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实习了吗

  • 刘艳伟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583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扩招导致就业人数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忙着四处投简历,穿梭于各场招聘会间。而即将毕业的南京大学研究生崔凌睿却胸有成竹,这种心态与她丰富的实习经历密不可分。

在同学眼中,崔凌睿是名副其实的“实习达人”,从本科期间起,她先后在山东电视台、经济观察报、百度、蚂蜂窝旅游攻略网等单位实习,还参与了南京快拼科技有限公司美食拼图的创业项目。今年毕业后,她打算继续做互联网方向的工作,而不是从事攻读六年的新闻专业。

去年毕业于国科大科技传播专业的李琳也有着类似的实习经历,她先后在中国青年报社、新华社、百度实习,毕业前夕她如愿地进入了中国青年报社。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研究生通过实习来增加求职砝码。而在研究生三年里,花一年半乃至更长时间实习的人不在少数。

学子缘何实习忙

在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中,招聘单位常常占据主动,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而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在浏览简历时,首先看的就是实习经验以及社会活动等,因为这些经验意味着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当你比别人在简历上多列出几次实习和工作经验时,也就意味着你多了几分胜算。

当然,实习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让简历更“博人眼球”。李琳告诉笔者:“实习就是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过程,在学校我学到了理论知识,可只有在报社的实际工作中,我才真正地接触了业务,并提高了业务水平。”正如李琳所言,实习最大的裨益莫过于让你近距离地看清实习岗位乃至整个就业市场。只有在真正的实习中,学生才能看到现实与预期的差距,知道这个岗位、行业是否适合自己,并弥补自身专业的缺陷,及早改进和调整就业目标。而对于那些就业目标不明确的人而言,实习会让你发现人生的诸多可能,有助于明确就业目标。实习也是一个角色过渡、调试心态的阶段,有助于求职者提前适应职场,是迈进社会和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

实习经历给崔凌睿的最大收获是“在尝试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放弃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一直攻读的新闻专业,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是难以割舍的。但崔凌睿却踌躇满志,她说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实习的过程,而她在学生阶段的试错成本比较低,获益匪浅。她在电视台、报社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工作经历让她对这些行业和岗位有了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经历了“从广度到专注和深度的认识以及了解过程”,从而明确了自己的就业目标。

另外,实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为实习生提供了人脉、拓宽了信息渠道并初步积累了职场经验,而且,实习的单位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就业单位。早入行好处多,抢占资源带来的优势明显。在中青报实习时,李琳优异的工作表现让报社许多前辈记住了这个踏实的姑娘,这为她的求职增分不少,也为现在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之处,干活儿得心应手。崔凌睿选择互联网领域作为未来就业方向,也与她在蚂蜂窝旅游攻略网、南京快拼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经历息息相关。

实习是舍本求末吗 

对于实习,工作三年半的杜磊却持有另一种态度:“就业的好坏关键在于你的专业能力,一味地找实习,却荒废了学业,这无异于舍本逐末”。杜磊毕业于中科院动物所,现在北京的一所私立高中任教。她的研究生同学就业单位颇为多样,比如生物科技公司、动物园、国家图书馆以及教育机构等,而他们中间在就业前有实习经历的人少之又少。

杜磊的态度一方面反映了不同专业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的差异,毕业前是否实习、实习与专业是否对口很大程度上受所就读的专业影响。另一方面,她也提到了毕业生常面临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权衡实习与学业二者的关系。在某求职节目上,有些应届毕业生说自己“一直做全职实习”,还对逃课技巧侃侃而谈。“在学校不好学,出去了就能好学!”许多人提出了质疑,而这种做法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还有些同学毕业前拿到了很好的offer,可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延期,后悔不已。“如果你在可以培养自己研究能力的学习阶段,荒废了时日,其实是很可惜的”,南开大学商学院王芳教授表示。李琳也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安排好学业和实习的时间,许多岗位要求实习时间动辄两三个月,提早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有效避免二者冲突。

其实杜磊并不反对实习,但她认为研究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然后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更好地就业。比如笃定要做学术研究的人,结果人云亦云地花大把时间做销售,这就不合适了。对于杜磊就读的生物学方向,就业难、专业对口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只是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是绝对不行的。国内各大院校普遍设立了生物学专业,可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对口岗位一贯是粥少僧多,相当一部分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转向不对口的岗位。所以,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对就业形势有较为客观的把握,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再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就业目标。

把握分寸  理性实习 

高校学生实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实习目标不明确就是重大弊病之一。目标的不明确往往导致了实习选择的盲目性。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研究生是出于“赚钱”或“打发时间”的目的去实习。还有些同学纯粹为拿到一份实习证明或者填满简历上“工作经验”一栏随便去做一些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不相干的工作。

另外,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很多学生倾向于大公司,甚至倒贴钱也愿意。其实在大公司和小企业实习各有利弊,要权衡来看。大公司企业制度和流程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实习生工作大都属于打杂性质,不利于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自由发挥空间有限。而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创业型公司或者小企业里,实习生有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有更多自由,当然企业知名度较低,不稳定因素也相对较高。

如果不了解实习的意义,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不能从实习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即使凭借这些实习经验应聘到了心仪的岗位,也很难迅速融入新环境、上手新工作。崔凌睿结合个人经历说道:“实习时可以多尝试几个领域,但是在快毕业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基础的判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这样的实习才是有意义的,不然就只是图一个名头了”。

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知名人士李开复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首先,实习生要主动,不要等待老板分配任务,如果感到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或没有活干,要主动请缨。其次,要保持和老板的沟通,让他了解你的进程。”李琳建议:“选择实习要以工作为前提,这样可以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而且这可能就是以后的就业单位”。在实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每份工作,眼疾手快,自己去争取工作,不要坐等分配。如果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实习态度不端正,那样只能是打杂,永远得不到成长,也实属浪费时间。在实习时,可能不会过多地用到专业知识,但只要抱着积极主动、随时学习的态度投入到岗位之中,就会发现自己得到的比预想中多得多。

不要消极地“被实习”,实习要做到对自己负责: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客观地把握形势,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崔凌睿认为:“每一份实习都应当做正式工作来做,实习时间长一点,只有在一个地方呆上几个月到半年才能真正地学到东西。”而且毕业前的实习应以适当为好,不必眼花缭乱地频繁换实习单位,浅尝辄止往往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实习而耽误学业。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