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九届国科大学生会主席宋琪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为笔者打开了另一扇截然不同的窗户,他平易、亲切甚至略带憨厚、温暖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风,被层层刨根问底亦无丝毫不耐烦,作为领导着国科大近五万研究生的“主席”,他给人的感觉就像他在采访中谈到的一样:“我在你身边。”
三年忙碌 三年坚守
现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一学生的宋琪在走入国科大之初,便选择成为了学生会学术部的一员,从学术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宋琪坚守了三年。并不是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在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不靠谱的建议,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性格比较“钝”的人,一条路踏上之后,就要坚持走下去,觉得事情到了他身上就不能撂挑子。
从同学们平日里多见的明德讲堂、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到迎新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到中科院学子进企业交流、创业就业指导讲座,再到最近的港澳学生来国科大交流访问等一系列数量繁多、形式缤纷的活动,学生会都在其中扮演主办者或重要协办者的角色。比如学校花大力气开办的明德讲堂,从预备会议、策划主题到邀请嘉宾、贴海报等,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而其中总能看到学生会同学们的身影。“我们什么都要管”,宋琪风趣地说道。“范围广”是国科大学生会学生工作的特点之一。同时,也面临着先天不足“传承弱”的缺点,园区学生一年一换,流失的骨干和工作精髓影响着学生工作经验的积聚与继承,这也是未来学生会要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生会与学生会“一肩挑”
对国科大学生会学生工作的感悟,宋琪谈到一方面是工作的“起点高”,中科院及国科大的地位和较高的人员素养是基础,使国科大学生会在高校圈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另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特殊性——“既是研究生会又是学生会”。在一般高校中,学生会在文体活动方面非常活跃,研究生会则偏学术,两者在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区别,“但在我们这里得一肩挑”,他说,需将本科生的“活力”与研究生的“追求”两方面拿捏好。
学生会当下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是肯定的,宋琪也谈及自己对心目中理想学生会的追求:第一是引领青年思想,带给同学积极向上的生活、人生态度;第二是帮助同学成才成长,在科研、创业就业等领域培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第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衡量一个好的校园活动,宋琪认为有两点:同学们喜欢的和同学们需要的。学生会要尽量将两方面结合好。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声誉博实利
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前两届学生会主席王强和张启龙给宋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一时,王强师兄教会他全身心投入学生会工作,将事情做精做细,要把自己“扔进去”;研二做副主席时,张启龙又教他把自己“提溜出来”,学会“站出来”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安排。从另一个角度,宋琪认为,衡量一个学生会主席是否称职,第一要看态度:能否把好的工作状态坚持到最后;第二是要有横向和纵向的眼界,知彼知己,承前启后,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工作。“心到了,脑子到了,这两个都到了,才算是一个好主席”,有成为精英的思想又要有为同学们服务打杂的意识。
刚当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宋琪坦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经过头一两个月的实践后,他逐渐进入角色,站到了应有的高度思考问题,发现学生会“原来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去做”,也意识到开拓视野的重要性。他主张增进北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乃至两岸四地青年的交流,“知道别人是怎么样,自己是怎么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利用学校在影响力上的优势,做到以声誉博实利,名实相长。“可能现在的合作交流还不是特别多,但是我们要先把这个脉络建立起来,将我们的高起点‘打出去’,以后慢慢来。” 宋琪说道。
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更名为国科大后的第一任学生会主席,宋琪认为更名为“国科大”也对学生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的理解中,“大学”有其崇高的内涵,向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以科研见长的科技工作者,更是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质的顶尖人才,在追求和目标上有本质的提升,学生会的方向也要与之一致并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在学生会,我在你身边”
“我在学生会,我在你身边”,这句话凝结了宋琪对国科大学生会定位的思考。他认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学生会如何,而是学生会中的同学们如何,不要把同学和学生会割裂开,要把学生会看作是同学群体中自发架起的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他希望成员们通过这句话,少走弯路,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太功利化,打杂也是为同学们服务;另一方面,他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句话,知道学生会的作用,起到学生会内部自省和外部了解的双向作用。
“在学生会内部”,宋琪谈及作为主席需“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带领这个团体。“从上往下”方面,推进“公共理想”意识,就目标追求、做事形式做一个引领。“公共理想”即服务意识,他谈到“学生会不是垫脚石,而是训练场,出来之后会得到一些收获,但大部分是隐性的,而付出却是实实在在的”,做学生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为别人创造价值,才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许只是一场讲座、一次交流甚至一句话就能让优秀的同学们变得更优秀一点。“从下往上”方面,“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继承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做调查问卷或平日和同学的聊天,听取同学的意见,了解同学的需求,比如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便要考虑是否要加紧创业就业相关培训,明德讲堂邀请什么嘉宾可以既照顾同学的兴趣、又让听众有所收获等。
在学生会的三年辛勤耕耘,宋琪认为个人收获同样巨大:不仅结识了一群非常好的朋友,还有视野的开拓,能力的提升,学生会让他看到了很多,这是最大的一笔财富。“学生会让我知道怎么去服务,去奉献,也让我了解什么是收获。”在他看来,开拓视野对于个人发展同样重要,要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不因为某个人的“赚钱了”或者“当官了”就心动改变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选择喜欢的并且适合的,不能太浮躁。
传承和发扬,变“小船”为“大船”
距卸任还有一个月,一年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和总结也让宋琪对学生会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每一届学生会只是学生会发展历史上的一环,在继承上一环的同时应有所推进,让下一环能顺利接上来,“一年的时间很短,很难说我为学生会做了些什么,只能说我做了我该做的”。反思不足,他感到因很多客观条件所限,国科大学生会还未形成自身强大的传统,传承较弱。“一个组织如果很强大,它不会因一两个人的变化产生大的动荡,就像小船航行,很容易被风吹歪,没有很深的积淀会有很多弯路要走,随着积淀的深入,希望国科大学生会成长为一艘‘大船’,能把握自己的方向,环与环之间扣得更紧密。”
宋琪希望新一届学生会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做到继承与发扬——“我在学生会,我在你身边”。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