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是中科院计算机所2013届博士毕业生,她爱笑的眼睛和轻缓的语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邻家的大姐姐,时尚舒适的着装和好看的齐肩卷发俨然一副江南“软妹子”的形象。但从她讲第一个故事开始,我就知道面对的不是一个文气的女孩子——发表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学术论文6篇,合作发表论文7篇,3篇EI,1篇SCI,合作申请专利2项,牵头参与撰写“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申请6项,面对这些荣誉,韩雪却自称是一个“非典型”女博士。
挑战“女孩子学不好数理化”的咒语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直至博士,韩雪的成绩一直是处于一种上升的状态,这种上升源于韩雪在中学时代就发现了学习的秘诀,并以此作为一生的信条。
女孩子学不好数理化是个普遍适用的观点,初中时的韩雪也不例外,理科成绩远不如文科好,甚至有一次物理考试,韩雪差点不及格。苦闷的同时,她发誓一定要挑战“女孩子学不好数理化”的咒语。从那次考试后,无论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是课间休息,韩雪脑子里放映的都是分解力的三角形图案,直到有一天那些晦涩难懂的物理定律在她脑子里变得非常清晰。从此以后,数理化不再是她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反而成为她以后所有科目考试中最“靠谱”的后盾。当时小小的韩雪就发现了凡事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小秘密,这条定律在她身上的一次次重演,让她把坚持当作了一种信念。
有了这个信念让韩雪的学生时代一直很顺利,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坚持做就能找到答案。然而,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她的信念却再次受到了挑战。当时韩雪一边做着科研项目,一边还要做博士论文,由于方向原因,当时没有人指导她。顶着可能延期毕业的压力,韩雪利用晚上和周末“死挖”论文,无望的时候,她也想过要不要换题目。这种迷茫一直纠缠着她,直到她投出的两篇论文在EI上发表了。这才结束了韩雪的纠结和惴惴不安,重新扶正了“持之以恒”这条信条在她心中金科玉律的位置。
当青春遇上计算机
如今韩雪已毕业留任中科院计算机所,一直不喜欢写代码的她与计算机并不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本科的时候,韩雪尝试过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段时间的复习,让她感觉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所爱的,这时她又意外地得知自己被保送计算机所研究生了,从此韩雪才与计算机“杠”上了。研究生毕业后,韩雪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两年舒适的工作环境却让她感觉自己就像是温水煮青蛙,看着一些高薪的资深员工被裁员,她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从温水里跳出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的韩雪像一团海绵奋力地吸收着知识,从做PPT和文档练起,直到练成“写代码、做采购,hold得住演讲”的综合型学术牛人。努力奋斗的这些时光为她带来了2012年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特别奖”、“中科院研究生三好学生标兵”和“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提到这些荣誉,韩雪总是会摆摆手歉疚地笑着说自己还远不够优秀,只是找到了自己适合的方向和方法,活泼的性格、倔强的个性让她很适合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世界。对于优秀的定义,她认为优秀是以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踏实肯干,热爱自己所选的专业和将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先知先觉。
会享受生活的“韩老师”
还在读博士的时候,韩雪就有了“韩老师”的外号,外号来源于一次973项目申请的会议上,以博士生身份参会的韩雪被很多人叫做“韩老师”,后来这个外号就在所里叫开了。现在韩雪自己也带学生了,回想起自己本科到博士期间,每天晚上几乎都呆在自习室,节假日也在学习。看的什么书?做的什么题?现在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她却清晰地记得自己只要出去逛个街,都要内疚好久。
同事和同学对于“韩老师”的评价似乎都是会享受生活,羽毛球是她每周的例行节目。笔者采访的时候,她还在为自己没能打进所里的羽毛球赛八强而难过呢;压力大到受不了的时候,她就会去逛逛街,然后继续奋战;“爱臭美”的韩雪每年还会为自己拍一套写真集;旅游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徒步去过虎跳峡,爬过玉龙雪山,在悬崖峭壁上有过最惊险的经历。韩雪不提倡只有工作学习,而没有生活,她建议师弟师妹在多读书的同时,也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去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对毕业后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公益是一种生活习惯
对于未来的设想,韩雪说,时机成熟也许会自己创业,但她最希望的还是能幸福地生活,而做志愿者已是她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担任河北省涞水县团委组织的“友谊·成长”贫困助学活动的志愿者期间,她多次赴涞水县走访三个村的特困户,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募捐到了一万元的善款,帮助了当地的四户贫困家庭。后来又募捐到了六万多资金,帮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的孤儿。在工作和学习忙碌的时候,韩雪仍会参加一些孤儿院的公益活动,每周她会把家里的旧衣服收拾收拾,再带上一些生活用品前往顺义,捐助生活有困难的人。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中践行公益事业。
这就是韩雪,一位拥有斑斓生活的“非典型”的女博士。
对生活负责
第一次采访工科女博士,我的脑子里画满了问号。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子学学文学,种种花草都挺正常的,但是整天面对着一台电脑写程序、编代码还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在见到韩雪之前,我就想当然的在笔记本上拟出了“当青春遇上计算机”的标题,以为这次采访将会披露一个年轻女孩子与计算机“杠上”的故事。
然而,当计算机所的大厅侧门,长发披肩,眼睛会笑的韩雪向我走过来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女博士模样啊!
采访的过程中,韩雪也没有讲到我所期待的与计算机“殊死交战”的情节,倒是一年拍一次写真、爬雪山这些“文艺女青年”式的行动让我意识到面前是一位懂得生活的女人。
她平淡地讲述着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是讲到写博士论文时的纠结,还是讲到和爱人一起到舒适的城市旅行,韩雪都是语不惊人,就像她平静地接受保研和辞职一样。看到她,我忽然想起了微生物所的郑儒永院士,年轻的郑儒永是园艺系庭园布置专业的学生,但是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标本馆里制作标本,她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并把原本枯燥的工作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终做到顶峰。之所以想到郑儒永,是因为在她和韩雪身上,我都看到了一种不会很耀眼,但是很温暖的光芒,她们都有着对生活的安排坦然接受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问韩雪有没有什么想做而没有做,时常觉得遗憾的事情。韩雪想了想,认真地说道,没有过。这与我心中的答案一样,因为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韩雪都会认真地对待和执行,她对生活如此负责的态度,又怎么可能会有遗憾呢?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