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939万人报名高考。2014年,刘秋艳以南京理科状元的身份被人们熟知。对于刘秋艳来说,这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她从一名普通女孩儿变成受人瞩目的焦点。公众的瞩目、媒体的宣传,这火热的外表将状元这一身份捧到高处,却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人们忽视状元身份下他们本身的个性。当人们主动揭下心里“状元”神秘的标签,认真地去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或许可以从中学到更多。
刘秋艳,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级本科生,生物科学专业。从2014年江苏省高考揭榜那一刻起,南京市理科状元的头衔便如影随形。然而,伴随这一身份而来的除了荣誉、瞩目、高平台,还有来自外界的烦扰。历史为状元蒙上的神秘面纱至今犹存,公众对状元的好奇心不曾消减,学生和家长都希望从状元身上得到学习“秘籍”。而那些拥有个人特色,独一无二的十七八岁男孩儿女孩儿,尽数因为“状元”有着过于耀眼的光环而被贴上如是标签。然而,揭下状元的标签,他们本就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一员。
邻家女孩儿
“我的生活理念,是随遇而安吧。”刘秋艳给人的印象是随和、温柔,像冬季的阳光,宁静淡远,有一种秀逸的气韵。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总结为4个字便是“随遇而安”。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是什么样子,那就不去思考过多的东西,认真地对待每天的生活。“安安静静,看看书,晒晒太阳,散散步,逗逗猫咪,晚上早睡,不懒惰,拒绝拖延,好好上课,好好吃饭,不用耀眼如太阳,做一粒自由的灰尘也好。”这是刘秋艳绘出的理想生活的图景。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邻家女孩儿,喜欢猫咪,热爱美食,并不高冷。
初二那年,刘秋艳邻居家捡到一只小猫,没有人来认养,富有爱心的刘秋艳便把这只萌物抱回家中,一直养到现在。小猫名叫咪咪,彼时随口一叫的名字便跟了小猫许多年。“我和猫弟弟的幸福生活”,这是刘秋艳用来存放咪咪出镜相片的网上相册,相片共有130多张,足以看出刘秋艳对咪咪无比喜爱。
刘秋艳自称为“吃货”,在同学当中可谓十足的美食专家。校内餐厅的面包坊、学校周边的蛋糕店,刘秋艳几乎尝遍。除了面包,她还爱茶道、酸奶、蛋包、海鲜。“难道是我神经大条?反正能在食堂吃到鱼就觉得人生太美好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让她容易感到满足,而容易满足的女孩儿总是幸福的。刘秋艳喜欢自己动手准备三餐,精心制作的饭菜色香味俱全,秀气的碗碟盛装精致的餐点,每每晒到网上,总惹得朋友们直呼羡慕。“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刘秋艳如是说。
她亦会和伙伴们一起疯玩。2014年的万圣节,国科大漫研社举办了化妆游行活动。刘秋艳也加入其中。当天晚上,她身披红色长斗篷,面戴厉鬼面具,提着南瓜灯,与漫研社的小伙伴们扮演各种动漫角色,一同串寝室要糖果,一路狂欢。
“别让大学对不起高三”
学习当然要下苦功。刘秋艳对待学习十分认真。大学生活伊始,丰富的课余生活、完全自由的环境极易让人遗忘上大学的本来目的;过了高考这道坎,再无学习动力者也大有人在。能否专注学习成为考验。在刘秋艳身上看不出一丝松懈,每到课余时间,她就带着书本快步赶往自习室或图书馆。她的书包永远被课本、工具书、练习册装满,沉重异常。纵使是不在当天学习计划中的书也装在包里。刘秋艳背着它赶赴每一堂课、每一次自习,甚至连去校外的连锁超市,她也背着满包的书。刘秋艳说这是高中学习阶段养成的习惯——总是将需要学的书本随身携带。肩上背的书本的分量,也是知识在她心里的分量。她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令人钦佩。
熬夜学习是刘秋艳生活中的常态。“别让大学对不起高三”,这句被大一新生在网络上疯狂转载的话在刘秋艳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深夜听着熟悉的歌写作业,仿佛回到了高三。”这是凌晨4点半她在网络上发出的动态。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这些让大一新生倍感压力的学科在刘秋艳这里也同样得到了“不易学习”的评价。而她每天都在不遗余力地做功课、巩固知识,有时甚至忙一个通宵。
“当天事情当天干,绝不拖沓。”刘秋艳持如是原则对待学习。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源于刘秋艳的妈妈对她童年的教育,这也是父母对刘秋艳影响最大的一方面。刘秋艳小时候也曾被妈妈催促过学习。当与父母矛盾升级时,刘秋艳与同龄人一样,产生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在她记忆里,这种感觉最长的时候持续了一天,最后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弭。而当反感学习或学习压力很大时,她通常会看治愈系作品或励志电影、和同学聊天、合理发泄来调整状态。
对科研氛围情有独钟
除了港大、国外名校有一定竞争力,中国每年的高考状元几乎都被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包揽。而刘秋艳作为南京理科状元,在高考揭榜后选择了第一年本科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刘秋艳的梦想是当一名研究员,“安安静静做研究,这点我很看重”。来到国科大,刘秋艳感受到了周围浓厚的科研氛围,比如,能够便捷地去研究所参观学习、校园内频繁举办的名家讲座。她感觉到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每个人都有畅想未来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为梦想找到合适的停泊地。选择大学时多关注名声而少关注发展环境、选专业时倾向热门而忽略兴趣,这是许多考生共有的问题。刘秋艳对自己的未来持清醒、冷静的态度。她对科研的氛围情有独钟,加以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权衡各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后,刘秋艳选择了国科大。
国科大最吸引刘秋艳的,是学业导师制、小班化、三段式培养等国科大为本科生打造的培养模式。国科大学业导师是由精心遴选出的两院院士等组成的一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导师队伍,负责本科生学习生活的指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院士是刘秋艳的学业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以昆虫为模式系统开展的生态基因组、抗寒性以及化学生态及行为学研究。开学后,康乐院士邀请刘秋艳去自己的研究所参观,刘秋艳在那里见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系统了解了导师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方向。刘秋艳从中领会到了科技的神奇,“一切大问题,比如人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研究蝗虫的大脑来研究”。她认为在这次与导师的交流中,她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化繁为简。小班化授课主要面向专业课的学习。对于三段式培养法,刘秋艳认为,一是它能在大学用一年半的时间里为本科生打好基础,二是它能给本科生一段时间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觉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
刘秋艳对于生物的兴趣始于幼儿时期。小时候坐在父母身边一同看电视,这想必是每个人童年都有过的美好回忆。刘秋艳的父母喜欢看纪录片,刘秋艳便是在央视生物纪录片《动物世界》《子宫日记》等电视作品领略到并着迷于生命的神奇。幼年种下的兴趣的种子逐渐萌芽,在填报志愿时,刘秋艳选择了生物专业。
刘秋艳认为,自己喜欢的是单纯地做科研的感觉。团队合作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谈到团队合作,刘秋艳认为自己不一定要领导一个团队,或许会因此无法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应作些牺牲”。
揭下状元的标签,我们看到的是恬淡温柔、随遇而安的刘秋艳,或许正是与世无争的性格才使她达到这样的高度。2014年,她登临绝顶;放眼未来,愿她在科研之路上一路精彩。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记者/摄影耿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