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绿,捻嫣红,最是仲春樱花美。天蓝蓝,风暖暖,座前书卷得馨香。又是一年樱花开,逝者如斯,不知不觉,来科苑求学已经半年多了。半年时间,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许多。看看自己以往走过的,再往前望望自己要走的,都是一步一步,在这一步一步间,我们在努力的刻画着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我时常在问自己要干什么,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思维的惰性的,不到逼不得已,似乎很难主动去认真思考。想了许久,“自己要干什么”并不完全等于“自己来科学院,来国科图干什么”。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就在短短的两年后,就要面临一些避不开的问题:是继续深造做研究,还是直接就业?是在本专业就业,还是在其他行业?考虑立业之余,需不需要想想成家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世俗,虽然琐碎,但都是迎面而来亟需解决,我一点一点问自己,慢慢的在解读“自己要干什么”。
我时常和室友开玩笑,中关村这个校区荷尔蒙严重失调,这个戏谑之外,我所见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这个独特的环境,使我逐渐清晰“自己来科学院,来国科图干什么”的答案,在周围的师长们不断的叮嘱中,我们奋斗在科研与学习的道路上。自己是做什么和学习什么,不仅仅是项目,不仅仅是知识,还要将这一段在科学院,在国科图学习生活的经历真正纳入自己的人生,用这样的一段生活在人生画卷刻上一笔。在科学院这个独特的环境里,对于生活,无非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了或者走在生活的前头。
记得入大学第一个樱花开的时节,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作为一个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情报意识”,所谓情报意识,就是保持对信息的敏感,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将分散无序的信息内化为集中有意义的积累,这种积累就是之后做科研的素材来源。一方面,科学院、国科图有着国内最好的师资(我自己觉得是这样,欢迎向我开炮),老师们上课的内容其实透露了许许多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成为了我研究生阶段要做的科研的问题来源;除了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信息,课后也需要和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我告诉自己不要腼腆,作为一名学生,和老师交流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过去的半年里,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避免了许多的由于重复选题可能造成的时间浪费,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思路,受益匪浅。
在珞珈山第三个樱花时节(第二个樱花时节我失恋了,所以没有印象了),另一位老先生告诉我,要做好学问,必须对材料“竭泽而渔”。导师虽然给我指定了方向,但也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到底要做什么是不容易确定的,于是我开始系统地阅读论文和著作,再加上本科时的一点老本,慢慢的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科图丰富的资源浩如烟海,想要系统的搜集资源一点也不容易,于是我只能蚂蚁扛泰山,一点一点搬。软柿子好捏,先从中文期刊入手,于是我把国内这个方向的论文基本搜全了;可光有这个也不够,师兄师姐们的论文又提供了一个柳暗花明的途径,大量的阅读之后,我从中又找到了许多相关的内容;但真的要着手做,是需要系统的学习的,我又开始踏上了寻找相关经典著作的道路,从本馆,国图,社科院乃至国外的图书馆绞尽脑汁找来了大量的文献。当勉强做完这些,一个学期也就过去了……
《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走好自己的一步一步,我有决心,也有信心获得成功。
(董克,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0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