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我在中科院从中关村校区开往玉泉路校区的路上,在从教学楼到实验室的路上。我的课程都在中关村校区,而实验室却在玉泉路,这一年的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经历。
我已经不记得何时第一次坐上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了,但是那次去实验室,导师和我的谈话却铭记于心:“你现在是研究生了,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有独立自主性,本科的时候是在做题和考试,但是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不同,就是要自己做一个系统。”回顾自己本科的四年,其实就是在走一条做题和考试之路,虽然没有了高中时的题海,没有了高中时的晚自习,但是每门课都要及格,成绩也要体面。对此我想出了一个形象的类比:
在小学,学生处于奴隶社会,老师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知识,学生各方面受老师管制;在中学,学生处于封建社会,老师还是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知识,学生受老师一定程度的管制,被约束在课桌上;在大学,学生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老师还是完全占有生产资料——知识,学生有了相当的自由,可以自主选课,去不同的教室,但是迫于考试压力仍然要刻苦学习;而在研究生阶段,学生拥有了生产资料。
“考试中心论”
按照上面的逻辑,研究生阶段就是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了,可是果真如此吗?我对研究生生活还是很迷茫。
又一次坐在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上,我心里惦记的不是实验室,而是即将铺天盖地而来的考试,学期才过半,考试就接踵而至,看来能在这条路上走的人必须高速行驶,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当我再次见到导师谈起考试的时候,导师和我说:“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搞研究。”此时我心中的“考试中心论”开始动摇,本科的时候还是为研究打基础,因此学积分就是上帝,现在到了考试这个手段为研究这个目的服务的时候了,毕竟分数只是一个学术水平的度量,而不是学术水平的贡献,一个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通过科研为社会作贡献。
再一次坐在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上,第一学期的考试已经基本结束,我以放松的心情迎来了一项新任务——翻译一本书。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一条好走的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面临三座高山:晦涩难懂的英文,复杂曲折的内容和汉语表达的问题。“英语是精确的语言,十分擅长写科技论文。”在翻译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理解英语文章的关键是先对每个单词的本意有一个深刻理解,然后这些单词就好像一个大型机器的零件,要理解的是零件组装后零件之间的关系,还有每个零件的实际意义在其本意的基础上有何偏差,这种偏差是“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它的本意的。掌握了上述规律,似乎理解英文容易了一些。对于翻译的内容,都是出自本领域专家之手,我一个新手理解内容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技术与科学不同,科学只是研究自然世界中存在的真理,而搞技术的人不仅要懂科学,也要懂人文”。技术归根结底是要用科学的力量为人类服务,它是脚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只船的。明白了这一点,我对待翻译的书籍抽丝剥茧,划分开其中所涉及自然科学和涉及人文科学的两部分内容,终于发现:“原来这本书不是只有专家看得懂。”
最后是汉语表达的问题,“汉语是模糊的语言,擅长写散文和诗歌,不擅长写科技论文”。因此,如何用汉语表述文章意思,让只懂汉语的人也能精确地掌握文章就是我的最终任务,也就是我之前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多,写汉语科技论文的时候首先要选好词,就是尽量选择那些意义比较单纯的,没有“二心”的词,然后组成没有“二心”的句子。就这样,一篇自我感觉还算良好的翻译文章就在我的大脑里和电脑里同时形成了,导师给我的评价是“相当好”。原来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不是九十多分,而只是一句“相当好”啊。
“科研中心论”
转眼间已经到了春节前夕,同学们大都回家了,在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上的人也变稀疏了,这一天,我又在校车上。即将放假,去导师那里等他分配假期任务。“中国的学生是中学紧张,大学、研究生相对轻松,而美国刚好相反,中学轻松,但是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是没日没夜地干。”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中国人的精力都用在中学时代应付考试,真正对一生所从事的事业有很大作用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却放松了,这构成了中国目前教育水平不及美国的原因之一。导师给我分配的任务是写一篇综述文章,要囊括近年来在一个领域内的所有文章。学术研究的路终究是不好走的,每一步都存在艰辛,但是这条路又必须要走,否则个人的价值如何实现,祖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如何结出累累硕果呢?写综述文章要过的第一关就是信息检索,现代的信息社会,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从中大海捞针,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缕信息呢?“信息检索有查全型和查准型两种,综述文章属于查全型。”我给出的搜索关键字范围正好是要综述的领域,分毫不差,得到了自己要的论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总结每篇论文的大意,一篇那么长的论文,要压缩为一小段话,一定是有损压缩,对信息不仅需要去掉冗余,还要去次存主,就是要抓到文章的创新点。综述文章的组织是下一个难题,虽然论文都是一个领域的,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合理安排也不是易事,这就要找到多篇论文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共同点的论文放在一类里。我的综述文章再次得到了导师的赞赏,考试成绩最多是给面试的考官一个初步印象,发表了文章才是自己受用一生的东西啊。
再一次坐在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上,已经是春天了,“一年之计在于春”,2012年的春天来得很早,我也要尽早为全年计划,争取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紧张的课程学习又开始了,但是我对成绩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在意了,经过这半年多的研究生生活,我已经逐渐从 “考试中心论”转变到“科研中心论”。
研一即将过去了,过去的不再来,留下的只是回忆,前面的路才是我真正要追寻的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完成了本科生向研究生的转变,完成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完成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走过了人生漫漫长路中的重要一环。
我仍然在路上,在那条熟悉却又陌生的路上,它是我这一年来经常走的路,但是,它每一天都在改变,当我再一次坐在从教学区到实验室的校车上时,校车没有改变,行走路线没有改变,司机仿佛也早已习惯这程式化的开车工作,但是我知道,坐在车上的人正在悄然改变,这个学校正在悄然改变,这个国家正在悄然改变......
(作者系2011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