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能否攻玉——中国出国留学状况调查

  • 李晨阳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39

近日,在北京798艺术区VASPACE艺术空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几位青年设计师和艺术家举办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伦敦回响——伦艺校友作品展”。开幕式上,伦敦艺术大学校长Nigel Carrington先生莅临现场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Nigel Carrington校长对伦敦艺术大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资历和优势有着坚定的自信。他对记者说:“伦敦艺术大学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为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教育学生按不同方式学习自己的专业,我们不仅告诉他们该怎样做,还尝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不同的思考。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就能够有自己的创造力。” Nigel Carrington 校长给予了中国留学生很高的赞誉,“我很喜欢伦敦艺术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非常有天分,经常会获得学校里的最高奖励,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择回国发展,也给中国的时尚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收入增加催生“留学热”

中国学生的留学热多年来一直“高烧不退”,近几年更是出现“井喷”之势。以美国为例,过去5年来赴美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数量连年以2到3成的速度激增。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最新“开放门户”报告,2011到2012学年,有19.4万中国大陆学生正在美国的大学里留学,比上年增加了23.1%,连续第三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远远超过位列第二的印度(10万人)。若再加上港澳台的留学生,目前有22.6万两岸四地的大学生负笈美国。此外,欧洲的学府也颇受青睐,据英国使馆文化处2009年提供的数据显示,留学英国人数增长了20%,而艺术类的课程则更是学生申请的一大热门。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热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移民热、出国旅游热相伴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人们收入增加了,更多可支配资金给了中国公民更大的选择自由。此外,社会上对国外学历的认可和重视,人们对发达国家的好奇和向往,欧美国家为留学生大开方便之门的便宜的签证制度,都让出国留学成为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大特点。

面对留学热潮,越来越多的国内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也开始考虑毕业后是否应当出国深造。而国外的教育有何过人之处,其学术文化氛围对青年人的成长和成才有何助益,又将产生怎样的弊端,就成了当下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究竟“他山之石,能攻玉否?”

选择在东北财经大学读金融专业的李姝颖,目睹过身边太多的同学走上留学之路。“出国的同学主要都是基于出去开阔视野、锻炼能力、专业深造的考虑。毕竟在国外可以学到不同体系、不同视角的知识,有助于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她总结的这三点,正是笔者在采访出国学子时,最有感触的方面。

留学的意义在于思维方式的改变

许琛是一个出国经历非常丰富的年轻人,从小就游历日本、德国等。受多种文化的熏陶影响,他的思维显得比同龄人活跃很多。在西雅图读生物科学专业时,热爱大自然的他特意选修了很多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课。那时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野外营地度过,谈起这些时,他眼睛中闪烁着光芒:“在野外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通过跑野外的生活,拉丁美洲、非洲这些地方都是我以后想去的。”此外,他还笑着表示:“留学生活对我的影响主要在于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及适应能力和独自生活能力的锻炼。这些对一个未来的野外工作者可是很重要的呢。”

目前就读于重庆大学的曾华曦,走的是另一条颇为独特的道路。小学毕业后,为了接受优质的美术教育,年仅11岁的她远赴俄罗斯,在那里学了5年的绘画后,回国参加高考。谈到自己出国的理由时,她只是简单地说道:“俄罗斯的艺术教育算是非常好的。” 曾华曦现在学的广告学专业似乎与她受过的艺术教育关系不大,不过她仍然凭着过硬的美术功底和绘画技术,得到了老师和朋友的称赞,生活也因此更加美好充实。这段留学经历对她而言,功利化的色彩较淡,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掌握一门技能,拓展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19岁就远赴阿尔伯塔大学读书的赵悦,至今在海外学习、生活已逾五年。但他却一直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他认为留学的经历让他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关怀:“虽然出国留学给我人生带来了很多影响,很多改变。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的眼界从此不一样了。比起以前的自己,现在的我更能包容不同的人和文化,也能用一种更国际化的视角去看中国。作为一个离乡多年的人,我对乡愁、对爱国有着切身的深刻体会,同时也有了更理智的思索。正因如此,我想自己回国后,会更加明白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

留学生活造就独立人格

在国内时,秦玉是个备受娇宠,爱吃爱玩的“小公主”。所以,当她亲自下厨“洗手做羹汤”的照片一张张传到网站上时,昔日的朋友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惊讶。类似于“天哪,连你都变得这么能干,这么贤惠!”的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回复。现在的秦玉,不管多忙,总要抽出时间邀几个同为中国留学生的好友一起开伙打牙祭。汤汁晶莹的叉烧肉,五色缤纷的什锦虾仁,火辣诱人的麻婆豆腐……都是这些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的杰作。“我从小就热爱美食,但是来到英国后,发现这里的食物根本就难以下咽。所以我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一合计,就开始自己学着做菜了。以前的我,可绝对想不到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厨神’啊。”秦玉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作为受访者之一的赵赓是笔者的高中同学,目前在苏赛克斯大学读研究生。昔日那个既阳光又青涩,谈笑间无忧无虑的大男孩尚在脑海,现在的他却已经展现出一份我所不熟悉的成熟。“留学生活是孤独的,但更多来说是一种孤独造就的独立。”他给笔者讲了一个他深为佩服的学妹的故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比我小一届,是91年出生的‘90后’。她读研究生时一个人去了完全陌生的莱斯特大学,一个朋友都没有。她先自己联系中介找房子,结果被中介骗了,房子很烂,根本没法住。她只得自己又去和学校联系安排宿舍。一周内一个人搬了四次家,全凭一己之力把8个大箱子从楼上搬到楼下再搬到楼上。她家经济情况很好,但她坚持要找兼职挣生活费,完全不想依靠家里。她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问遍所有的中国超市、中餐馆、大小商店,现在终于找到了工作,但你能想到一个女生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这样生活吗?”在笔者略有些自惭形秽的沉默中,赵赓自豪地说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学习不落,挣钱不差。要是把我账上的存款数告诉你,你会自卑哦!”

留学对专业深造影响深远

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学生普遍对国外学府的学术环境和教育水平深表肯定,认为要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真正有所建树,出国是很有必要的。“国外大学在科研方面要求严谨,这点无须质疑。尤其对学术抄袭、剽窃行为绝不手软。因而国外研究生的‘含金量’和受认可度也比较高。这里的硬件设施往往也是国内高校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学校有着全英最好的图书馆工作团队,图书馆从周日到周五都是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里还可以借笔记本电脑,电脑上有你需要的所有软件。在这边上课,每节课都有很大的信息量,学生也有很大的自主性,总之能学到的东西更多。”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薛珊对出国留学的好处如数家珍。

杨菁17岁赴瑞士洛桑国际学校读高中,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在她看来,自己在欧洲接受的专业教育的确令她获益终身:“洛桑国际学校的启发式教育让我学会了从灵感到艺术品的设计思维过程,伦敦艺术大学里既有各学院之间的文化交汇,也荟萃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历史文化和艺术。我遇到了许多有才华的朋友,他们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促进了艺术上的进步。”杨菁说,“伦敦的艺术气息非常浓厚。每次在街头都能看到亮丽的风景,路人的穿着通常都很有个性,非常适合街拍。我对伦敦街头的一些小古董店也很熟,常常能在店里淘到令我惊喜的设计材料。”可以看出,赴欧留学的经历对一心渴望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杨菁来说,是一笔很可贵的财富。

来自家长的声音

毛宇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时,父母准备让她出国读研。而做公务员的姑姑却告诉她,花100万元去国外读研真不合算,更何况回国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毛宇听了姑姑的忠告,选择了在国内读研究生。但是,谈起自己的选择,毛宇的内心至今还是有些纠结。

赵晓还在读初中,班上的许多同学已经为出国做准备了,比如考托福、GRE等等。赵晓的父母原本不打算让孩子出国读本科,“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让他出去真是舍不得。但是我对国内这种压力过大的教育方式是不认可的,小升初、中考,尤其是不愿意让孩子去挤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综合考虑下来,还是打算让他本科就出国留学吧。”赵晓的妈妈表示。

胡琪的父亲则是这样想的:“这个孩子在国内学习时成绩不算优异,不可能考上一流的大学。但是我对自己孩子的素质有信心,相信他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国外教育更系统,而且不那么功利化,又能让他开阔胸襟,增长见识。所以,尽管有些舍不得,我还是支持他出国。”

还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则是考虑到国外的机会更多、更公平。“我的孩子很优秀、很有潜质,但我担心她在国内会因为拼不过‘官二代’、‘富二代’而失去应得的机会。所以虽然家境一般,我还是借钱让她出国了。”刘阿姨的话略显辛酸,却很能代表一些普通家庭“望子成龙”的心态和动机。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出国留学的学生家境大多较好。尤其是对家在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的孩子来说,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选择。北京姑娘张千岐说:“我在北京的朋友几乎都出国了。”而她现在也正在为明年出国做准备。

绝大多数学生出国留学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决定,而家长们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大多予以支持。但是,在送孩子出国时微笑挥别的背后,家长们也承受着内心的矛盾和思念的煎熬。“自从孩子离开家,我们老俩口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最开始孩子经常打电话回来哭诉,我们听着非常心疼。后来,孩子逐渐适应了在外面的生活,给我们打电话的频率却越来越少。现在,她妈妈每次给她打电话,这孩子都嫌烦,逐渐地不再接电话,也不再回电话。”谈起出国多年的女儿,孙先生的眼圈不禁有些泛红。

关于留学的目的,学生的想法多为“看看外面的世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等。而家长则更多地考虑到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和规划。由于留学生人数近年来突增猛进,“海归”一族当前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目前的趋势是海外硕士甚至博士也不再那么吃香了。“现在的情况是不缺海归,缺的是在海外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在国外工作几年的原因。

当然,在留学浪潮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旋律。正如赵赓所说:“现在出国已经成了一些人‘炫富’的手段。国内的有钱人士普遍都会送自己的子女出国,据我所见,在英国每个大学里都有各种混日子的纨绔子弟。他们不上课,花每千字100镑左右找人代写论文,热衷于买奢侈品啊,跑车啊,有些人还去夜店、去赌场,完全没有学生的样子。这些所谓的留学生仗着天高皇帝远,可以说是肉体、精神、经济上彻底‘解放’了。现在出国留学已经变成一种越来越简单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有钱,出国不是什么问题。因而留学生的素质也就很难保障了。”

国科大一位老师表示,在国外这种现象很普遍,没有家长管束,自己又管不住自己,许多孩子就这样毁了。她建议,本科还是在国内上比较好。当然,好学生无论在哪儿都可以成才,就像金子在哪儿都能放光的道理一样。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