及自己所处环境中找到出口和方向。感慨社会的现实,却用的是最现实的标准;感慨社会的不公,却只是愤恨自己没能通过不公的方法占据有利的位置。年轻的我们,大好人生才刚开始,却又想要拥抱住某种确定感,焦虑,想要立即像三四十岁的人那样,车房不缺,事业成功。要知道,生活本来就是个沉淀的过程,你现在惆怅焦虑的,或许也是那些成功人士曾有过的迷茫。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成长道路上,不管多么伟大的人,总是踩着自己的困惑和失败走来,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在困惑中一点点学习,成长,充实,日益强大。正是这缓缓经历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便构成了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所以,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要那么慌张,慢一点,也许成功来得晚一点,但更能保证其品质;慢一点,也许不会那么早到达终点,但亦不会因太累或太急躁半途而废。
所以,当我们走的太快,累了,就该停下来,放慢脚步,好好地思考,好好地听听别人要对你说的话,看看我们在着急往前走的时候,落下了什么东西,是朋友,还是父母,还是最珍贵的爱情,在清楚以后,不慌、不乱、张弛有度地去生活。多少年后,你也许会被时光逐渐磨平;而当你回首过去时,那走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或深或浅的每一步、踏实而不慌张的脚印,都将是生命的延续,是你心愿的实现,也是自己寻找价值的一种体现。那时,你会坦然接受一切,因为这一切源于从容不迫的生活沉淀。
(作者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