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赤 “让草台班子”也辉煌

  • 孟林 王晶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3311

2013525日,青岛火车站的霸气合唱让国科大博士合唱团(以下简称博合)迅速走红,短短几天内网络点击量就突破了几十万,占据了某视频网站的头条。

理工科“学霸”的合唱水平是如何炼成的?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位幕后“英雄”浮现出来——她就是博士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兼指挥林玉赤老师。

2014517日是个周六,和往常一样,当时钟的分针指到了13:30,国科大中关村校区活动厅里传来了美声倾泻、余音绕梁的声音,那是博合在为下周的十年巡演四川站做最后的准备。一袭黑衣正在指挥的便是林玉赤,排练休息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她。

专业:艺术标准不宽容业余选手

林玉赤是带着丰富的从艺经历来到博合的。

1979年,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进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工作。在这个国内顶级的合唱团中,一流的合唱水平和众多的国际演出使她迅速成长,而后她担任该团女高音部声部长,成为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在职业生涯中,林玉赤参加了不计其数的国际和国家级的演出,2007年底,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首届全球华人新春音乐会大获成功,这为林玉赤的交响乐团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后,林玉赤将工作重心转向一些社会合唱团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博合。

2004年,林玉赤经著名指挥家苏文星介绍,参与了博合的建立和首次招新。“当时的学员是声乐零基础,我满脑子疑惑,生怕他们不行,可事实证明,他们的潜力一旦被激发,能达到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水平。”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经历,让林玉赤的耳朵只容得下一流水平的音乐效果,不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更重要的是林玉赤认为这些理科生都很聪明,“是可塑之才,所以我一定要用专业科班水平要求他们。艺术面前,专业、业余都是平等的。” 林玉赤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从口型、发声部位、音调开始,一点点地示范、纠正,才能慢慢把她想要的声音调出来。“林老师本来只是女高音,现在要示范各个声部,尤其是男低音,所以她带我们要比带专业的累很多,但是她仍对我们十分严格,这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进步的原因。”博合老团员介绍说。

团员们也不负林老师的期望,他们用最强大脑记歌谱,利用手机上的识谱仪等相关软件,每个声部打出旋律来,转发送给各个学员,练习打谱、音准的节奏。三天之内就能掌握三到四首歌,而且“掌握”可不只是死记硬背歌词,还需要记忆声部拍子的节奏、进拍的时间点、力度的变化等,即使专业合唱团都是很难达到的。“他们这种态度真的让我很感动。”林玉赤说道。

博合一场演出可达到二十六七首歌曲的强度,“业余团队很难达到这个负荷量,在外地演出的时候我们几乎天天上台演出,合唱的效果也保持稳定一致,这说明他们的唱法是正确规范的,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每一次演出都让林玉赤印象深刻,而最让她感动的是中南大学的演出:“那次博合是和真正专业的合唱团同台演出,每个人既紧张又兴奋,听着他们唱得和专业团一样好,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而博合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林玉赤也曾面临着让她发愁的困难。其中,国科大特殊的学业制度大大降低了团员的稳定性。学生只在国科大学习一年,每年新团员招新后,需要排练很长时间,团员才能慢慢适应掌握唱歌的方法、技巧,整体的声音才慢慢顺耳,而后又面临着分离,“学生的流动性导致每年走掉50%的团员,甚至一个声部就剩下一个人。”林玉赤每年都在做无数次重复性的工作,从零基础教到可以演出;博合的老团员也尽全力带新团员,手把手教他们唱歌的方法,让博合精神传承下去,为科学院培养出更多的文艺人才。

时间少也是困难之一,因为每个团员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只能挤时间排练,“刚开始我特别不习惯,后来事实告诉我,他们完全可以,而且做得超乎我的预料。”虽然缺少时间排练,但是因为每位团员的用心,很多次博合演出不用走台,直接上台,“我们不是盲目模仿专业的路子,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

敬业:戏比天大无条件保障演出

“林老师的敬业精神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

谈起林玉赤的敬业,博合的几个老团员谈起了让他们触动很深的几个细节。比如,每次演出前林玉赤都不吃饭,只喝水,从下午一直到晚上。因为进食会导致脑供血不充足,稍微影响发挥。“一开始我们不能理解,使劲劝她吃点东西,后来也不劝了。” 

一般演出的前几天,林玉赤会带着大家把整场音乐会彩排一到两遍,有时太累了,前排女生会蹲下,后排男生靠着凳子歇会,而林玉赤从来不坐,一站就是一个下午,还要指挥。“她这么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特别心疼,作为演员,她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即使只是一次彩排。”

十年来,林玉赤从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一次排练或者演出,有几次发着烧,她也坚持来参加排练。有的人会说,带一个业余的合唱团,真的没必要这么严格。但林玉赤始终以专业合唱团的要求来衡量博合,这种对艺术的挚爱会让林玉赤承受很多压力,“但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 

“作为一个演员,只有演出才能让你更快地成长。”林玉赤经常这样跟团员说。所以她不像别的学生合唱团一样,一学期只排几首曲子,博合至少要排练二十多首,还要多练出几首备选歌曲,“凭这些孩子的才智,我完全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

“一对一”小课是博合别具一格的特色。林玉赤对博合的部分团员进行一对一的声乐指导,这种宝贵的机会人人都想要,团务只能先安排表现好的团员来,但是林玉赤每次都会主动指导很多没有被安排到的团员,“每个人的声音都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希望听到更多人的声音,尤其是单独发声的时候。”林玉赤坚持这个做法,指导团员如何提高,也从中发现人才,如果碰到嗓子特别好的她会非常高兴,特别珍惜。小课从一点半开始,但是每次她不到一点钟就来了,一直上到天黑。“林老师爱才,也因材施教,这是我们团保持高水平的秘笈。”

2006年,博合的西北行中有一站是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那天下午彩排的时候,林玉赤就有一些高原反应,很多团员劝说她多休息会,推迟半天演出,可她坚决不同意。“海报已经贴出来了,所有观众都知道了,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她做到了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戏比天大”,坚持演出。“其实我们心里都挺担心的,我们看得出来,她不舒服,但是只要音乐一响起,她就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她的面目表情完全是音乐情感的反映,该喜则喜,该悲则悲。唱到《娄山关》时,她依然是那么兴奋激昂。”

这次演出结束后,林玉赤的敬业精神彻底地震撼了所有的团员。作为指挥,不仅仅是体力消耗巨大,每一次演出都是一场倾其所有的表达。“我们演员不用动,只是站着唱一晚上都特别累,而林老师不能休息,手臂一直挥动有力地指挥,保持演员的姿态,还要留意谱子、声部进退,是她,把我们每个人拼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2007年,在河北石家庄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七一”太行情合唱音乐会更是让每个人印象深刻。没有演出场地,博合就把大楼外的台阶当作临时舞台,台阶下面搭了一个临时指挥台,楼前的小广场当作观众席,开始演出。演出不久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团员头顶上有楼沿遮挡着,淋不到雨,而林玉赤完全被雨水浇打着。有人提议给林玉赤打伞,她拒绝了,就这样,两个多小时,她都在雨中指挥,使演出顺利完美地进行下来。演出结束了,林玉赤只说了一句话:“演出,就要有演出的样子。”

授业:用心良苦培养博合情结

林玉赤和博合之间,不仅仅是她“兜着博合的底儿”,带着博合发展,博合也使她变成了一个更完整的人。“其实我们搞艺术的人个性很强,这在我身上也很突出。”但自从来到了博合,她改变了很多。

其中,对林玉赤影响最大的是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马石庄。“他常常教育我要宽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育人’。他愿意将自己的电话公布给学生,何时何地打都行;非典期间,他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不穿任何防护服将学生护送到隔离区。他对学生的‘苦心’,激励着我做这件事情。”

“歌者有情”,林玉赤认为,理科生的才智和态度不亚于专业演员,唱歌很准确,但是最高水平也仅限于此,如果不能把感情融入到歌里,歌声就会缺少灵魂。因此林玉赤要求团员唱歌时要达到三个层面:“有画面、有故事、放电影”。每次学歌的时候,林玉赤给大家描绘歌中真实的画面,让彼此表达发自肺腑的心语,“把心中最柔软的情感唤起,有了与歌曲的共鸣,唱着、唱着你会发现,站在你左右两边的人,和你的关系是那么紧密,这就是以歌会友。”

指导团员唱《儿行千里母担忧》时,林玉赤跟大家讲几年前自己父亲病危,她赶回家的故事,后来父亲病情好转,她又因工作不得不离开家乡回京,那不想走,又不得不走的感情,很折磨人,好像要把一个人撕碎成两片,“她说着说着就哭了,很多人也跟着哭了。后来,那首歌大家唱得特别好。”

某个周六,一些好久不排练的老团员突然回来了,那时正在练习唱《牵手》,林玉赤看着眼前久违了的孩子们,又亲切又欣喜,想到这么多年与博合结下的感情,跟团员聊起了很多以前的老同学以及许多往事,在场的所有团员都非常感动。此刻,《牵手》这首抒情歌曲似乎更能表达团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再唱歌时,我突然觉得他们的声音特别好听,好像一下子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有了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大音希声,每个人都直抵对方的内心。”林玉赤激动地讲着当时的感受。 

“林老师是真性情。”她很愿意与团员交流,不论谁生病了她都会关切地给予问候,无论谁过生日了只要她知道,就一定送去祝福。她会为年龄大的团员牵线搭桥,培养男孩、女孩如何穿衣打扮,调教女孩应具备的气质等,“她怕我们吃亏,怕我们上当,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她有时会像妈妈一样唠叨我们,有的男生把演出服团成一团塞到包里,林老师会‘威胁’他,下次再这样就罚他请大家吃饭。”团员们一提起和林玉赤的趣事,都不禁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711日是博合成立的纪念日,每年这时候都有一批团员离开北京,“那时候大家都抱着林妈妈哭。”

“大部分理科生,回所之后的生活就是实验室、公式、电脑,时间长了,人感情就淡漠了、麻木了。而博合的歌声,歌声背后的深情,林老师的言传身教,会丰富自己,让生活变得细腻充满诗意,变得温馨而充满爱。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是服务于生活,让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还有星空和梦。这就是博合存在的意义。”博合的几位老团员表示。

在团员杜凯心里,林玉赤是个“简单、实在”的人,“跟林老师什么都可以讲,我跟我妈怎么说,跟她就怎么说。” 声音碰撞引起的共鸣,会让每个人拥有幸福感。“在博合的这几年让我们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会融合进博合这样一个标签,有一种认同感,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无助,人生不那么负面,心中会有大爱。”

林玉赤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每个人的进步,“一开始休息的时候,这些孩子就直直地站在台上不讲话,很安静,现在台上台下他们都活泼开朗了,也特别自信了。除了唱歌本身,肢体语言、面目表情都丰富了很多,往那一站就有舞台范儿,不管什么场合都镇得住。”一些性格内向的团员,经过林玉赤刻意地锻炼,气质修养“都拿得出手了”。林玉赤相信,博合的经历对每个人都是财富,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对科研,甚至是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气场变强了,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团员们将自己的成长归功于林玉赤,但是她却谦虚地说,这风气“是老团员们的功劳”,团员之间相互关心,合作团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孩子们自己在管自己”。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歌声回荡在国科大的校园、回荡在博合走过的每一个地方……

博合,因林玉赤的专业和用心而唱响万千山水,而林玉赤因博合的凝聚和潜力而寻得艺术寄托,让这牵了手的手,共同书写博合的奇迹。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