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学生干部”

  • 贾开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28
作者:贾开

笃志班第二次学习,苗建明副院长以《做好班干部——从自我认识谈起》为题,同我们进行了座谈。
“学生干部”是“干部”吗
座谈开始,苗院长就用一句“别拿学生干部不当干部”,活泼生动地展开了座谈。刚开始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个疑问的。干部之所以叫干部,是因为他是一个管理者,一个领导者,他能通过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带领一个组织的成员去实现一个目标。可学生干部呢?他却并不是一个管理者或领导者,他没有权力,不能支配其他同学,更多的时候,他更像一个传达者、组织者,将学校的通知、安排传达给同学,或者将同学的信息反馈给学校。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要将“学生干部”当“干部”呢?
苗院长旁征博引,全方位的为大家阐述了一个优秀干部应该具备的各种要素,同时也结合学生工作特点,详细解释了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相应能力。听完之后,我然开朗。“学生干部”之所以也是干部,区别并不在于其有无权力,而在于学生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干部”也有着和“干部”同样的要求。从这点上说,“学生干部”是不是一个“干部”,判断标准只在于你从什么角度对待而已。
学生干部四素质
想到此,我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学生工作、学生干部的认识。苗院长在座谈中曾讲到,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四条素质:思想、价值观、能力和魄力。所谓“思想”是指领导者要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与认识;“价值观”是指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才能保证你的思想路线不会走偏;“能力”是指领导者的执行力;而“魄力”则是感染身边人的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该如何落实这四点呢?
首先是“思想”。以我本科在清华的经历为例,我得出了以下的一些收获。清华的一个班集体一般由“三架马车”构成,即班委、团支部和党课小组,相应也就有了三个职务——班长、团支书和党课小组组长。对于一个不足30人的班集体来说,同时拥有这样三个“领导者”看上去不免多余,更别说其他诸如体育委员、学习委员之类的了,加上所有,这简直就是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共青团员,班委与团支部的工作对象几乎完全重叠,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认识这两种组织呢?为什么每个班集体又都需要设置这三种机构呢?这就是需要学生干部思考的地方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这三个组织定位。
班委,是班集体的管理机构,其工作重点应该是对内营造一个团结友谊的班级氛围,对外展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面貌;团支部,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党支部的后备军,其政治性质决定了团支部的工作重点就不仅仅只限于培养同学感情,而应该进一步通过活动、实践,来培养同学们关注时事民生的意识,培养同学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政治引导;党课小组的主要成员是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通过党课小组的活动,来加强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为年级党支部的工作展开做好辅助。有了这样的定位,在开展工作时就有了相应的侧重。比如团支部的活动就不会总是出游、聚餐、打球、比赛,班委的活动也不会组织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党课小组也不会陷入办活动的误区,而放弃掉理论学习。
有了这样的思想定位,接下来就是学生干部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干部不一定都是党员,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些最基本的价值观依然是必需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本本主义这些错误的思想取向也应该予以抵制。有了这样的思想,才能认同为同学服务的理念,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
能力和魄力这两个方面,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理解。我的认识是,学生干部首先也是一个学生,我们自身也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在学生工作中多从自我认识出发,多检讨自己、审视自己,或许是一个更为稳妥正确的做法。
以上便是参照苗院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四点要求,我通过对比自己学生工作的经历,所得出的一些体会。以前我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做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但都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想法,这一次通过苗院长生动活泼的座谈,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因此也想拿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
笃志班的两次学习,我都有很大的收获,邓书记的“理想谈”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让我们更加努力的为实践信仰而准备;苗院长的“学生干部座谈”给我们提了一个标准,让我们能时时以此而自省。在笃志班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我也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和大家共同进步。
(贾开,中科院计算所2009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