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思危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期间发展的情况,二是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三是对未来的展望。
全球金融危机和期间发展的情况
大家知道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它的发展过程,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到流动性危机,最后发展为信用危机。它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大家知道,次贷是指把贷款贷给那些还款能力比较差、或者信用记录不好的人。从克林顿开始一直到小布什,美国政府都把提高住房自有率作为施政的主要目标,从政治上来说这样做可以拉黑人和拉美裔选民的选票,从经济上来说房地产是刺激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一些议员也鼓吹要让所有蓝领住得起买得起房。在这种政策背景下,美国住房发展部就给两房“房地美”、“房利美”下了指令,要把42%的住房贷款贷给收入在当地中位数以下的人,这个数字到2006年提高了52%,也就是一半的贷款收入在当地中位数以下的人。在2002年以后,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诱发了次贷的大规模增加。因为在这个时候,银行敢贷,因为我贷给你你要是还不起,我可以收回房子再拍卖,拍卖价钱高于我贷款给你那时候的房价;借款人也敢借,因为借了以后还不起了我可以把它转让或者让银行收回,转让的价格也可能高于我买房子的价格,另外还可以利用房子进一步融资。
美国的次贷总数大概是1.3万亿美元,大家可能想1.3万亿美元的次贷怎么会掀起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放大演变的过程。从2006年以后,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跌,下跌以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借次贷的人还不起。我们讲次贷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资产的人。第二种是ARM,就是变化利率的贷款,这种贷款开始的时候可能不要头款,而且开始的两年优惠期的利率也比较低,后面利率要随着市场规律浮动。第三种贷款是可以谈判的贷款,也是头款可以不付甚至少付,那么到过了优惠期以后要付,没有付的利息都要利滚利。其中,ARM大概占80%,所以美国当时次贷付头款的只有2%,当发生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后,有的优惠期过了有的本身收入就不高,加上经济形势不好,这样出现大批的违约。房地产进一步下跌以后,不仅借次贷的人还不起债,正常房地产贷款的人也还不起,为什么?因为收入降低了。更重要的是当房地产下跌以后会出现故意违约的现象,为什么?比如这个房子一百万买的付了10万还有90万,但是同样的房子跌到70万,那当然你不愿意继续履约了,我宁愿10万不要了,再拿70万买个同样的房子,那么这种违约现象当然主要是住房贷款,后来发展到汽车贷款、信用卡等等,违约率上升。
违约就是借款人的赖帐,这是造成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那么债务危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当房价下跌的时候都遇到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刚发生时只是发生在一些个别的企业身上,然后逐步扩大,造成信用危机。信用危机是一种信心和信任的问题。发生了信用危机以后,就会出现银行惜贷,银行不敢把钱贷出去,因为贷出去收不回来;投资者惜投,因为再投资怕上当;消费者惜购,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这些因素造成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今年发达国家基本上大家都是负增长,发展中国家是低增长,全世界总体来说是进入负增长。这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大概演变的情况。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怎么样?应该说对我们国家金融系统的影响比对发达国家要小一些,为什么?有四点原因。
第一,我们老百姓对政府、对银行有充分的信心,大家都知道一旦出了问题政府要买单,所以大家不愁,没有出现外国到银行挤队现象,大家心里有底。
第二,我们银行不缺流动性,我们银行存款58万亿,外汇2.33万亿,国外的救市是政府向银行注入流动性,我们要银行尽量往外放款,置换流动性。
第三,我们金融系统不够发达,我们没有投资银行,没有金融衍生品,没有评级机构等等。所以我们的杠杆率很低,我们把钱借给人家花,不是借人家的钱来赚钱,而是把钱借给人家赚钱。
第四,我们监管机构相对比较谨慎,说句实话一旦出问题就不动了,IPO停了一段时间,创业板推迟了一年,股指期货交易所成立三年多还不知道哪一天开张。所以这样我们金融体系受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但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受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中国的经济周期根据我的研究是十年一个周期,最近这个周期是从2001年开始,从2003年开始我们进入两位数增长,03—06年是10.2%,10.4%,11.7%,13.07%,07年四季度是11%,08年四个季度10.6%、10.1%、9%、6.8%。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对基础设施投资很重要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因为投资拉动经济是最容易的,所以现在来看投资也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就是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效益降低、污染回潮、重复建设、效益降低等等。
我们现在的外贸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我们的外贸下降了将近1/4,外需的减少要靠内需来弥补,扩大内需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真正要使我们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消费上,要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必须要提高老百姓购买力和工资性收入方面。提高工资性收入要制度化,一是要让人民群众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二是要建立劳动者的工资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三是要建立CPI工资随着物价调整的制度;四是要增加财产性收入;五是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就等于增加了个人的购买力;六是要适当提高低保的标准;七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八是要推进面向个人的信用消费;最后要转变消费观念。
对未来的展望
今年很多人问我,中国今年经济怎么样,我说世界银行预测中国7.2%,OECD预测中国6.87%,我说不对。中国政府说了8%,那就肯定是8%。因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把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中国人民的信心包括在内。那么现在看来,我们1—3季度是7.7%,4季度8%应该是没有问题,有人说可能到8.5%。其实,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8%,实实在在的8%,我们不是为保8%,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为明年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明年的工作有没有挑战呢?有。我觉得有几个主要的问题要注意。第一,货币的投放不能太松了。我们一季度是4.58万亿,到了二季度是7.37万亿,三季度是8.9万亿。当然你也可以看到三季度开始我们实际上是收紧的,全年如果能够做到不超过10万亿,将为明年的工作带来好处。如果太松了,那么对明年可能有影响。第二是地方债务一定要注意。第三要警惕通货膨胀,国务院常务会已经提出要注意这个问题。
从世界经济来说,我觉得应该说现在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明年再经过一年的调整,我认为到2011年世界经济应该能恢复正的增长。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应该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想的深一点,干的实一点,我们更应该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们经济有什么变化。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也就是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度。面向未来,我认为我们要把握好六个平衡,第一储蓄和消费的平衡,第二内需和外需的平衡,第三是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平衡,第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五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最后是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平衡。
今天我讲了三个问题,第一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演变过程。给大家一个粗浅的概念。第二是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后采取的措施和当前情况。第三是今后我们中国和世界一起发展的展望。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是这些。
(成思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