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留恋起航——武汉教育基地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侧记

  • 袁维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85
作者:袁维

从来,最深的触摸都不是走近或走进,而是远远地观望他们的自在、细细地聆听他们的脉搏。所以,我一直用心在感受他们的感受。
今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要迟一些。六月之末,阳光竟还保持着那份内敛,夏风似乎受到了感染,也温婉了许多,轻轻地梳理着他们的情思,吹起沉寂已久的记忆。在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公寓门口,无数的流苏飞扬在头顶,犹如广阔天空里飞翔的风筝。
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2010年毕业典礼刚刚结束,顾盼之时,翘首之初,才知刚刚落在身后三五年的岁月竟是如此的清晰,而前头却又有更长的路途等着去前行。
小径之恋
在武汉教育基地公寓的后墙外,有一条宽不过十米的小道,两旁长满了樟树。樟树四季常青,未曾见它凋落或是凌乱过,总是那么恬淡地保持着不老的青春,平静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似是把所有来去的踪迹都记在了心里。
墙里墙外,进进出出,武汉教育基地的学子们几乎每天都从这里走过;三五之载,寒暑交替,小径成了办公楼和宿舍之间一条最柔软的连接,像丝绢一样包裹着我们的奋斗与忙碌。久而久之,小径似乎已被融合成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而渐渐隐去了。
我在想,假如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是不是再美的风景也会淡漠在我们的视线中,最终泯灭在人生岁月的长河里,消逝成记忆中永劫不复的尘埃?
或许,我错了
我与一个师兄并排走在小径上,他自语道:“过几天就要走了,没想到在这条小路上竟走了五年,整整五年。”然后浅浅一笑,带着轻轻的叹息,留恋之情不觉从眉宇之间流露出来。我看了看他的眼睛,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对于一个奔30的人来说,离别不会再是一种过于凝重的情愫,对人生某一处的告别和远行不会再有炽热之情或是刻骨之思。但是,细细想来,我错了。我想,有许多像这个师兄一样的毕业生们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了无数回,虽然他们不会像年轻的大学生们那样飞扬地表达着自己的伤感和留恋,但是,在他们心灵的深处,这条小路已经被谱成一个音符,时时响荡在将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即使等到他们老去之日、独自仰望星空追忆往昔之时,还会记得小径上那两排苍翠的绿意,犹如他们曾经璀璨过的青春,刻在科学殿堂上的烙痕。
这一切,只因他们爱这里爱的深沉。
流苏之逸
虽然是炎炎夏日,但今天的毕业典礼报告厅的门外有点风,轻微微的,吹得让人有点沉醉,一如毕业生们脸上的笑容。他们在那里照集体相,我远远地看着,不忍走近,只是从他们的笑容里去读懂他们的心情。他们相互欣喜地攀谈着,或给对方整整衣领、领带,或给方扶扶流苏。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映入了我的眼帘,他似乎有些特别。从神情上看,他已进入中年,似乎是导师,又似乎是个毕业生。后来才知道,他是今年毕业的在职博士生,因为时间和工作的原因,读了好几年,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听到了这些,心里突然有种涌动,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钦佩。这时,我默默地注视着他头顶的流苏,看到它正耀耀生辉的摇曳着,像是点燃了久违了的青春。
流苏,本是一件很不起眼的饰品,经过它的点缀,那所体现出的韵味就是在原有的感官效果上的一种升华,让静谧的服饰多了一份神采的动感。那么人生呢?或许几年的求学经历也渺如这不起眼的流苏,但它是不是也像流苏一样,给他们的人生点上了精妙的一笔?
都说,人的这一生就像在涉江。对于一个涉江之人来说,最美莫过于到达对岸之时对于成功的喜悦和继续赶路的激情。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此时此刻,他们的逸兴就像那飞扬的流苏,在人生的最美的时刻绘出一道靓丽的彩虹。
感恩之心
一位水生所博士毕业生的家长正给今年毕业的女婿整理衣帽。他欣喜地向我们介绍道:“女婿今天博士毕业,女儿也考上了博士,我们两家人都非常高兴。两个孩子很优秀,他(她)们两个在学习和工作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克服了经济和生活上的许多困难,历经风雨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作为父母,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感谢中科院的导师给予的殷切关怀。”
也许这个时刻,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感谢。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有自己的导师,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有自己的师兄弟……或许,把所有该感谢的都罗列出来都无以表达谢意。一位师兄不无感触地说,“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导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又用和蔼的言行来化解我的心中忐忑不安,将我领进了科学之门,我的导师用严谨治学和人格魅力教会了我一个研究者应有的人生态度。”
感恩,这时是一种心境,已内化成他们内心的一种力量。
我常常在想,生活、奋斗在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的我们,有时就像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当光着脚丫子奔跑在沙滩上,那欢快的神情不只为寻找珍珠的心境,而是在感谢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一片神奇的海滩。
在这里,科学院就是那么一片沙滩,我们时常在这科学的殿堂中找到惊喜,时常也会欢快地奔跑。当满载而归之时,看着留在身后那深浅不一的痕迹,也许,在心里除了庆幸,就是叩拜,叩拜这里曾给我们的容纳和付出。然后,带着不多的语言默默离开,把这些珍美的贝壳串联成一份珍贵的科研精神。
江水之志
岩土所有一师兄对我说,这几年,闲暇时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江滩。有些时候陪女友放风筝,有些时候和同学去散步,在那里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感受长江的浩瀚、激发人生奋斗的能量。现在,快要离开了,想再去看看。
我能体会他的这种心情。
长江离这里很近,也许每个中科院武汉分院的学子都曾到过那里。或是漫步桥头,畅饮江风,叹江山之神韵;或是登临黄鹤楼,极目千里,慕白云之空悠;或是流连江畔,嬉水放歌,纵人生之豪情。
有些时候,站在江边,看着江水绵绵不绝地流淌,就像看到了无形的时间光秃秃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捧一捧江水在手里,误以为能把它永恒地握在手中,怎知,最终它还是一滴一滴地从手中流尽。这一刻,深刻地理解了时间的沧桑。多少个盛夏的傍晚,又或是某个暮秋的午后,他们在科研之余来到这里,与水为伴,找一份与闲适对话的心情。
如今将要远行,重立江头,感觉自己这几年的时光犹如流水中的一朵小浪花,片刻融入到大江大流之中,不为流浪,只为化作江流的理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水滔滔而去,云雾袅袅,每个去过这里的人,在云霞荡起之时,可能都会想到李白的这句诗。站在这里,我们自身也多想作为一名舵手,顺江而行,直奔时间的无涯和人生的辉煌处。
江水之志,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不为感慨,只为奋发。从他的脸上,我亦感受到他已做好了继续前行的准备。我想,所有这些毕业的师兄们,都像他一样,铭刻了长江的豪情,在未来的岁月里直挂云帆,傲济沧海。
后记
师兄师姐们即将远行,谨以此侧记献给他们,祝他们在未来的生活里闪烁出更耀眼的光芒。

(袁维,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