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和我们一起包饺子

  • 李晨阳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423

编者按

 

人海茫茫,应当对身边的人说句谢谢陪伴。2014年,他们与你的世界出现美丽的交集。成长的单程旅行中,他们陪你留下的足迹,印记共度的岁月。回眸2014,最温暖的关键词是“陪伴”。生活不该是一支孤单的独舞,而他们会在相伴的这一程与你共舞绚烂。

 

2014年12月31日晚上6点40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学生会主办的“新年饺子会”在玉泉路校区四公寓食堂热烈开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副校长王艳芬,本科生科学家班主任,北京基因组所所长薛勇彪等领导陪同本科生一起包饺子共度跨年夜。

 

明亮的灯笼、火红的剪纸、跃动的气球、欢快的乐曲,连同处处飘荡的欢声笑语,汇成浓浓的节日气氛……

 

校长陪伴跨年夜

 

就在本科生小王刚刚准备下手包第一个饺子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的一阵欢呼声将他的视线引向了食堂门口。众人注目之处,丁仲礼校长微笑着步入现场。“丁校长来啦!”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新年饺子会迎来了当晚的第一个高潮。

 

这时的本科生们早已围在桌子前,面对着案板、擀面杖、面团、饺子馅,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一见丁校长来了,大家纷纷站起身来,抢着邀请他加入自己班级的包饺子队伍中。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邀约,丁仲礼略带抱歉地笑道:“我这几天得了重感冒还没好,怕传染大家,不敢和大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啦!”不过,这点小小的遗憾一点不影响丁仲礼的兴致,他这边走走,那边看看,慈祥地注视着学生们的灵巧动作,亲切地和大家唠唠家常。他特地询问了饺子是什么馅的,还点评了大家的手艺。当得知工作人员们特地为少数民族同学准备了清真饺子馅时,他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丁仲礼和同学们聊天时谈到,自己是浙江人,在他的家乡,过年时吃的并不是饺子,而是炒年糕。和学生们一起跨年,一起包饺子,对丁仲礼而言,是既新鲜,又温暖,更富有意义的经历。

 

丁仲礼在品尝了学生们包出的水饺后,也夸赞了大家的手艺,虽然他坦言自己没尝出是什么馅,但最棒的馅——不就是学生们包进饺子里的祝福、心愿和真挚情意吗?饺子会接近尾声时,学生们纷纷走到丁仲礼身边,希望和校长合张影,丁仲礼逐个满足大家的合影愿望,“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里,一个个珍贵的瞬间被定格,一个个灿烂的笑容被珍藏。

 

众人尽欢饺子会

 

擀皮、拌馅、包饺子……别看这些本科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独生子女,干起活儿来可一点也不含糊。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各桌包出的饺子种类各不相同,有三角饺、小锁饺、月牙饺、圆月饺等,更有厉害人物,能包得出元宝饺、四喜蒸饺……此外,还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相悖,现场男生竟然个个都是包饺子能手,面杖飞舞,十指翻飞,手艺毫不含糊。难怪在场同学连发感叹:这年头,连汉子们都如此“贤惠”,让妹子们可如何是好?

 

为了让活动更加出彩,本科生学生会可是精心筹划,煞费苦心。这不,他们还创办了别出心裁的“创意水饺大赛”。这个新奇有趣的点子引爆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有的同学从“外表”着手,包出了糖果状、飞镖状、小笼包状等奇形怪状的“饺子”;还有的同学更注重“内涵”,在饺子馅上做文章,西红柿饺子、辣条馅饺子纷纷闪亮登场,让不小心中招的同学大呼防不胜防。为了安抚被“黑暗料理”击中的同学的心情,活动主办方也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精美的礼物。最后,主办方还请王艳芬副校长评选出了最具创意的水饺。

 

本科6班班长王嘉麟特地为丁校长包了一只个头堪比包子的特大号水饺,“这么大的饺子,能煮熟吗?”丁仲礼看到后笑着问道。他还开玩笑说,要是能将那只特大号饺子保存起来,应该留给忙于工作,未能到场的席南华副校长吃。

 

在全场沉浸在包饺子的欢快气氛中时,食堂的工作人员将早先准备好的夜宵摆上餐桌,供同学们自行取用。形形色色的糕点、水果和饮料,令大家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有趣的是,每次烤羊肉串一上桌,都会引起一阵热闹的“哄抢”,一眨眼的工夫就被消灭殆尽。帮哥们儿捎上几支肉串、给手上沾满面粉的朋友喂口蛋糕……短短几个月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本科生早已熟识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对不少本科生而言,这是第一个不在家人身边度过的跨年夜。然而,有了朋友的陪伴,在异乡的天空下也不会觉得孤独和冷清。

 

寄语贺词庆新年

 

当晚8点半,另一场盛会——国科大校学生会主办的“‘羊’溢青春,缘聚科苑”元旦晚会在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热场节目过后,丁仲礼走上舞台,向场上学子致新年贺词。丁仲礼说:“如今大家都喜欢总结‘流行词’,过去的流行词是‘理性’,现在的流行词却是‘任性’。如果国科大也有流行词的话,那就应该是‘努力’。这一年里,我们的工作成果应该归功于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他希望“努力”二字,今后能成为国科大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校长随手拈来的网络热词,同学们报以会心的笑声,而他言谈间的殷殷期待,也让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个喜气洋洋的跨年夜,丁仲礼还为国科大学子们亲笔写下寄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祝全体同学新年一帆风顺”。写毕,丁仲礼向同学们描述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崇山峻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隐退,大江滔滔向前,所奔赴之处越来越开阔,旷远。“同学们如果亲眼见过那种景象,就会明白这两句诗所描绘的高远境界。我希望同学们未来的路也能像诗里写的这样,一望无尽,一帆风顺!”

 

在光影闪烁的舞台上,在欢歌笑语的礼堂中,在青春闪耀的校园里,新年的钟声沉沉敲响。凛冽冬夜里,黎明的曙光正在酝酿。拿什么来迎接你,2015年?以欢聚,以笑语。拿什么来答报你,我们的国科大?以努力,以深情。

 

怎样的大学才是家

 

关注国科大成长的人,一定都不会忘记丁仲礼校长反反复复强调的话:“把学生当作自家孩子来培养。”然而,谁都明白,“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首招300多名本科生,再加上每年培养的为数众多的博士、硕士……再称职的家长,也很难对成千上万、五湖四海的“孩子”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即便如此,国科大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执着地,致力于把大学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那么,怎样的大学才是家呢?传道授业,是为学府;教书育人,是为高校。然而,唯有琐碎之处的陪伴,欢畅之时的分享,甚至悲伤之际的分担,才是家庭所特有的温暖。台湾作家张晓风曾写道:“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

 

辞旧迎新的跨年夜里,校长与我们同在;风雨同舟的成长路上,我们与师长同在;继往开来的大学梦中,师生与国科大同在。是彼此之间的陪伴,让大学成为一个可以求知,也可以取暖的地方。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既能互相学习,更能相互扶持。

 

同吃一锅饺子,共做一家人。国科大校园里这份热腾腾的情分,可不会只在大年夜里沸腾。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记者 /摄影杨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