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湖园区的绿色生态理念

  • 李晨阳 许静静 王久玲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362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新园区,北倚军都山麓,南拥雁栖碧波,东邻怀北村落,是北京市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一部分,占地面积近4000亩,建设用地1300亩,一期建筑面积338557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周边风光使这片土地从国科大在北京市区的8个选址方案中脱颖而出,并且正在众多设计和建设人员的辛勤劳作下逐渐蜕变为庄重美丽的崭新校园。国科大记者团来此采风时,正当丽日晴空,大好湖光山色。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等建筑有的已经展现出初步的风貌,有的还藏在施工架下“犹抱琵琶半遮面”。虽然现在的新校区尚不能让观者一睹全貌,然而窥斑见豹,已经可以预见国科大基建处孙建立老师所说的“要建成可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相媲美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花园式校园”绝非妄言。

园区里的建筑群以中式风格为主,高低错落,铺缀有致。红灰相间的色调古朴典雅,庄重大气。然而,一个高标准、高规格的校区所要求的绝不仅仅是一目了然的美丽,更是外表之下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切关怀。雁栖湖园区在其设计、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便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先进理念。在我们此次采访的过程中,时时都感受到环保理念在方方面面、点滴处的贯彻和彰显。

布局当巧

整个雁栖湖园区的结构可以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一轴、两带”。“一轴”是指京加路纵贯南北,划分出上下错动的东西两个校区,以地下通道和过道连廊相沟通。“两带”则指东西两校区分别规划有南北方向的人工河流,与园区中的池塘形成了实用美丽的生态水体景观。校区设计既参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技巧,更引入了先进的景观生态学理念。

整个校园依山势起伏而建,既顺应地势又节约空间。在土地利用上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教学楼聚集而公寓楼散布的状态,既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又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为了做到与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新校区规划在绿化上也做足了文章。整个校区以35%的绿量指标为指导,通过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生态绿化系统。仅西区就有中心绿地公园、排洪公园(以人工湿地为主要景观)以及校园与雁栖湖之间结合山坡设置的半山公园等三大公园。东区以中心绿地半岛公园为主要景观绿地。

用地的巧妙布置不仅有利于校区的局部生态系统更好运作,也更突显美学意味和生活情趣。

选材须精

雁栖湖园区的一系列建筑物在建材的选择上非常严格,其中首要考量的标准,就是节能环保。基建处孙建立老师说:“新校区所有楼房建筑均不使用浪费耕地资源的粘土砖,而采用水泥砂浆、页岩砖等环保材料,此外环保漆、环保胶均是建材采购的首选。” 据了解,在建筑项目招标时,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标准、建筑垃圾如何处理也被纳入考察范围之内,优先选择低耗环保厂家生产的产品,然后再考虑价格,同时要求建筑垃圾不能随意处置,要统一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专业建筑垃圾站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垃圾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污染。

就教学楼、公寓楼等的室内装修而言,也严格选用无甲醛产品,当装修完成后,无须经过过长的通风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最大限度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的健康安全负责。

资源应节

除了上文所述的采用节能环保建材之外,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例如,由于北京地区水资源缺乏,新校区规划中引入了自有水系的概念,东西校区各有一条河流穿过校区建筑,在该水系的基础上建设有溢水系统和排水体统。下雨导致的地面流水和山体自然流水将会被保留下来流入校园水系,校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实验污水将会集中排放到“神山”污水处理厂,经中水处理再投入循环利用,如校园中的花木灌溉、路面喷洒等。

此外,同样出于节能的考虑,园区内建筑群体规划尽可能利用南北朝向,为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了解,师生入住后,将利用怀柔区地方集中供暖方式,避免资源浪费。

故楼可留

雁栖湖校区的范围包括了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120多户农民家庭以及多个企事业单位。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并没有采取“推光”政策将新校址上的原有建筑全部夷平,而是根据学校建筑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等角度采取拆迁、改造相结合的措施,以实现拆迁建筑的一种再利用。

位于新校区西苑的原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的绿化树木全部保存,并在该校址的基础上规划新的建筑体。采访当天我们所在的小白楼在建设期作为基建办公楼,校区建成后将会改造成为校园网络中心以及校园一卡通终端系统服务中心,学院内具有历史意义的水塔,也将保留下来,经过美化将会成为新校园的一个标志建筑。位于新校区东苑内怀北中学的建筑体,因其建筑结构适合教学科研,将会被改造成为新校区内的一个学院。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对于拆迁房的利用实行远近结合的原则,在新校区使用并逐步完善中,尚完好的建筑将会作为暂时过渡性房屋入住后勤教职工等人员,在校区建筑全部完成之后再对该部分过渡房屋进行拆除,建设成为校园中的绿化区域。

华盖亲植

校区北面是中国科学院的绿化基地。在引导记者团参观采访的过程中,孙建立老师多次望着现在已经成长为一级防护林的葱郁青山,动情地说道,这些树好多都是他们一棵一棵亲手种下的。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京区各科研单位年年组织来此植树。看着当年的一座座荒山一点点在自己的汗水浇灌下化为绿林,中科院的工作人员们怎能不更加珍爱这片美丽的校园?

顺着孙建立老师的眼神望去,我们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松林覆盖,无数的青松组成了莽莽苍苍的林子,每一棵松树都笔直地屹立着,这些松树多么像我们的新校区建设者们,勤劳、坚定而乐观。

花鸟宜居

好的园林,一定不是单为人类创造的乐园,更应是适宜众生栖居的乐土。怀柔校区原就具备较为健康的山地生境,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校内及周边茂密的植被中也不乏参天古木和珍稀树种。在规划设计中,很多成片的树木甚至单株的植物被划为保留区域,人工景观则绕过这些区域建设。对于占绝大多数的非珍稀树种,则在参考它们生长规律的前提下,让它们参与妆点师生的活动场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除了当地本身已经存在的植物种类外,还会合理引入一些观赏物种,利用不同物种的生长周期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区景貌。在观赏性的基础上更周密考量树种引入的生态效应,严格避免引入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入侵物种。

包括雁栖湖在内,本区域共有三个大小不一的水库,为种类众多的鱼类、鸟类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记者团的成员们此行就数次目睹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妙景象。

参观采访活动后,我们的脑海里满是一帧帧美丽的风景画,不仅有眼睛里捕捉到的美景,更有脑海中畅想出的蓝图。校园集“山”“水”“园”“林”于一身,既别致又大气。一座座颇具匠心的教学楼,在早秋的浓绿浅黄掩映下,更凭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体现着人工美和自然美的交相辉映。如此怡人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老师和记者都心旷神怡。

好天好日好风物,多山多水多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以地灵哺育人杰,用人文关怀自然。通过认真贯彻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真正彰显了国科大的时代姿态和开放胸襟。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