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华 博士合唱团的梦想导师

  • 王荣泉 郝君婷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3673

十年前,张风华刚到国科大中关村校区担任园区管理主任,履新一年。彼时的中关村校区既无球场亦无操场,学生缺乏活动场地,能举办的活动也少之又少。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张风华琢磨着什么活动不需要占用太大的场地,又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而此时的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也在为类似的事情发愁。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俩达成了共识。

缘起:邀约戴玉强

在一次聊天中,马石庄提到他的儿子小马喜欢歌唱家戴玉强,《你是这样的人》《雪花从天山飘下来》等歌曲都唱得很好,张风华接过话头:“如果你们都这么喜欢戴玉强,我可以找个机会,把他叫出来,我们一起坐一坐。”马石庄惊讶不已,不敢相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张风华这才透露,原来他与戴玉强是同乡好友、中学同学,同在北京工作的两人经常保持联系。于是张风华与马石庄决定邀请戴玉强前来为学生做一场报告。

戴玉强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时间地点敲定后,马石庄发现现场还差一架钢琴。张风华便找到中关村教学楼的物业公司——北京裕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希望对方能捐赠一架钢琴,公司老总李海晨听到是戴玉强来做演讲,爽快地递给张风华一张支票,于是在戴玉强的琴师引导下,张风华在北京星海钢琴厂的车间里挑了一架钢琴回来,没想到正是这架钢琴,见证了博士合唱团此后萌芽、发展的十年历程。

在张风华的主持下,戴玉强走进了中关村的教学楼,为学生们讲述美声与歌剧的相关知识。戴玉强不时地用歌声为大家举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马石庄代表学校领导为戴玉强颁发了聘书——聘请戴玉强为研究生院的客座教授。在掌声与闪光灯之中,马石庄开心地说道:“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同学们能够乘着歌声的翅膀翱翔。”

一边的张风华听到这话,也顺势接上一句“我来帮助您实现这个梦想。”而这个梦想,正是博士合唱团的雏形,它开始落地,生根,发芽和成长。

启动:梦想的种子

戴玉强的报告会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而张风华也开始趁热打铁,着手筹备组建合唱团。张风华参与过大量的学生工作,他在大学里一直是校学生会的干部,毕业后留校,当过学生辅导员、校团委书记,这些工作经历让张风华对学生工作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马石庄是愿望的提出者,我是梦想实现者。他的有感而发成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一直热爱学生工作,愿意为同学们多创建一些社团组织活动。” 

钢琴有了,接下来该请声乐指导和指挥老师。张风华坚持“要做就要高标准”的筹备思路,朋友较多的他马上想到了国内很有影响的青年指挥家苏文星。张风华带着组建学生合唱团的想法与苏文星取得了联系。“您能不能担任我们合唱团的指挥?”苏文星听完张风华的想法很高兴,当即决定参与进来,而且免费义务地来帮忙。但是苏文星也有自己的踌躇:“只有我一个专业人士还不够,咱们还得请一个声乐指导老师,给大家讲解声乐基础知识。”一番游说之后,苏文星请来了他的朋友林玉赤——当时的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声部部长,林玉赤就这样成为了合唱团的声乐指导。

钢琴、指挥、声乐指导,合唱团的基本要素有了,张风华与马石庄亲自参与合唱团的宣传工作,动员学生报名参加,由于受到戴玉强精彩演讲的震动,大批学生表现出对合唱的兴趣,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就在中关村六号楼的多功能厅里,我们的学生合唱团成立了!”回顾十年前合唱团的第一次例会,张风华至今觉得激动不已。张风华准备自封团长,马石庄笑着表示不同意:“团长得我当!”张风华便让步道:“那我当执行团长!”说罢两人开怀大笑,这一花絮成为合唱团回忆里的一段轶事。苏文星任指挥,林玉赤任声乐指导,加上六十多位爱好合唱的学生,合唱团的雏形打造完毕,紧接着便开始了训练。

然而,当时张风华最大的担心,是这个合唱团能不能坚持下来。“毕竟咱们学校跟清华北大不一样,我们的同学集中教学时间只有一年,很多同学在夏季学期结束后就离开北京了,即使是留在北京,大家回研究所跟着导师做实验也会很忙。”因此,合唱团的团员流动性非常大,是个不小的困难,张风华担心:“合唱团会不会一两年就慢慢散掉了?”

圆梦:团结的力量

如今十年转瞬而过,从学生合唱团到博士合唱团,并没有发生张风华最初所担心的事情,他很高兴也很欣慰,“现在每次跟马石庄谈到合唱团,我俩都倍感幸福、骄傲与自豪。”

“这背后凝聚不散的秘密自然是多方面的。”张风华说,首先,博士合唱团非常团结。合唱团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团组织,但是大家都非常热爱合唱,凝聚在一起,像个大家庭一样。马石庄是合唱团的“老船长”,在过去的十年里为合唱团付出了很多心血,倾注了不一般的感情。还有林玉赤老师,她把合唱团当成一份事业,而不是应付了事的任务。合唱团能做得这么有声有色,她功不可没。因为团员们来自不同的研究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每次培训很难组织全员到场,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克服困难。林玉赤老师得知情况之后,另抽时间为那些没来训练的同学单独补课。而每个声部的负责人之间也会互相沟通、互相帮助。

其次,虽然团员换得较快,但另一方面也是好事,“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合唱团里来。”每届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合唱团,走一批又新来一批,像培育种子般年年纳新。而合唱团栽培过的这些“种子”们回到各自的研究所,甚至以后走到新的工作岗位,会将他们在合唱团形成的积极向上、团结的精神,带到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带到新的环境里,从而感染周围的人。“在合唱团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他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外在的气场发生了变化。”据张风华介绍,有的老团员已经毕业了,还会回来参加合唱团的活动。

张风华虽然没有经常跟着合唱团巡演,但他仍然在时刻关注着合唱团的动态。在张风华的手机里保存了不少合唱团演出的照片,比如,青岛火车站合唱团的“快闪”;去年9月份开学,博士合唱团举行了在雁栖湖的首场演出,他在现场拍摄了很多精彩瞬间,甚至还下载了许多关于合唱团新闻报道的照片。这些照片,张风华经常会拿给朋友们看:“大家看了都很震撼,你们中科院这帮学生,我们以为是帮书呆子,只会念书,没想到博合这阵势跟专业的没区别。”

翘首:越走越好

目前马石庄正在筹备全国大学生合唱团嘉年华,张风华也参与联系一些其他高校的合唱团。张风华还准备邀请戴玉强担任嘉年华的专家顾问。他们的设想是,当雁栖湖新校区的东区礼堂启用时,就举行合唱嘉年华,连续汇演一周左右。“如果把合唱团看成是一个孩子的话,那我们现在为他再找几个兄弟姐妹,它就不是独生子了!”

对于合唱团的未来,张风华期待,博合,能越走越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