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破解就业难题

  • 刘敏岚 付宏雁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111
作者:刘敏岚 付宏雁

近年来研究生就业难的消息屡见报端。“3年前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比较适合的工作,但现在看来,就业压力更大。一名研究生参加招聘会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绝大多数要求博士学历。在记者采访的20多名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人只投出了几份简历,只有3名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这是《中国青年报》登的一则消息。随着研究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有人戏称研究生就业的“熊市”已经到来了。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禁要问,研究生为何掉价了呢?
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调,对研究生吸纳力小。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过,目前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劣势,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制造环节,这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低润率的产业。产业链中像产品设计、材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等其它六环节为发达国家所控制。与其它六环节相比,“制造”是吸纳大学生能力最低的产业,因为它主要针对的是廉洁劳动力的就业,提供的是中学毕业生就可以做的工作。而我国长久以来,也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制造业上,忽视了其它六环节的协调发展,使我们的高素质人才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即使我国研究生数量的相对规模远不如美国,但就业质量却不如它。
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热,数量相对过剩。这种经济状态下,我们的研究生数量却一路飙升,从1999年的6.5万发展到今年的41.5万。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生教育先后在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以及新世纪初期出现三次连续大规模的扩张,中国研究生教育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研究生数量的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长期保持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不但加重了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的负担,降低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而且还超过了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造成过度教育和资源浪费,使研究生数量相对过剩,导致就业困难。
研究生职业定位过高,就业心态不端正。职业定位过高表现在:(1)薪水期望高。据调查,硕士生中48%的人对薪水的期望值为3000~5000元,38%的人期望值为5000~8000元,如果不能达到期望值,只有26%的硕士生表示愿意降低标准。这对一些用人单位来说,用研究生的成本过高。(2)就业区域要求高。据调查,研究生心中最理想的就业地区依次为上海、深圳、杭州、北京,选择这些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7.8%、21.2%、18%和16.6%,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问津者少。这限制了研究生的就业范围。(3)职位要求高。研究生多盯着高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这些传统就业岗位。但研究表明,这些部门正在缩水,进民企和私企将是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但大部分研究生并不问津民企和私企。这表明研究生对就业环境不清楚,就业心态不端正。
研究生名不符实,缺乏核心竞争力。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加实际,不光看文凭,更看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现在很多研究生在科研方面不及博士生,实际操作方面又不优于本科生,再加上年龄偏大等原因,使其在就业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就业夹缝的尴尬境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个人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另外,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质量也出现跳水,一些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等到竞争就业时便捉襟见肘。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 规划科学化
这一原则是确保我们规划有效性的前提。科学化要求我们做职业规划时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仅仅凭借主观想象。比如,规划前,要对自身和职业情况有较客观的评估。自身情况主要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成长环境。职业环境包括时代大背景、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和对具体职务的了解。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注意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选择和组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际执行的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规划完成后,要勇于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既成的规划。
● 内容描述具体化
内容描述具体化关系到规划的可操作性。条目设定越具体越容易去做,越易达成。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进行过一项有关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共调查研究生1072人。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学生有规划,但不具体,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质量。这说明了具体化在规划中重要性。我认为可以通过数量化和形象化实现规划内容的具体化。数量化可以明确执行的标准,比如我们可以计划在10月1日上午的9-11点学习5篇已下载的关于思政教育的论文,量化后有利于执行。另外对于想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给予形象化的描述,一个生动的职业形象浮于纸面时,我们对职业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 规划体现个性化
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重视人个性的发展。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独特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才是别人没办法跟我们竞争的,才最可能成为我们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生涯规划要求我们不断的有意识的去探索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实现我们个体的价值。
● 规划执行灵活化
社会变化纷繁复杂,规划时我们不一定能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认识是随实践的加深而不断加深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经验,灵活改变职业规划中一些内容,处理好现实与规划的偏差,而不是把规划奉为圣旨,一味地遵守。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 运用多向思维选择职业
多向思维要求我们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避免思路的闭塞、单一和枯竭。运用多向思维表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突破传统,拓宽就业渠道。有研究表明,研究生传统的就业渠道在变窄。近年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和高校这些研究生的传统就业岗位都出现了若干研究生哄抢的局面。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冷静客观地考虑职业定位,不能只把目光锁定在传统的就业岗位上。拓宽传统就业渠道,需要我们积极关注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经济学家汤敏在2003年就曾指出,高校毕业生新的就业机会应该在中小企业。据他调查,当时中小企业在全国已有八百万个,中国新增的工业产值75%是由中小企业产生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全国75%的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它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在不断增加,它的就业容纳力是巨大的。而且中小企业也并不是大家想的小作坊,在中国,年产值五亿元以下,雇佣五百人以下的企业就叫中小企业。其中很多实际上是年产值四亿九千万,雇佣四百多人的大企业。所以进中小企业并不会埋没我们的才华。其次,一辈子捧着一个铁饭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当今社会,职业环境变化莫测,终生从事一份职业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一个人一生平均可能会从事4-8份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的规划,不一定只确立一个职业目标,可以同时制定多个相关的职业目标。不同职业目标之间存有内在的统一性,形成一个目标群。
● 以专业为本
研究生有自己具体的研究方向,同一个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就会使就业方向差别很大。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专业性强,注定就业范围要受到专业的限制,再加上年龄偏大,换专业风险较大,所以研究生的规划内容最好是以专业的发展为主。另外,从一些学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比较来看,对专业的精深掌握正是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的优势。从发挥优势的角度看,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也应该以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如下:
职业定位,要以“学有所用“为本。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说过,本科生就业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因为本科教育的本质是通才教育。从一些学校本科生的课程安排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本科生的专业设置多是一级学科,课程涉猎知识范围较广。所以本科生在就业时可塑性较大,相对职业规划受专业限制也较小。研究生则不同,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就业最好与专业对口,职业目标定位要以专业为本。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要围绕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展开。学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在我们读研阶段的体现。它是指研究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从自身兴趣和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求和各种实际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据此制定研究生读研期间的学习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以专业为本,要求我们的学业规划应该以学好专业课程为目的。
● 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面对就业,我们首先要具备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不会忽视的。但是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大家专业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综合素质是我们求职制胜的法宝。所以我们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提升综合素质。具体来说,规划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专业技能为主。许多用人单位反应,现在研究生存在高文凭,低水平的现象。不少研究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只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理论丰富只是代表知识的广度,假以时日,谁都可以做到,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技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经常地在学习生活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优化理论结构,使之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时理论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而要做好这些,需要提前规划,以保证循序渐进、定时保质地提高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为辅。相对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是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比如,它包括身体健康,健康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投资的时间和精力。职业规划中应该考虑对于健康的规划,比如,有计划的跑步,每天运动不低于半小时等等。其次,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我们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作环境。最后,综合素质还包括良好的沟通、人际交往、学习等能力和负责、诚信、正直等品质。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有规划地锻炼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在以上两方面都相当的情况下,细节便决定求职的成败。细节包括外貌的修饰,得体的着装,应聘时的礼貌礼仪,还包括求职简历的制作和各种应聘技巧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去刻意准备,只有尽量的完善与就业相关的各个层面的能力,才能在最终在就业竞争中凸显出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最后,实践是把规划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职业规划重在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得到完善,实现职业目标。
(选自《科教导报》2010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