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石庄 “博合的老船长”

  • 刘罗岚 张馨文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3764

人物名片

 

马石庄,19575月出生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高级步兵学校,因出生地而得名。现任国科大党委副书记。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马石庄喜欢大家叫他“老马”。他是地球物理专业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却丝毫掩没不了他文人的气质,写诗、作词、朗诵、演唱、主持、演讲样样有模有样,看得出来,他的身上深深烙着文艺的印。如若追溯起来,最早的启蒙可能要归功于父亲。马石庄的父亲转业后,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像大多数孩童一样,他从小的乐趣就是偷偷溜到父亲工作的地方——民族歌舞演出的彩排现场、后台等地,一本正经地观摩,学着父亲挑问题、提建议,甚至偷翻父亲公文包送审的散发油墨香味的民族歌曲谱,马石庄戏谑:“我就是被这些熏陶着长大的。”对民族歌舞的喜爱从那时起就浸渍在了马石庄的血液之中:只要听到歌曲就热血沸腾,只要看见舞台就跃跃欲试。他最早的登台经历是在小学的音乐课上,第一次上课便主动请缨,临场发挥,手舞足蹈地表演了一首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之歌——《查路条之歌》:“ 同志我问你,你到哪里去,通行证儿你可带着哩?拿出来看看你才能过去……”并赢得人生第一次热烈的掌声。2004年,在马石庄的号召下,中国科院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成立(国科大前身),马石庄成为第一任团长,被团员们称为“博合的老船长”。

 

走进马石庄的办公室,除了满书架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书架上摆着的船舰、装甲车、飞机模型,他说,这是他唯一的消遣,而合唱则是他唯一的爱好。博士合唱团十年来到各地演出,走完了大半个中国。老马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每天要处理各种事物,却依旧忙里偷闲,坚持场场担当领队,主持演出,甚至亲自设计请柬,邀请嘉宾,审查节目单。听闻记者要了解博士合唱团的十年历程与故事,一向因担任本刊主编而拒绝接受采访的老马破天荒地表示,愿意聊一聊。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坐下,转身麻利地烧水、沏茶,一副准备徐徐道来的架势:“我过去十几年要是只干成了一件事,那就是‘鼓捣’成了博士合唱团!当然,能干成一件事儿,一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必要条件……”

 天时:专业指导鼎力协助

从小怀揣文艺梦想的马石庄,在初中时期就开始自己写歌,歌曲不仅被当时学校的合唱队演唱,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1974年庆祝元旦节目中表演过。对文艺的热爱一直伴随着老马从学生到参加工作,2001年,他组建了一支地学院合唱团,由于条件限制最终解散。首次尝试的失败让老马明白,要办好一个合唱团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天时:作为业余学生合唱团,毕竟不能像专业队伍那样投资建设,能否有国家级专业人士的指导,多半是要凭运气和机缘的。

时机早晚有成熟的那一刻,随着科学界越来越重视科学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成了时代的大趋势。就在这个大背景的烘托下,“天时”适时地降临了。马石庄从地学院辗转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当时仍名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工作后,很快就结识戴玉强和林玉赤等一批国家级专业演员。如果说合唱团的成立是由戴玉强聚集起了人气,那林玉赤老师就是保证合唱团能够走到今天的中坚力量。对于林玉赤老师,马石庄心怀感激:“林老师是真正的天时,没有她就没有合唱团的今天,一晃十年,林老师一直没有离开过合唱团,每次演出指挥,排练指导都尽心尽力,能遇到这样优秀的指导老师,是合唱团之大幸。”他甚至与林玉赤相约,合唱团还可以再唱十年,那时两人都已过花甲而近古稀,但马石庄相信这份围绕合唱团的凝聚力不会消散。

地利:用“骄傲”凝聚各方 

一边连接合唱团与指导老师,一边沟通学校事务和关心每位成员,马石庄在这十年里的角色更像是一座桥梁,搭建起围绕博士合唱团方方面面的联络与发展平台。马石庄自己也承认说:“我应当算一部分地利,我在国科大为实现博士合唱团的梦想起到了铺垫和疏通多方的作用,想来也是很骄傲的。”2004年合唱团成立之初,由于团员数量的突然增多,缺少一个管理学生成员的角色,他就毛遂自荐、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任团长,但这位团长却从来没有站到合唱队里去过,“这是我唯一的缺憾也是一个梦想,能参加合唱需要很强的辨识和控制能力,我至今还无法做到不被其他声部干扰,所以没有参加过合唱。”

但是,作为“地利”的马石庄早已用他精彩和感情充沛的主持、朗诵和领唱感动了无数观众,也成为博士合唱团的一个响亮招牌,以至于很多次演出观众们会为了一睹老马的风采而去。但令记者惊讶的是,每一次精彩绝伦的主持演说,竟然都是“遭遇战”,“我从来都没有主持稿,没有老马忘词,只有老马没词。经常往台上一站,话筒带了吗?带了。开了没有?开了。有词吗?没有。”马石庄颇为得意地说,“因为我从不自卑,不能说自己不行,心理要强大,我知道自己的短板,但让外人看见的时候都是自己最强大的时候,这就是出奇制胜的法宝。谦虚使人进步,但骄傲使人更进步。”

得意完,老马又“谦虚”地承认,这十年更是他与合唱团共同成长的十年,在最开始,他也有过紧张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左手把住拿话筒的右手,仍然制止不了颤抖。但随着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为博士合唱团骄傲,老马的主持也愈发地潇洒自如。“怎么能不骄傲?从最初的五十几名团员,到现在是千人注册遍布近百个研究所的规模,还有好几个团员因学业优秀拿了国家奖学金。我们的演唱水准在业余合唱团中罕见对手,《菊花台》和《牵手》都曾把观众唱哭。更重要的是我们勇于创新发现,比如我们发觉唱了十年《天路》的‘把人间的温暖带到边疆’很有问题,边疆不是人间吗?改!改成‘把春天的温暖带到边疆’。”

确实,老马大胆又热情的性格激发着博士合唱团不断攀登新高峰,博士合唱团至今仍坚持“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三大准则。老马表示,我们就是要唱民歌,改编流行歌曲和翻唱世界名曲。在一次次的实践与练习中,在一场场的歌唱与表演中,博士合唱团美妙的音色与旋律搭配上马石庄激情彭湃又富有幽默的串词,在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以及全国高等学校的礼堂、教室和报告厅里留下永久的回响。在中南大学建筑艺术学院的音乐厅演出时,中南大学的党委书记高山激动地说:“我从来没觉得这个音乐厅有什么好的,但今天,我发现音乐厅真是如此美妙!”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成在看了博士合唱团的演出之后感言:“今晚的演出让我深切体会到一点,国科大是一所好大学!今年招本科生,你们家里有考生的,一定要报这所大学!”

人和:科苑学子心声融汇

在老马眼中,合唱团的学生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不论自己为合唱团奔波多少回,也无论指导老师为排练挥洒了多少汗水,如果没有这群年轻而又愿意为青春引吭高歌的身影,那么博士合唱团也无所依归。

为什么要用合唱这样的形式来表达音乐?因为合唱这一表演形式能够凝聚所有成员,展现团队的力量。马石庄说:“我们科学院的学生每个人都很厉害,但加在一起是不是一样厉害?合唱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合唱把它调成一样,让不同的声音和谐,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彰显个性一度被认为是8090后的最大特征,多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往往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再加上迈入了国科大这一顶尖高校的门槛,更助长了年轻学子目中无人的脾性。而合唱团恰恰是一个显示共性的地方,在这里,不同的声部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相同的声部合力发声,不同的声部互相配合,只有每个人都了解身边人的水平,掌握了整首歌的韵律,才能共同演绎好一首曲目。

马石庄尤为喜爱女声合唱《回娘家》,“这是博士合唱团唱的最棒的曲目。我们的女生要是不念研究生,现在都应该是成家当妈的年纪,结婚生子是这群姑娘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也是全面发展的一部分。”男声合唱《欢乐的那达慕》和混声合唱《赶牲灵》也是马石庄心中的佳作,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用真情真意给观众讲述着故事,不同声部为观众描绘一幅立体的场景,同样一个旋律完全可以唱出不同的感觉,极大地表现了合唱的魅力。

然而,“人和”并非一帆风顺,在合唱团发展到第四年、第五年的时候,个别学生自大的情绪开始出现,有人认为自己的水平很高,要唱更高水平的作品,显露出脱离团队的倾向。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一批老团员坚定了马石庄的信心:“马老师,请听我们用歌声表达对博合的感情。”

“道不同不相为谋”,博士合唱团绝不是为了个人的未来而建,因此希望独自发展的人可以“去留随意”。马石庄稳住了核心成员,带领合唱团走出低谷,迈向新的高峰。之后的全国多次巡演,不仅让博士合唱团名声大噪,也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这里是一个自由开放,崇尚团结的地方:没有入团门槛——会唱歌、爱唱歌就行;没有魔鬼训练,只有每周六雷打不动的常规训练;没有洗脑灌输——若为合请留步,若欲独可飞离。

人之和,团之定。马石庄至今在每一次演出中都会为观众一一介绍伴奏、领唱和独唱学生,甚至知道有谁这次演出没能参加。因为他比谁都更关心这帮热爱歌唱的孩子,比谁都希望合唱团能为他们的人生添加色彩。“我们这代人有过文革时期比较坎坷的经历,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幸福,没有吃过苦,可能相对缺乏使命感。”谈此,马石庄感慨道,“合唱团通过对革命歌曲和民族歌曲的理解和演绎,能够帮助孩子们去体会这些,比如说陕北民歌《赶牲灵》所讲的悲剧故事:少妇送哥哥上路,来了一只骡队,以为是哥哥,但走近了才发现不是。这种异乡情愫是城市里所不能体会的。每一首歌都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们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明天:坚定方向,埋头向前     

马石庄就是这样看着博士合唱团从襁褓中成长起来,到现在已然长成一个能够认准自己方向,并坚定奋发向前的少年。他手里一直握着一盏明灯,陪伴着博士合唱团在黑夜里摸索着前行。他始终坚持:“博士合唱团在坚持‘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三原则的基础上,绝不演唱任何单纯炫技的歌曲。要创新形式,把师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我们的合唱团成为一支活跃在中科院的‘乌兰牧骑’。”他表示,博士合唱团从未参加过比赛,以后也绝不参与任何比赛。

博士合唱团在青岛火车站即兴演唱的视频走红网络后,有网友这样激动地评论说:“学霸合唱团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制造了浪漫!”但马石庄却否认了这句话:“浪漫本来就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它。”合唱在他的心中是一项高雅的事业,是年少情怀的梦想成真,亦是在科苑奋斗大半辈子的重要收获,面对下一个十年计划,马石庄笑了:“规划是重要的,但走好每一步更重要,我们唱了十年,有什么理由不唱第十一年或是第二十年呢?”

后记

老马也当过合唱团的领唱,单看每场讲座都会为学生们唱两句《隐形的翅膀》就知道,他爱唱。他的拿手曲目是一首名为《海港之夜》的歌曲,对于有着四次南极科考经历的老马而言,这首歌,次次都唱得他后背生汗,这也是他的外号“老船长”的由来。采访接近尾声,老马又给记者斟好了茶,自己抿了一口,便低声唱了起来:“唱啊,朋友们,明晨要远航,驶向雾蒙蒙大海洋,唱啊,唱得欢,白发老船长,快来同我们一起唱。啊,别了,亲爱的海港明晨将起程远航。天色刚发亮,回看码头上,亲人的蓝手帕在挥扬……”低沉的男中音,在安静的夜里回荡,白发的老船长,白发的老马。

博士合唱团鼓励机制

谈到博士合唱团的奖励机制,老马十分骄傲地说:“我们博士合唱团对团员的奖励办法就是去各地演出。”据老马透露,博士合唱团每次去各地演出都会经过严格的筛选,因团员较多,而为了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每次远行前都要经过层层考核,表现好的、状态棒的,才能跟团演出。对博士合唱团成员而言,每次都是一次表现自我、凝聚团队的过程。

在国科大,许多学生都有过想加入博士合唱团的经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机会全国巡演,就有机会到各地旅行!

然而,事实上,每次去各地演出的行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一方面,秉持尽量不影响学生课业的原则,每次去外地演出一般为两到三天,日程安排紧凑;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必须统一行动。据老马透露,博士合唱团四川行时,团员们早早就计划好要去小吃街过瘾。到达成都的第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全团统一限制外出,谁都没能吃到正宗的成都小吃。

举办合唱嘉年华

老马特别爆料,2015年暑期,在雁栖湖校区东区礼堂落成之际,将在新礼堂举办一场以“歌动青春,唱响未来”为主题的“合唱嘉年华”,为期一周。届时将邀请来自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0多所高校的学生合唱团前来狂欢。

这次活动的发起单位除了国科大,还包括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中南大学、河南大学等。秉承“不设奖项、不评名次、不求功利,以大学生业余合唱艺术为平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交流,传播正能量,展示学子精神风貌,弘扬民族伟大复兴主旋律”的宗旨,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举行高校团队合唱专场,各团队合唱曲目为十五首左右,并安排文化交流及联谊活动,期间将穿插声乐讲座。国家一级演员戴玉强、林玉赤,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指挥家陈家海等重量级人物也将莅临指导并担任嘉年华顾问。

不容置疑,这必将是一场视听狂欢盛宴!同志们,敬请期待哦!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