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曾经的我们,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追逐梦想;曾经的我们,踏破荆棘丛生的森林,付出无悔青春。食堂门前、操场上、教学楼里、大礼堂,到处是我们舞动的身影。交流思想,载歌载舞,我们用行动诠释什么是青春嘹亮;义务支教,实践公益,我们用付出谱写出希望的乐章。让我们一起回首,回首那些把青春的汗水洒在社团的日子……
每周六,在国科大怀柔校区,总有这样一支学生队伍:他们每人手里拎着一两桶水,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爬一个多小时,向着山顶的山林瞭望塔前进。每次队伍里的面孔都不尽相同,可他们却怀着同一个目的——为坚守山顶的护林员送去一份爱心。
这是国科大学子从事公益活动的一个片段。也许只是绵薄之力,也许没有豪情万丈,但这份绵延不断的公益情怀,传递着至善和至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努力,就会心比天高;即便微薄,总会收获改变。公益,我们一直在行动。
“太阳村”——关注就是力量
尽管很多人对“太阳村”的了解不是很确切,但这三个字对于国科大学子来说并不陌生。在国科大,物理学院、电工所、半导体所、资环学院、中科院党校等都曾组织师生前往“太阳村”关爱这里的孩子们。另外,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更是长期去“太阳村”从事义务劳动,并在学校进行宣传,号召同学们和社会人士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
“太阳村”全称是北京市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这是一个非政府慈善组织,十多年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这里,孩子们的生存、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保障,而这里主要经费来自于社会捐助和自有果园的盈利。
“多一点关注,就多一份力量”,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太阳村”活动的唐苗同学说道。青协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特殊的村落带去温暖和爱心。在周末,青协的志愿者们时常前往太阳村,帮助那里的人打理农场,干农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掰玉米、清扫园区、种草莓、准备午餐……在去“太阳村”之前,许多志愿者不曾做过这些事情,尽管不熟悉,志愿者们还是热心地参与其中。每次去“太阳村”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难免路途劳顿,但一到“太阳村”,志愿者们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农活之中。唐苗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太阳村”的情形,那次国科大和北大二三十名志愿者去帮忙种草莓,在大伙儿的齐心协力下,偌大的大棚不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铺好了地膜。干农活的阿姨不住地感谢,她说如果没有志愿者,他们要忙活好久的。有时劳作完,志愿者们还要跟孩子们玩耍会儿,给孩子们带去快乐和欢笑。
每次干完农活,青协的志愿者们都要带一些文具回学校义卖。这些文具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团体捐赠给“太阳村”孩子们的,但是孩子们往往用不了,志愿者就拿到学校义卖,卖光这些东西往往需要好几周的时间。尽管学业繁忙,卖文具也是个耐心活,唐苗和同学们总是乐此不疲,她说做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青协招新前,她就已经参与到协会的各项活动中了。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群孩子,给予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如果每人付出一点爱,那就会汇成爱的海洋。当关爱成为一种习惯,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将阳光明媚。
“我们的爱”——团结汇聚能量
“献出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的灯”,2014年1月6日,一条醒目的横幅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食堂旁拉了出来。这是“我们的爱”爱心募捐义演活动,旨在为身患尿毒症的北大毕业生赵赟筹集善款。26岁的赵赟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后他选择了在北京郊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支教,月工资仅1000余元。然而不幸悄然而至,赵赟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肾源、血源以及昂贵的治疗费都是摆在他和家人面前巨大的难题。
科苑支教社社长怀晓伟从网络上得知赵赟的事迹后,与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学生会社团中心、化学院404党支部共同发起了此次募捐活动。此次募捐活动在学校的诸多社团和组织的帮助下开展起来,国科大学生会社团中心负责宣传工作的包方闻同学制作了募捐海报,社团中心负责人马林伟同学向国科大所有班级通知了此次募捐活动,记者团团长孟林则将赵赟的事迹与募捐活动的通知发到了国科大新闻网上,此次募捐活动在正式开始前就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当天,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科苑支教社的20多名同学向过往的师生们讲述赵赟的事迹,发放宣传单,很快300张宣传单就告罄了,他们又加印了两次。当募捐活动进行到一半时,404班的党支书赵志娟带着该班24名同学在食堂前的台阶上摆出一个爱心的形状,随着音乐响起,他们表演了手语舞蹈《感恩的心》,青协贾仕宏同学则准备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些节目吸引了许多同学的驻足观望,在赢得大家热烈掌声的同时,同学们也被赵赟的事迹感动,纷纷献出一份爱心。517班的崔晴岚便是其中一位,在了解了赵赟的事迹后,她毫不犹豫地向捐款箱里投入了100元。她说她很敬佩赵赟这样的人,她自己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能帮到别人就好。对于这些在瑟瑟寒风中宣传募捐的同学们,崔晴岚表示很佩服和感动,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参加从事这样的志愿活动,用行动奉献自己的爱心。
直至下午一点半,食堂门口来往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拿着宣传单向同学们讲解的志愿者们没有减少。参与者张九园说不管大家捐钱多少,只要同学们能多了解些赵赟的故事,将他这份志愿奉献的精神传下去,就是一种正能量。当天,“我们的爱”活动共募到钱款3653元,次日同学们将善款送达了北大元培学院。
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大家的力量集结在一起就是一份大爱,就会为赵赟延续生命的亮光!一月的北京寒风料峭、雾霾笼罩,但活动中洋溢的那份爱温暖了每个参与的人,光亮了这个寒冬。
“彩云计划”——传递爱心火炬
在一次思政课上,617班王炜风向同学们谈起了与大学几位同学共同发起的山区义务支教活动——“彩云计划”。2011年,在云南省宁蒗县珠洛河完乡彝族小学,几位大学生在那里上了支教的第一堂课。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这里村民连基本生活条件都不能得到保证,200多个孩子的学校里,只有7名老师。在学校里,孩子们顿顿吃的是土豆,简易的木板钉成了球篮,纸团代替篮球,而生硬的木板拼凑成了他们的床。尽管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乐观而阳光的微笑感染着支教的大学生,离开后,那里的一点一滴都牵挂在王炜风和同学们的心中。2013年,他们在追梦网上发起了“野百合的笑脸——彩云之南定点支教计划”,筹得了六千余元,带着善款和购买的书籍、文具,他们再次来到了这所彝族小学。
听完王炜风的经历后,同学们很受感动。就在“我们的爱”募捐活动结束后的两天里,617班党支部发起的为“彩云计划”续力暖冬公益活动也在玉泉路校区展开。原本想能募捐到1000元左右的善款就很好了,但结果远远超出了王炜风的预计,也让他非常感动,“国科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很有爱心。”同学们在听完“彩云计划”的介绍后,纷纷捐出善款,并在卡片上写下了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现场还有许多人询问如何参与到“彩云计划”支教活动之中,希望用切实的行动传递这份关爱。两天下来,国科大师生共捐赠善款3520.1元,此外还有许多书籍、杂志、练习本以及相框、毛绒玩具等。
这份爱心一直延续在整个“彩云计划”的活动过程中。当王炜风和同学们去书店购买书籍时,热心的书店老板和顾客们得知“彩云计划”后当即捐赠了83本书籍,其中一位顾客专程从家中搬来了多本图书,还有一些顾客慷慨解囊。这一幕幕让王炜风和同学们感动不已,也是对“彩云计划”最好的认可和支持。617党支部将一半的善款用于购买书籍和文具,剩余的一部分将用于购买餐具和厨房用品,以改善孩子们的就餐卫生条件。
对于如何做好后续的支教活动,王炜风和同学们也有着很多考虑,目前一些支教团队不规范,给孩子们带去的只是一时的新鲜。因此,对于“彩云计划”,他们计划与山村的孩子建立长期的支教关系,一直做下去。他告诉笔者发起“彩云计划”的同学当中已经有人在云南成为了老师,在国科大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下,他相信“彩云计划”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