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蓝,能否变成北京蓝?

  • 李晨阳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08

要问2014年哪个色系最流行,自有各大时尚杂志众说纷纭;但要问这一年里,哪种颜色最受追捧却又最具争议,只怕就是那抹昙花一现的APEC蓝了。

 

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期间,身在北京的人们不仅再一次近距离见证了一场国际盛会,还惊喜地看到了久违的明媚蓝天。

 

“这么好的天气,可真是托了那些大领导、那些国际友人的福哟!”在广场打完一套太极拳的唐大爷笑呵呵地说。这一天,是APEC会议的第三天。可惜的是,会议落幕后不过几日,同样的清晨时段又变回了雾霾笼罩的“灰色时间”。热爱锻炼的唐大爷,又不得不窝在家里了。

 

这一抹珍贵的APEC蓝,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留给北京人的,不过是一段美丽的小插曲,并不能改变生活的底色。

 

那么,APEC蓝究竟是怎么蓝起来的呢?APEC峰会期间,北京及周边多个省市联合协作,以最大力度对空气质量进行监督和治理。工厂停工、企业停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种种举措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以PM2.5为代表的多种污染物浓度均降至近5年来最低水平。然而,APEC会议一结束,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马上就恢复了常态。而明朗的蓝天也自然像那些来自远方的贵宾一样,很快便离开北京了。

 

APEC蓝美不美?当然美。但是对北京、乃至于全中国的老百姓而言,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头顶的这方天、脚下的这片地,对国际友人而言,只是匆匆过眼的惊鸿一瞥,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民而言,却是日日厮守,无可替代的家园。APEC蓝带给我们的是面对世界目光的自信和从容,但只有长期如一日的北京蓝、中国蓝,才能让我们健康、安心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APEC蓝的真正价值在于,中国借此机会探索出了一条快速治理雾霾、恢复空气质量的可行之路,而且,这种治理的立竿见影令人震惊。此前,面对华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重度雾霾,整个社会从相关负责部门到普通居民都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而APEC蓝,向我们证明,只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雾霾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妖魔。大自然的净化能力惊人地强大,而我们,能不能多给天空一些“洗脸”的机会呢?

 

令人唏嘘的是,对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表现得比较悲观。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心里都清楚,这短短几天的蓝天可不便宜,是用经济增长停滞等损失换来的。因此,大家对如此力度的监管治理工作能否坚持下去,并没有信心。

 

但是笔者认为,倘若政府和相关部门能从这次的经验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思路,并且循序渐进地加大管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监督问责,北京的天空就算不像这次一样,“一夕变脸”,也有望一天天地清透、明丽起来。至少,可能比之前专家所言的“雾霾治理需要三四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要乐观一些。其实,很多实例都证明,只要政府下大力气做一件事,总是能看到效果的。关键就是在互有矛盾、需要协调的诸多事项之间,政府把天平倾斜向了何方。

 

因此,“蓝天保质期”的问题可以归结于一点:政府能不能把老百姓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不是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有朋自远方来,慷慨殷勤固然是待客之道。但是只有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能更自豪、更有底气地款待嘉宾,结交挚友。让APEC蓝一天天蓝下去,变成北京蓝、中国蓝,我们面对世界时才能笑得更灿烂!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