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国科大首次在全国10省市招收300多名本科生。进入国科大的学生,将进行小班制、导师制的培养,并有机会进入“本-硕”或“本-硕-博”的连续培养。消息一出,即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各种舆论扑面而来,有好奇、质疑甚至顾虑。对此,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刘翼豪自发回应网上质疑。作者以论战的形式逐一回答了社会上对这届本科招生的种种质疑。有些论战在QQ群、百度贴吧以及各种网络论坛中进行,有些论战就发生在以作者为代表的新生身边。因而,这不是漫无目的的议论,而是2014年国科大本科招生现实的生动反映。当然,其中某些论据未免单薄,论证未必充分,但已经显示了新生们坚定自身理想,准备献身科学的决心和勇气。可以说,这是国科大300多名本科生的心声。
2014年,国科大也注定因为他们而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本科招生圆满落下帷幕,300多名来自十个省市的学子们汇聚北京,将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书写自己接下来至少四年的青春,并将自己的汗水深情地挥洒在这片曾有无数大师、院士踏过的土地上。
我们很骄傲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分子,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成为中国科学院的后备人才、中国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初级探索者、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的科技预备军……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在批判和质疑中成长,国科大的发展也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这一过程。
有网民质疑:“国科大全是基础冷门学科,当你的同学本科硕士毕业有车有房时,你还在国科大做着实验读着博士一无所有。科研是贵族的游戏,如果你家里有钱当然无所谓在哪儿上学了。”“国科大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就业,只能靠灌论文骗奖金。现在的985院校都在干这个。”“国科大给出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说明他们自己就底气不足,那些报考的学生都是被小恩小惠诱惑了。”等等诸如此类甚至比这些更加激烈的言论从网上、身边扑面而来,让人防不胜防。的确,我承认他们所说的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也是我们将来可能会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选择国科大,即是选择了纯粹的科学!
2005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钱学森之问,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注:2005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清华北大一直是中国顶尖的两所高校,汇集了大量优秀人才,培养出了不少精英,其他985、211、C9的院校同样人才济济,人才辈出,为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骄人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能也不容否认和小觑。然而,为何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屈指可数?为何我国的科学研究至今仍不能超越国外、引领国际?为何现在缺少真正的大师?现如今,社会现状是人人追求快速回报,真正有用的科技创新不被重视,创新的成果受制于论文和评奖的体制,学生们关心创业挣钱甚于科技创新……这些正是中国教育所面临的艰深问题,而我们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上路的。总之,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绝不可能造就出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的!
如果我们的理解没错的话,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是为了要努力解决钱学森之问而建设的,招收本科生就是在探索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来打破部分著名高校一直以来的“某种”垄断,来培养一批“纯粹”的学生、“纯粹”的科学家、“纯粹”的研究者,来匡正中国的学术之风,来改变 “金钱至上,利益优先”的思想风气。我想这就是国科大背负的深沉的重任,也是我们这批学员要去肩负的重要使命。
现在请允许我们来回应之前提过的那些关于国科大的负面言论,希望能借此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科大,了解我们,了解当前高等教育问题之所在。
质疑一:“国科大全是基础冷门学科,当你同学本科硕士毕业有车有房时,你还在国科大做着实验读着博士一无所有。科研是贵族的游戏,如果你家里有钱当然无所谓在哪儿上学了。”
回应:首先,国科大首次招生共开设了六门基础学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确,这些专业相比目前热门的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等是很冷门,但国科大不同于其他高校,国科大的目的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学科带头人,因此这六门基础的专业就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也是为以后的学术科研道路打下良好基础。也就是说,国科大是要培养纯科学人才,纯科研力量,这是一条纯研究的道路,而不是单纯以社会求职就业为导向。或许这就是很多人误解国科大的地方之一,因此说国科大专业冷门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科研确需大量资金和精力的投入,甚至在巨大的投资之后也还会是一无所获。正因为如此,国科大才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学习条件和很多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尽可能地减少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专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很明显,国科大的领导和老师深知科学研究道路的艰辛和困难所在。
质疑二:“国科大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就业,只能靠灌论文骗奖金。现在的985院校都在干这个。”
回应:其一,我不能否认现在有些研究生灌论文的事实,论文数量越来越多,很多论文基本上用处不大,但要说通过写论文骗奖金却是言过其实了。论文的质量决定价值,如果真能赚到可观的奖金,那么其论文的内容和思想深度自然也是有过人之处和闪光点;如果论文平平、毫无独见,其能换来的收获也可想而知。如今985院校的毕业生虽也有可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绝不会出现言论中的这种情况。若985院校都这样,其他那么多大学情况不更糟吗?
其二,至于说将来我们无法就业,这或许还得归咎于上一个问题。若用其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反观国科大,的确我们的就业面很窄,很难与北大清华等学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竞争,但国科大志在为中国科学院一百余个研究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未来学科带头人,而不鼓励我们摒弃所学学科知识去一个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的地方求职。这显然是一种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的较量!与其他大学上千人的招生计划相比,这样的优势可谓是显而易见。
质疑三:“国科大给出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说明他们自己就底气不足,那些报考的学生都是被小恩小惠诱惑了”
回应:国科大确实给我们这首批本科生许多优惠政策,但这样做的目的之前我就解释过了,而且高校为拉动生源给高分生以奖励政策的做法也并不鲜见。但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并不是被这些优惠条件吸引和诱惑,我们选择国科大,是为了选择纯粹的科学!开展更多纯粹的研究,做一个纯粹的学者,才是我们这批学员的追求!我们这300多人就是抱着这么单纯而又简单的心态填报了国科大,只为纯粹的科学,纯粹的理想。
质疑四:“同情那300个傻孩子,等几年以后他们就会后悔了。”
回应:科研的道路的确充满了艰辛与变数,在这漫长的几年中,无助、痛苦、绝望等情绪自然也不可避免。但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挺过最艰难的时期,一直走到最后。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反悔,会有人抱怨,会有人退出,但科学的道路本来就不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如果经受不住这点风雨,不管在哪所学校就读,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半途而废。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而这份坚持的力量一是来自于我们内心,二是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全国各地的你们以及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慷慨的抨击和讽刺声!
质疑五:“如果国科大不能坚持精品路线下去,没有更好的创新,而是最后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么国科大也会沦为一般的甚至有点不伦不类的学校。”
回应: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也感谢这样的说法,这是一条善意的、有助的言论。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也提醒着国科大前进的方向!我们希望国科大保持小规模的招生数量,坚持精品培养路线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决定与你们共同奋斗!
质疑六:“国科大院士虽多,但他们连研究生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教你们本科生,最多一周见一两次”
回应:中国科学院一向以严谨著称,为破解钱学森之问,国科大把本科生的教育当做一项课题来完成,院士老师们选择把时间花费在我们的学业和教学上,就一定会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注:详见央视采访袁亚湘院士的报道)。院士们自然不可能自始至终每节课都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但国科大仍然拥有强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定会悉心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在熏陶中成长。
最后,我们想对我们的同学说:
亲们,种种不友善的言论,似乎遮蔽了我们的心灵,但我更希望,我们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些言论,把眼光、胸怀、品格、性情、气质的熏陶和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对那些善意的批评意见,我们要认真反思,闻过则喜;对那些恶意的揣测和讽刺,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像绅士般去对待所有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忍耐,做到真正的大师气度。因为我们选择国科大,是为了选择纯粹的科学!希望我们可以互相理解,共同愉快地迎接和度过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老师们、同学们、所有关注国科大的朋友们:信写到这里,首先感谢您耐心地读完。希望大家对国科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希望大家能给予国科大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这封信更能坚定我们这300多名首批国科大本科生的求学信念!在各界的关心和监督之下,我坚信国科大今后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奋斗,给“钱学森之问”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