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为何炙手可热

  • 魏娜 胡宇齐 孙萌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338

杨坤和杨娜是一对兄妹,年龄相差一年。由于姐姐首次高考失利,本科与弟弟同级。2010年,兄妹俩同时大学毕业。听父母的话,两人同时报考内蒙古公务员;同时,杨坤还参加了部队招干考试。其结果,杨坤公务员、部队同时考上,他选择了内蒙司法局;姐姐杨娜则名落孙山。

本来性格豪爽、有个性、学会计的杨娜是想奔南方发展,但是弟弟考上之后,家庭、社会给了她很大的压力。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弟弟差,杨娜本科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苦苦复习,连续考了三年的公务员。2012年,杨娜终于考上了内蒙国税局。兄妹俩都考上了公务员,一时间成为家族的骄傲。

杨坤的理想是当兵,可他听从了父母的愿望选择了公务员。“后悔吗?”记者问他。“有些遗憾,不过有所得必有所失。听父母的话还是对的,现在找工作这样难,公务员稳定,部队还得牵扯‘二次转业’;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家的孩子,公务员考试相对公平,机会多一些。”杨坤告诉记者。

实际上,像杨坤这样的想法,在毕业生中很普遍。考公务员,“稳定”是他们择业的首要选择。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2012年10月15日,公务员报名考试正式启动。

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统计,截至10月16日16时,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体审核通过人数为73322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684人。报名最少的前两天,一岗位竞争比例就达到511:1,而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达到1006人,竞争比例达到503:1!仅仅两天,报名人数超过7万的速度又一次点爆了“国考”的火热程度。而根据往年经验,有专家推测,今年的报考人数很有可能接近200万,也就是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预计达到或超过90:1!众多的报名人数与极低的录取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真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

据了解,公务员考试从2003年到2012年,考录比例从16:1逐年攀升至60:1,招录人数从当初的5400人增加到9763人,增加3倍。而报考人数却从8.7万陡增至92.7万,变为原来的10倍多!如果2003年你身边有一个人在参加国考,那么如今就至少有10个人在考!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会想到什么?中考?高考?考研?不,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试,不得不说,公务员考试真的已经炙手可热,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考”。

公务员的历史变迁

从公务员的工作性质来讲,在古代,大到王孙公子,小到捕头侍卫,只要是“吃皇粮”的,就都可算得上是公务员。我国在1993年正式施行公务员制度之前,实行的是干部制度。干部制度基本上是一种身份制度,一个人一旦取得干部身份,就拥有了与这一身份相关的名誉、地位和福利待遇。

1993年,我国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此开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而真正的公务员考试是从1994年开始,并且当时范围很小,并没有在全国普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真正开始普及是在2002年以后。从2002年到2012年,短短十年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就达到指数爆炸式的增长,涨幅之巨大堪称惊人!

仅仅是关乎几万职位的公务员考试而已,论职位数量,甚至比不上几场大型招聘会;论薪金,更与年薪百万的CEO相去甚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家公务员这一职务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使得如此多的毕业生趋之若鹜?

要捧金饭碗

首先,“国考热”的出现,与中国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密切相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并不只在古代上演。公务员捧着“金饭碗”,喝茶、看报、工资稳定、高福利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近河北大学一个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生,没找到工作,毕业以后回家种地;他的第一愿望就是报考公务员。失败之后,服毒自杀,后被救活。

为何大学生毕业之后,热衷“国考”?“我来自农村,考上公务员以后,能解决户口。这对于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譬如,在北京考上公务员就能解决北京户口,对于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就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告诉记者。

考公务员,除了能解决城市户口外,同时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公务员制度虽然与先前的干部制度有所不同,取消了终身任用制,采取了竞争、激励、辞退等管理办法,但总体看来,公务员相对于其他岗位仍然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考上公务员就有了“金饭碗”,一辈子就高枕无忧了。而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和当前很多年轻人的就业心态相当吻合,正如某央视评论员的分析,很多年轻人对于公务员这种稳定的收入和社会身份意义极度推崇,甚至是一种扭曲性的推崇。

导致“国考热”的原因除了受到公务员岗位是‘金饭碗’观点的影响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全国经济下滑所造成的就业压力所致。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都遭遇危机。富士康、新飞员工的罢工,诺基亚公司的裁员,无锡尚德高管的纷纷辞职,这些都给应届毕业生门带来了毕业求职的思考。因此,在择业过程中,许多应届毕业生愿意报考公务员;他们认为,公务员是“金饭碗”,这样今后的生活会稳定些。

“国考”低投入高产出

公务员只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但大学生为什么愿意在机关里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费尽力气报考公务员?说白了,他们看中的就是公务员优厚的待遇。考上公务员,可以说就拥有了一个“金饭碗”,就解决了人生的后顾之忧,有这样的好事,大学生能不去争抢吗?一般的公务员基本工资是3000元,副科级干部类的是5000元,再往上科级干部是8000元,最高的是10000元,但是这还并不包括其他收入。而且,相较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环境却是很好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性价比”很高。谁不愿意做这样一个买卖呢?

“不论怎样,公务员最起码还是要考一考”。一个在职公务员这样说起自己的偶然际遇。就业大军倏然而至,很多同学发现如今已经不是自己“择业”,而是单位在择人,而公务员已经是为数不多可以双向选择的职位了。

据记者调查,参加国考的报名费仅为100元左右。这是政府出于招徕人才的考虑而尽可能地放低准入门坎。而准入门坎的降低势必会引来更多的参与者,就像商品降价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商品;对于“国考”的报名者来说,是用很少的报名费,去获取赢得一个前途的机会。况且赢得的途径是通过考试这种天朝学子们最熟悉不过的方式。如果说买彩票是纯粹靠运气的话,那么“国考”至少还是要靠个人努力的。失败了,不过损失一顿在餐厅吃饭的饭钱;成功了,则可扬眉吐气。可以说,参与“国考”意味着低投入有可能高产出,这种“投资”,何乐不为?

低投入、高回报也使“国考”成为就业者的优选之一,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加重了这一趋势。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要素的一种,也自然会向更优的市场聚集:一方面,工作不好找、收入低、收入高却需要常常加班等就业现状,把很多就业者推向了国考;而工作机会多的大城市“米贵,白居不易”,家乡所在地工作条件不如城市,又使得地市级的公务员职位成了就业者嘴里的“香饽饽”。

“在北京买不起房,所以想回陕西当公务员。”研究生毕业、已北漂三年、现在北京某高校机构工作、无北京户口、无住房的容姐如是说。“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国考了,希望可以考上。不过只招1人还是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家里人也特别希望她能考上公务员,结束北漂生活。

而作为经历了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大大小小考试一路走来的大学生,考试不是一件“大事”,不过是提前几个月或者一年准备,吃透书本、把握好出题者思路。“我们选择一个最为熟悉的方式而绕过层层遴选的单位面试,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了。”资环学院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

“裸考一族”

关于“国考”考生专业背景,记者对高校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某理工高校研究生小王明确表示,不会报考公务员。当问其原因时,小王说,公务员的工作没有什么意思,并且工资偏低。另一名理工高校研究生也表示,从没想过报考公务员,并且他本科时的同学无一人报考公务员。由此可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力,应届毕业生和文科类考生占大多数。

此外,还出现了“裸考一族”。“虽然忙着考研,但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我也不会错过。”一位考上研究生,但“国考”落马的女生说。随后,她又补充说,年后,很可能还要报考地方公务员,反正报名费不贵,也可以练练手。

对于经历过大大小小考试的应届毕业生们,公务员试题总体上来讲,题型固定、变化不大,而且专业相关性小,并且报名费也不贵,再加上考研、找工作的盲从,许多人干脆“裸考”。调查中,记者发现,捡个漏、盲从这种大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国考”变得如雾里看花。

“国考”职位研究生有限

据调查,不少职位仅限本科,研究生可报考职位少。

比如,广东省1181个公务员职位共招录2099人,为招录人数最多的省份,江苏、山东、北京紧随其后。广东招录人数相比去年的1094人增加了1005人,职位数也有大幅增加。大部分职位要求的学历为大专、本科,特别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位很少。比如,国家统计局广东省调查总队财务职位、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检站科员职位等,明确要求“仅限本科生”,这意味着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被排除在了招考范围外。

“三年前,我本科毕业时,报考公务员,不少岗位要求都是硕士;现在硕士快毕业了,再报考公务员,却告诉我有的岗位硕士不能报考了,只要本科。哎,难道让我‘穿越’回本科吗?”某论坛上,网友“男大当婚”的一句抱怨引发了诸多网友讨论。

有专家认为,虽然“国考”的主要招考群体还是集中在“本科”,但其实高学历人才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将博士研究生的报考年龄条件放宽到40岁,更是能够体现出招录机关对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对“国考”保持淡定

面对鱼龙混杂的“国考”群,政府也开始采取“节流”措施。在今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职位表中,记者发现,过去“大一统”式的以文凭为报考条件的岗位越来越少,有的职位附加说明长达三行;有的要求懂方言、有的限当地户籍;有的要求英语证书、有的要求特定工作经历;有的要求机动车驾驶证、有的要求文艺特长……而在有些招考岗位备注中,还专门注明了“需常年出差”、“经常夜班”、“国家级贫困县”等要求。对此,有网友称,这是“史上最严”的公务员考试。

“国考”大热,但热得不平均,如国家能源局火爆到4961人竞争一个岗位,而偏远地区的岗位仍无人问津。

根据调查,“国考”已经成为一些毕业生择业的首要选择,但很多人已失去了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只是把“国考”看作一条可以追求平稳生活、升官的一种途径。于是,城市好、薪金待遇好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岗位在“虚热”。因此,对于“国考”,我们理应保持一份淡定,认真对待、冷静分析、避免盲从,在就业择业的关键时期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