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 探索女性的世界

  • 何海波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50

从古至今,总有很多女性作家,在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贡献出巨大的精神财富,艾丽丝·门罗便是其中之一。作为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的新闻公报上赞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逃离》小说集是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也是国内最早被翻译为中文的作品。这本书共收录了八篇小说,包括《逃离》、《机缘》、《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播弄》、《法力》,其中《机缘》、《匆匆》、《沉寂》三篇是同一主人公的故事。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居住在小镇的一些女性,她们逃离琐碎的生活、逃离沉闷的家庭、逃离乏味的两性、也逃离无法把握的自己。文中那细腻优雅的文字,总在不经意间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带给读者莫大的震撼。

讲述女性的情感

艾丽丝·门罗在这本小说集里讲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结局,但其所描述的那些女性始终要逃离的,是生活、家庭、是两性、是自我。只是,这种逃离显得举步维艰。

《逃离》是小说集里的第一篇小说,主人公卡拉在十八岁时便从父母家逃离,那时她奔向的是男友克拉克。“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相册,他们度假的方式,他们的烹饪路子……”克拉克时常粗暴,卡拉感到痛苦。在邻居贾米森太太的帮助下,卡拉坐上去多伦多的大巴,寻找新的生活,逃离那个让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是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可是,卡拉在路途中就崩溃了。“她真是想象不出。她会怎样去搭乘地铁或是电车,去照顾陌生的马匹,去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是克拉克的人群之中。”在生命的紧要关头,卡拉挣扎着,让她那巨大的身躯和灌了铅似的腿脚站立起来,大声喊着“让我下车”。 “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失措之时,卡拉的电话却是打给她准备要抛弃的男友。

《机缘》、《匆匆》和《沉寂》,三个短篇像三个戏剧片段,讲述了朱丽叶的故事。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朱丽叶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教拉丁语,并在撰写博士论文。但作为一个到了一定年龄的女人,结婚是必须的,否则,四周的压力便会接踵而至。这时,朱丽叶放弃了学术生涯,开始逃离,千里迢迢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以捕大虾为生的埃里克。在鲸鱼湾,朱丽叶不顾埃里克已有妻子和情人,坚决留下来与他共同生活。几年后,朱丽叶的孩子出生了,而埃里克在出海时遇难了。从小与母亲朱丽叶相依为命的佩内洛普逐渐长大,却忽然在某一天消失得再无踪影,彻底抛弃母亲。“我的女儿没有对我说声再见就离开了……”朱丽叶仍然希望能从女儿佩内洛普那里得到只言片语,“但再也不那么特别耗费心神了”。

《激情》的主人公格雷斯在餐馆做招待,并在那里遇见了莫里。工程师莫里家境良好,秉性温柔,算是完美的对象。但是,当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时,格雷斯突然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人,她想要碰触,想要享受真正的激情。“这简直就是一种背叛。一种对自己的背叛。可是和尼尔一起坐车出游却并不是背叛。”她坐上尼尔的车,开始逃离,开始一场探险。酗酒的尼尔让格蕾斯无法忍受,在格雷斯离开以后,尼尔开车撞上桥墩,结束了生命。

《侵犯》讲述了一个关于领养孩子的谎言,《播弄》则讲述了一个美丽忧伤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若冰喜爱看戏,某次看戏后丢了钱包,没能赶上回程的火车。她在散步时碰见遛狗的丹尼尔,两个人聊得很投机,一起吃饭,并约好了第二年再碰面。而在若冰赴约时,却碰到了丹尼尔的孪生弟弟,他是聋哑人,“他小心翼翼地把什么东西从他身前挪开,身子离开他的工作台,站起来,迟迟疑疑地朝她走来。他对她轻轻地摇了摇头。”此时的若冰,误以为丹尼尔不愿与其相认,便啜泣着走开。直到多年后,若冰才发现事情的真相。

《法力》的主人公泰莎有好眼力,能知道远方人家丢失的东西,还能预测尸体的方位。可以说凭这特殊本事,泰莎能过上足够富裕的生活。但泰莎替人解答从不收钱,仍靠自己的勤劳过日子。聪明的奥利认识泰莎后,想依靠她的特异功能来实现“人往高处走”的理想。最后呢,事情离奥利的期望越来越远,而泰莎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可疑,不知是使用过度,还是本来就不存在。奥利将泰莎送进疯人院,自己选择逃离……

中短篇小说的收获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出生在加拿大渥太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安静的城市度过。她的小说主题也是以这个城市郊区小镇中上演的平民的爱情、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主。艾丽丝·门罗的写作风格朴素、细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瑞典文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艾丽丝·门罗时,她便成为第十三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作家。瑞典文学院发表的声明中说,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

艾丽丝·门罗,扎扎实实地踩在加拿大乡间的泥土里,从那片土地里汲取养分,也给那片土地奉献她的灵感。她完全靠细节、笔触去感知和把握人物,选择的都是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节点,相逢、相爱、生育、失去……作者描述了那些最平凡的事物,日记、树、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线条等;也描述了那些最平凡的景色,“从清晨起就再也没有下过雨。风够大的,足以把路边的草都吹干伸直,足以把成熟的种子从湿漉漉的枝梗上吹得飞散出去。” 

“她们的生活细节,世上女人天天都在经历;细节背后的情绪,无数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艾丽丝·门罗将故事隐藏在叙事中,只写女人们的重要生活片段。如在《播弄》中写若冰偶遇丹尼尔后的心情,“她现在任何时候都有所依托了。她感觉到有一种光芒在照亮着她,照着她的身体,她的声音以及她在做着的一切事情。这使得她走起路来也与平时不一样,无缘无故也会微笑起来。”而在误以为丹尼尔不愿与其相认后,“去年夏天她就应该明白那些话的,在车站所作的诺言和告别,那根本就是随口一说,是对一个独自来观剧丢失钱包的一个弱女子多余地软了一下心。”对于描绘女性面对失败生活的茫然,那瞬息间的不安和犹豫的种种细节,艾丽丝·门罗都写得贴切到位,把女性在面对命运的微妙心理,极其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小说中,卡拉留给父母的简短字条里说:“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没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这种对所谓“真实”的追求,也许就是卡拉逃离的原因吧。“如同贾米森太太会说的那样——也像她自己满怀希望可能会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不再有人会恶狠狠地怒视着她,不再有人以自己恶劣的心绪影响着她,使得她也一天天地愁眉不展。”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小说的主人公在逃离后,过的生活并不是多姿多彩,大部分依旧是无穷无尽的琐碎和庸常。如小说中的卡拉,坐大巴出逃,连到多伦多的一半路程都没撑到,便在电话亭中哭着求男友接她回家。格蕾斯在餐馆做招待,逃离未婚夫莫里,与未婚夫的哥哥尼尔探险,因尼尔被撞死而回到现实。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奔向埃里克,而在女儿出走后,又重新拿起书本,继续完成少女时未完成的博士论文……

其实,每个平凡之人的生命里均饱含着悲伤、欲望、挫败与痛苦。所以,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丝丝逃离的冲动。人总是难以满足的,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便渴望实现曾经的理想;厌倦了理想的躁动,便渴望得到宁静;而坐拥宁静的却期待着生命更进一步的突围。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爆炸式地传播,人人都得以望见别处,便会试图逃离原本的位置,逃离过分熟悉的生活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无法预知,无法招架,但逃离并不是出路。在《逃离》那篇小说的结尾,卡拉“不再朝那一带走了,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最后,一切都恢复了原样,人类就这样在轻微的逃离之后回归,然后一代又一代地生活了下来。毕竟,在经历情感世界的碰撞后,人的内心也终将回归平静。

(作者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