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科技”有个约会——走近“北京科技周”

  • 苏孟迪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43

我和“科技”有个约会

——走近“北京科技周”

■ 苏孟迪 

 

你见过会呼吸的花盆吗?你听说过种在墙壁上的“家庭农场”吗?你使用过具有防辐射和消毒功能的手机包吗?这些并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它正是“北京科技周”中展出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

5月19日至5月25日,为期一周的“北京科技周”活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如期举行。本届科技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主题,全市共开展大型标志性活动12项、重点活动66项、基层活动600多项,科技周期间,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有520万人次参加北京科技周的活动,创历届科技周之最,充分彰显了“北京科技周”这一大型品牌科普活动的独特魅力。记者特意来到“北京科技周”主会场,体验并感受凝聚着科研人员智慧的创新壮举。

在体验中触摸“科技”的形状

纵观整个“北京科技周”主会场,“互动体验”成为整场活动毋庸置疑的关键词。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手印刷一张精美的书画作品、自己动手拼装一个中国传统的斗拱,“科技”不再是人们心中遥不可及的名词,观众在体验中触摸“科技”的形状。

“原来骑自行车的碳排放量这么少呀!”来自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一年级的几个男同学正围着一个卖力蹬自行车的男生面前的电子屏幕惊叹道。“来来,让我也蹬一会儿!”在一旁观看的一位女同学迫不及待地想上去试试。原来,他们正在体验的是由北京首携科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的“我的碳足迹”展项。参与者通过骑自行车、操纵手柄摇杆等体验方式,在电脑上观察动画形式的碳排放数据变化。通过体验,“碳排放”这一虚幻的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刚刚从自行车上下来的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通过亲身体验,我了解了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碳足迹,也知道了温室气体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

科技周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参与。为了提高趣味性,本届“北京科技周”还特意为小朋友们设置了青少年科普互动实验展区。互动科普小实验以节水、节粮、低碳生活为主题,有过滤水实验、认识粮食作物互动小游戏、新米陈米速测、节能煮蛋法等各种贴近百姓生活的实验活动。记者发现,在这一展区有不少家长陪同小朋友一起游戏,小朋友和家长在游戏中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增进了感情。

今年上三年级的壮壮是在爷爷的陪同下来参加今天的科技周活动的。一到青少年科普互动实验区,壮壮就被飞翔在空中的飞机模型深深地吸引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壮壮和其他小朋友开始一起制作起了航空模型,几个小朋友还比起赛来,纷纷让爷爷评价谁做的航模最好。爷爷看着玩得特别开心的壮壮对记者说:“今天真没白带他来,平时周末要么送他去上补习班,要么就让他跟邻居家小孩儿一起玩游戏机,都没见他玩儿的这么开心过。在这儿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结识同龄的小朋友,真是一举多得!”

据悉,2012年的科技周分为“科技生活家园”和“科技文化家园”两个系列板块。科技周将“衣、食、住、行、用”作为展示主题,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支持的120多项与百姓生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和110余项科普成果组织起来,通过科技闯关游戏、互动问答、体验式参观、视频等多种灵活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的科技盛宴。

把科技教育搬出课堂

自2001年以来,每年5月的第三周,全国都会举办各类科技周活动。作为国内一项标志性的科普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11届以来,据官方统计,共吸引了超过6亿人(次)参会。

记者来参观时,已经是“北京科技周”的倒数第二天,但现场仍然车水马龙,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来参加北京科技周的观众有很多是来自各中小学的学生,参观科技周已经成为各学校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

北京上地实验小学组织了四、五年级共92名优秀学生来参观了本届科技周。五年级的王同学告诉记者:“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很多游戏可以参加,还可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我觉得比在学校上课有意思。”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也组织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来参加了本届科技周活动。“学校经常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在此之前,我们还去过科技馆参观,也很好玩。”高一年级的安雪文同学告诉记者,“这种活动让我们动手动脑的机会变多,比在教室里学习更好玩。最重要的是,通过看这些展品,我能够感受到我们国家科技的蓬勃发展,我觉得很骄傲。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

但也有一些高中生觉得本次科技周水平略显幼稚,趣味性不足。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一年级的李老师对记者说:“我认为这个活动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参与,对于高中生来说,讲述的知识确实显得有些浅显。”

展览中的“科技”融入

本届“北京科技周”不仅重视展示五彩缤纷的科技成果,而且在展示过程中也不忘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展示的效果,可谓“运用科技形式,展现科技内容”。

在科技周主展厅一进门的柱子右侧,有一个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出科技周相关的微博。观众实时的参观心得,都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等,以微博的形式发布到这块电子显示屏上,实现与其他观众的“微博互动”。网友“小心熊猫”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评价科技周活动:“2012北京科技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记者注意到,参与微博互动的不仅有前来参观的观众,科技周的志愿者们也通过微博的形式,将自己负责的展项介绍或自己参与科技周志愿活动的心得发送到互联网上。科技周的志愿者、网友beckyzwawa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我在农业展览馆参加2012北京科技周。随着闭馆提示广播响起,开幕后的周末高峰重任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两天我辛苦了!还需坚守五天!加油!”在微博的平台上,科技周活动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科技知识的输出,它变得更具人情味,变成一种观众与科学工作者平等交流的大舞台。

与往年不同,本次科技周还将二维码扫描技术广泛运用到了各个展项中。观众只需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一款扫码软件,便可用手机镜头搜索每个展品“背后的故事”,例如科技作品的功能、特性等。

据了解,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一种技术。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可以获取网址、邮箱、电话、文本、音乐等各种信息。在本次科技周的各展项之前,均设置了二维码。将二维码运用到科技周的展览中,可谓一次创新。当人员拥挤、观众不方便靠近展台观看展品的时候,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一下展台前的二维码,展品的详细信息便会轻松显示在观众的手机上,既方便了观众,又节省了资源,与节能低碳的理念相一致。

来参观科技周的胡小姐对二维码很感兴趣,每到一个站台前,她都通过手机扫描,以便获得很多在展品中看不到的信息。胡小姐对记者说:“以前只在见过二维码形式的优惠券,没想到二维码还有这么多的功用!”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记者深深地体会到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元素带给人们的惊喜。正如北京科技周会刊上写道的,“科技兴,民生幸”,创新是人类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 作者系中科院研究生院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