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华 “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 刘艳伟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520

编者按:

2014年,国科大首批332名本科生正式入学。在媒体上,这三百余名本科生早就被冠以了“学霸”,以及国科大“黄埔一期”的称号。那么,“学霸”们究竟是怎样炼成的?除了数理化,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情怀?他们爱好什么?关注什么?本刊策划了专题《“学霸”是这样炼成的》,分别采访了高考状元,以及放弃北大、清华以及港大等著名高校而选择了国科大的本科生,并陆续刊载他们的成长故事与读者分享。

 

“我挺喜欢国科大的,感觉在这里能够学到真才实学。”201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生马少华说道,“在我的心目中,科学家们内心清净,特别有耐心,我特别崇拜他们,我也向往这样的生活。”马少华先后就读于北京育英学校小学部和北京市十一学校,这两所学校离国科大玉泉路校区都很近,从十一学校到国科大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也许这就是马少华和国科大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缘”来是你

马少华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中科院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中科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牢牢地吸引了他的目光。虽然当时只是初中生,可马少华和同学们已经在翻阅大学的物理教材了,喜欢物理的马少华去年还获得了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市赛区一等奖。这次参观中科院的经历,让他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结下了缘分。

今年年初,马少华通过学校得知国科大招收本科生的消息,回家后,他立即上网搜索了国科大的信息,毫不犹疑地填报了国科大本科生“综合评价”选拔面试的申请。在随后的高考中,马少华以687分的高分脱颖而出,成为国科大首批本科新生之一。

录取结果公布后,丁仲礼校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北京的新生们在玉泉路校区齐聚一堂。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家亲切地和孩子们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为他们答疑解惑,言语中充满着对这群孩子的关爱之情,也让这群站在科学殿堂门口的学生们深深地被这些学者和科学家的魅力所征服。“我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马少华兴奋地说道,“丁校长和各位老师们都很儒雅,平易近人。我挺喜欢国科大的,中科院大学有着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相信在这里我们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享有最棒的资源,学到真本领。”对于玉泉路校区,马少华并不陌生,他非常喜欢这个精致而幽静的校园,“玉泉路校区虽然小,但感觉很安静,我觉得这是个可以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 

在国科大本科生“综合评价”选拔面试中,面试官曾问马少华最喜欢哪位科学家?马少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和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麦克斯韦简洁而又高度概括地把电和磁统一起来,非常了不起。我也非常崇拜钱学森,他克服百般阻挠,毅然回国效力,这份爱国之情非常让人动容。”说到这里,这个大男孩的眼中闪动着亮光,充满着对科学的向往和憧憬。当得知上世纪50年代末,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选址怀柔新校区所在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时,马少华显得格外的激动。被国科大录取后,父母曾专程带他去国科大怀柔校区参观,而今,他对再次参观怀柔校区又多了一份期待。

不仅仅是学霸

在媒体上,这三百余名本科生被冠以了“学霸”的称号,然而,他们不仅仅是学霸;这群本科生有着广泛的爱好,有着美好的人文情怀,有着对时事政治的关注,还拥有着一份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使命感。

平日里,马少华喜欢阅读文学和历史类的书籍。他最喜欢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尔,库图佐夫,娜塔莎……这些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给马少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伟大作品,是我看过的人物形象最为丰满、最让我震撼的一部书!”他还喜欢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少华自小对物理、机械都很感兴趣,喜欢动手做实验,几乎每年的寒暑假和十一假期,他都会花三四天时间专注地做航模,慢慢地,他做的模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平时,马少华也是一个十足的天文爱好者,初中时他拥有了一架折射式望远镜,晚上会在露天凉台“夜观天象”,可后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变糟糕了,马少华不得不去北京的郊外观测。在国科大的面试中,面试官曾就“北京雾霾的成因、特点和治理措施”向考生们提问,马少华作为小组代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现场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以及天文观测时对于北京雾霾现象的观察。平时喜欢爬山的马少华,也是个摄影“高手”,他喜欢用镜头记录下绚烂的星空、美丽的风景,他还现场教起了笔者如何使用单反。

在高中时,马少华和一个同学组建了天文社团,当即有三十余人报名,可一个月下来,却只剩三个人了。说到此,马少华略显无奈,他希望在大学里继续参加天文社团。“如果学校里没有天文社团的话,我就组建一个!”他希望在国科大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追星族”,一起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做个有价值的人

“我特别崇拜真正有研究能力的科学家,社会特别需要那些真正能沉下心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我认为自身发展得再好,如果没有国家作为后盾,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我希望以后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当这些话语从一个十八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时,笔者的内心不由地被触动了。

自小喜爱军事的马少华会经常翻看各种军事杂志、书籍,浏览军事网页,喷气式发动机、离子推进器、半导体激光雷达……这些专业军事词汇,他信手拈来。高二时,马少华选修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物理类课程,他论文的题目就是《世界主要机载雷达的性能分析》。马少华说,中国在一些军事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他希望通过在国科大的学习能了解更多关于雷达、半导体等方面的知识,希望以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暑假里,马少华也没闲着,他又一次翻开了曾经看过许多遍的大学物理课本,还购买了数学等科目的教材提前预习。但开学后,一看到国科大的《高等数学》教材上那些复杂的公式,马少华说自己“头大了”,感觉有一场“硬仗”要打。他下定决心,大学一年级里一定要学好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目,在此基础上,还会多加了解一些相关领域的前沿和进展。

开学伊始,白春礼院长、丁仲礼校长、邓勇书记等领导和科学家们的讲话都让新生们感到热血沸腾,心情振奋。马少华告诉笔者,他对白春礼院长的讲话印象特别深刻,白春礼院长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经历,敦促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听了白春礼院长的讲话后,马少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好好地思索了一番:“我的志向是什么呢?我希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家,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但作为一名新生,目前,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好好学习。”

他们是这样一群“学霸”

中国科学院大学将以何种姿态迎接她的首批本科生?国科大将采用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三百余名本科新生又是怎样的一群“学霸”?他们在国科大的大学生活会如何展开呢?所有的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其中也包括我。

827日,伴随着国科大本科生的报到,一个个谜题逐渐被揭晓了。这一天,国科大校园里一派生机盎然,众多媒体聚焦于此,而我也走近了这群“学霸”。这些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省市,有着不同的面孔,怀揣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可如今,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汇聚在北京,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未来的四年里,他们将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共同谱写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启国科大崭新的明天。

和同龄人一样,他们经历了十余载寒窗苦读,脸上透着些许的稚嫩,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然而,他们又有着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因为他们是国科大的首批本科生,他们聚焦了无数的目光和镜头,社会和国家给予了他们厚望。透过马少华和他的同学们,我相信他们完全担得起那份重任!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因为他们的目光里透着坚毅;更因为在国科大有一群给予他们呵护和关爱的师长,这些园丁们将竭诚为这些孩子们保驾护航。 

恍然间,我也忆起了我的母校,毕业一年里,每每提起母校,总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在国科大找到你们想要的青春,觅得你们想要的答案,追寻你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