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长安

  • 张馨文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57

等回过神来,我发现自己已经站在离北京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里了,并不像之前会准备充分的旅行那样,这回我没有事先了解目的地并计划好路线,由于机缘巧合,与友人临时相邀,似乎成就了这么一出“说走就走”的决定。而所谓的目的地,恰是久仰其大名却未曾有幸接近过的世界旅游名城——西安。

三个西安人

在西安落脚的青年旅社,是一对本地情侣用私家公寓改造的,到达的那天是上午,在屋外敲了半天门均没有回应,不得已隔着门打电话过去,半响有人推开门,紧接着一张睡眼惺忪的脸顶着一脑袋乱蓬蓬头发探出来说抱歉和欢迎。

开门的姑娘叫三朵,和男友B君一起经营着这家小旅社,虽然房间格局有致,大客厅也按照主人公喜爱的“雷鬼风格”装饰,还有提供着书架、电脑和沙发的公共区域,但三朵不拘小节又豪爽热情的性格和这里长短住户混合的旅客,让青旅变得像个家庭。

住在同屋的另一个女孩,已经在这里呆了三月有余,她在西安一家咖啡厅做甜点,业余时间给同事们兼职做外卖。那个下午,她一直拉着我在厨房里陪着聊天,顺便“观赏”她掌勺的全过程:红烧肉要加可乐调味,秘制黑椒要注意调料的比例,米饭要伴着韩国一款海苔吃更香……她曾在广东学习工作数年,对粤菜和南方口味喜爱有加,可是令我惊异的是,她竟然是地道的陕西人,关中居民不应该是喜爱端着臊子面,啃着肉夹馍才对吗?她笑着不以为然:“陕西年轻人就喜欢出去闯荡呀,我在外这么多年早就被南方菜系俘虏了,回来也是因为有点想家,毕竟这里是自己的家乡,我现在希望攒够钱,在西安开一家小餐馆。”我在一边愣愣地盯着她手持锅铲的样子,好像看到她正在音乐厅指挥交响乐团演出。

比起这位被南国生活驯化了的女孩,旅社主人三朵则是真正的西安姑娘,看上去十分洒脱又无所顾忌,除了睡觉,她会穿着宽大的棒球服和家居服在屋里转悠,把旅社里的猫猫狗狗踢来踢去的使唤,有时候陪着男友在客厅的台式机前忘我地打游戏,激动了会用响亮的大嗓门叫出来,有时候又闷不吭声地窝在阳台上看一本不知道什么名字的旧书,直到比熊狗“葡萄”在她脚边把不知从哪里叼来的一卷纸巾咬成乱七八糟被她发觉。至于旅社经营,也似乎完全是“无为而治”。有天傍晚大家正准备洗澡,整个屋却突然停电,原来B君忘记买电了,他一边大呼Sorry,一边奔出房间,连鞋也没换就奔出去交钱;还有一天,游玩回来想烧点水,发现电水壶坏了没来得及换,B君一看我没水用,就用电饭煲烧了一瓶水给我送到屋里;晚上三朵进我屋子玩,发现房间的空调到晚上不给力,回头就去仓库帮我多取来一床被子……看着这对也不过二十几岁的年轻房主,我算是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迷糊,可是迷糊之余,又觉得他们特别可爱,让人无法批评,或许是因为虽然他们大大咧咧有点儿马虎,却是从骨子里的关心着旅客吧。

两处西安景

由于出发突然,我甚至没反应过来要拜访西安的头号标签——兵马俑。这里早已被无数游客名人造访过,也早已有无数赞赏和惊叹的文字传遍人间,无论在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身上耗费多少言语,似乎都是在重复前人的慨叹而已,所以我也不想赘述一遍兵马俑是如何的伟大而惊人了,实际上,由于被这远扬的名声浸淫过度,以至于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里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惊诧和感动。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这座旷世王陵的未完成度:到目前为止只挖掘了三个坑,并且最大的俑坑大半都已经回填,真正的秦始皇陵墓依旧长眠于地下。我们从照片上看见的兵马俑排列整齐、阵势浩大,但在最大的一号坑展馆里,其实,俑兵们只占整个坑的一小半而已,后半部分都是挖出文物后,因为无法及时保护它们的色彩和质地,不得不再次埋回去的甬道,填平的坑上放置着看起来和整个兵马俑格格不入的办公桌和文件柜,是考古相关人员现场办公的地方。让我为之触动的是,中华文明祖先的秘密就在脚下,但这薄薄的土层却有着五千年不可逾越的距离,连当下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一语道破。

比起兵马俑这样浩大声势的景点,西安城区里更让我愿意逗留的就是古城墙,城墙几乎在中国各个稍微有些历史的城市都会存在,但西安却将其四四方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像一个和历史沟通的对话框一样扣在城市的版图上。在十二米高的城墙上漫步,两边似乎是流动的时间之海,里面是现代西安在徜徉,而墙上的灰石红旗,城门女垣,还有碉楼炮台,似乎将游人带到几百年前的长安。偶尔,有租自行车的游客按铃经过,欢声笑语和音响系统里放出的古音交相辉映,别有意趣。

一座西安城

曾经听人说西安流动人口繁杂,陕西民风又颇粗犷,很容易遇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不过在这座古城里随意漫步的时光却让我对这类刻板印象嗤之以鼻。诚然,大名鼎鼎的回民街,确实有令人咋舌的地方,比如,人流量太大,来往中外旅客络绎不绝,小吃摊烟雾缭绕,和街边店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融合在一起,建筑多为明清时代风格的楼房,间或夹杂着民居小巷,所有这些都汇集在小小街区里,绘成一副有点光怪陆离的超现实画作。虽然拥挤喧闹,但各家美食都秩序井然,老板和服务员也颇带着点霸气,麻利地给顾客下单上菜,想必这背后积累着多少年来开门迎客的熟稔经验,也是古街芳名远扬的底气所致吧。

另外一方面,这座城市似乎也并没有因千年古城和十三朝都城的历史而踽踽不前,比起防卫,古老的西安城墙更像是一位见证者,灰褐色的城墙内外,是现代楼房的栋栋竖起。犹如每个城市规划都会设计的一样,西安也有所谓的金融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除了耸立的写字楼,还有比较完整的娱乐和社区,甚至还有丰富的文化场所。比如,西安的本土品牌万邦书店,我所去的大都荟分店不仅是一个视野开阔,提供充足种类书籍和刊物的店铺,还有举办展览的画廊和展示城市文化活动的周边产品。那天正在展出的是“本地·西安老照片展”,那些黑白影像,呈现了上世纪中期长安城风貌,体现着逍遥又粗粝的风采,配合照片展出的譬如二八自行车、旧式电话和双反胶片机等老物件,颇符合时下新兴的怀旧风潮。有人说,辨识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就应该先去看看她的书店是什么样子。而西安城市内里的脉动和蕴涵,也正从本土打造的文化品牌里光芒四射。

夜幕已经降临,踱步到西安地标之一钟鼓楼边小憩,位于十字路口中央的楼门亮起了橙绿彩灯,照得它璀璨壮丽。此刻,我突然想起那首《钟鼓楼》里的经典歌词:“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虽然这首歌写得是北京鼓楼,但却也蛮契合眼前这座城市,比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比起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古城西安似乎更具魅力,它们背负着说不完的悠久故事,又必须昂首奔向未来,过去与将来,历史与当下,传说与百姓,王朝与财富……每当这些冲突显现,我们无法定夺双方的胜负,更难以回答它将行的道路该是怎样,只能忘我欣赏其中的制衡之美,或许正像那首歌所唱的那样:“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