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抽查分析与思考

  • 袁莉萍 张晋连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4255
作者:袁莉萍 张晋连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作为最高学历教育的博士生教育则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于培养质量,其核心又在于博士论文质量。对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这一网络分布式的学位授予单位,为了把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更好地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这一重要的质量管理环节,从2006年开始,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对每年春、夏季申请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了随机抽查和匿名评审。
2006年-2009年研究生院共抽查了298篇博士学位论文。每篇论文聘请3-5位同行专家进行匿名通讯评审。所聘专家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院内外活跃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第一线的博士生导师,至少完成一轮以上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的导师为标准,聘请了院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库中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和高校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了通讯评议。评审专家主要从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综述、创新性、论文成果、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评审,每年度均使用相同的评审指标体系,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研究生院将学位论文评审意见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后提交每年两次的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参考。
论文抽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分析
从近4年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抽查评审结果看,所抽查的298篇博士学位论文涉及100个培养单位,35个一级学科、83个二级学科。其中65%的培养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优良率达到了100%。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优良率为84%,合格率为98%,说明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
如图1所示,4年来博士学位论文抽查评审优良率变化曲线比较平稳,其中,2009年的优良率最高,达到了92%,2008年优良率最低(70%)。
从一级学科角度看(如表1所示),18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优良率达到了100%; 3个一级学科的优秀率达到了100%,分别是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从抽查论文篇数较多(10篇以上)的学科优良率看,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优良率最高,达100%;其次是地质学(89%);再次是天文学(77%),生物学和化学(均为76%);最后是地理学(73%)。这一结果与研究生院相应学科历年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成绩相映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相应学科的整体实力。
需要指出的是,学位论文的抽查评估,是对学位授予质量的监控手段之一,抽查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此,我们对近4年来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加以整理,发现有部分被抽查论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创新性不够突出,研究有待深入。有些论文缺乏作者的独立见解或是缺乏新意,在研究方法和体系上借鉴得多,自我创意和思考相对较少。有些论文对国际动态和最新进展追踪还欠深入,缺乏对论文选题本身问题挖掘,国际研究现状综述以及作者自己的创新点。
2.论文体现作者独立研究成果方面有所欠缺。该种情况较多存在于技术性的研究项目中。由于论文研究课题源自一个大的科研项目,致使论文写作类似于一个科研集体的工作总结,很少介绍作者自己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
3.论文文字粗疏。在抽查论文中,评价较差或一般的论文中普遍存在学位论文文字功底较差,具体体现在论文写作层次较混乱;语言不够精炼;存在错字、病句;口语化问题较为突出;英文摘要有较多错误等。
4.文献阅读量不够,研究方法单一。在抽查论文中,评审专家提出有些论文由于引用的与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较少,特别是最新(近几年)文献阅读量不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因此造成研究缺乏有力的证据和深度。
5.科学训练和科学作风不足。在抽查论文中,存在论文形式或格式上的问题不在少数。具体体现在: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图片、数据未标明出处;图注中英文混杂;文献引用、标注不规范等。说明今后从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到导师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规范的训练。
6.缺乏定量分析实验,讨论不够深入。在偏重技术方法探索方面的学位论文中,存在着没有给出实验的结果或应用的实例来证明文中所述方法的可行性;未用大数据进行过方法测试,也没有高质量杂志文章或实际应用来全面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
论文抽查评估工作的思考
2006年-2009年论文抽查、匿名评估结果表明我院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情况总体不错。通过学位论文抽查评估,不但能够监控研究生院学位授予质量,而且有利于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和提高。每年培养办公室对学位论文抽查评估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专题简报,供各培养单位参考,得到了各培养单位的肯定,但是目前学位论文抽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评审日趋流于形式。由于研究生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间隔时间较短,有时不得不考虑就近联系专家进行论文评审,这势必会造成所聘请的专家并非是最合适专家,评阅质量也大打折扣的问题,而且某些专家因评阅时间紧迫也无法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很好的把关,使论文评审日趋流于形式。
2.抽检样本数量少。由于评审时间紧迫,研究生院每年抽查的博士学位论文篇数为75篇左右,相对于研究生院每年申请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总数,被抽检的可能性不大,没能起到必要的威慑作用。另外,由于抽检样本较少,覆盖面不宽,所得结果的代表性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抽检结果的效力不足。由于我们对论文的抽检是在答辩之后,是在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进行的,虽然可以促进各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管理,但是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是否授予其学位,以及抽检结果可信度、可参考的程度等问题还不确定。虽然我们每年抽查论文,但是优秀率并没有增加,显示这种威慑效果并不是太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
1.建立学位论文网上评审平台,保证评审质量
通过建立学位论文网上评审平台,不但可以减少准备论文、邮寄材料、专家邮寄评阅意见等环节,为评审专家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论文评审;而且专家和专家评审过程均不受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学位论文评审的目标,极大地保证学位论文评审质量。另外,每年的论文评审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分类存储、分析,各培养单位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本单位乃至全院论文抽评结果,便于各单位及时了解自身情况,从而有效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2.加大抽查力度,扩大同行评议范围
由于学位论文网上评审系统能够减少学位论文评审主客体的工作量,提高学位论文评审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因此一方面可以扩大抽查论文范围,增加抽查论文数量,使论文抽查评估结果更具代表性;另一方面每篇学位论文聘请同行专家人数可以不限于3-5位,让更多的院外同行专家参与到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工作中,从而保证论文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增强论文评审的可信度。
3.制定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实施细则,明确抽检效力
通过制定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工作。首先要明确学位论文抽查的原则、方法及比例;其次要明确挑选专家的原则及要求;最后要明确抽检结果的效力,例如,可以将论文抽查评估结果作为当年的学科培养点增列和评估的参考,切实有效对各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结束语
加强学位论文环节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论文评审仅仅是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结合研究生院2006年-2009年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查结果总结目前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相关对策。当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全方位的加强过程管理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包括把握生源质量、制定培养计划、做好课程教学管理、抓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抽查评估等各个培养环节,这对我们的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量度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做好这些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强调研究生的每一培养环节管理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袁莉萍,中科院研究生院培养办;张晋连,中科院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