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 克服求职心理障碍

  • 孙玉林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844
作者:孙玉林

笔者一直在中学和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也一直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硕士生的就业情况,有很多感慨。曾经历这样的事,某某大学生来到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硕士生,请问贵公司能提供给我什么样的工作。”态度颇虔诚,勇气也可嘉,却连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希望做些什么都不清楚,连最起码的进入社会的前提都不具备,如何找到工作,其受挫而归也就理所当然。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认为“知己知彼”正是大学生求职的前提。
又是一年春始,仍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着工作,笔者想告诫大学生,求职不成功,绝大部分是个人的原因,抱怨发泄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重个人求职负担。重点在于冷静下来,考虑自己、考虑社会,继续“求”下去,不为泼掉的牛奶哭泣,而从泼掉的牛奶中汲取经验教训。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都会在70%以上,不可能所有成功就业的同学都有所谓的人际关系。少数大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因为期望过高,没有成功找到工作,于是造成两个极端:品性恶劣的,报复学校,报复社会,成为罪人;品性善良的,报复自己,自我摧残,自我毁灭。都一样的可悲啊。
那么该怎么办呢?
面对现实 树立正确就业心态
中国高等教育已大众化,大学生、硕士生“天之骄子”早已是历史的神话,特别是一些文史哲类专业的大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在某些场合“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规范性和弊端也是客观存在。
笔者认识一个因一直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在城市漂泊2年后终于在绝望中跳楼自杀的37岁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他昔日的同事,看着他的遗书“本以为硕士毕业在城市找个稳定的工作不难,……”听着他妻子带着女儿默默地吟着“悔叫夫婿觅封侯”,整日以泪洗面,笔者也潸然泪下。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就业要树立正确心态,就业观要符合社会现状,有时要作适当调整,对自己要清晰定位,认清自己和社会,把握好人生轨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生目标,不要离“地”太高,跳一跳,能够到。那位跳楼自杀的硕士生,原先是一中学语文老师,如果他定位为一乡村中学教师,那他会在清风明月下享受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很多求职大学生的可悲之处在于定位不准确,结果花费了半生的心血,换来的是一辈子的辛苦,甚至绝望!
分析优劣势 准确定位
一些大学生为买一件衣服或请客吃饭打通关系可以苦苦思索几天,但对于自己却不愿意花几个小时认真思考一番。笔者以为还不如花几个小时,独坐空房,静心思考,列举出自己的全部优劣势,分析后确定人生发展方向。一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我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是许多年青人从来没有发现他们真正想做些什么。我想,一个人如果只从他工作中获取薪水,而别无其他,那真是最可怜了。”他说的是已经工作的人,那些求职的大学生如果对自己认识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定位自己职业生涯,类似盲人骑瞎马,走到哪儿是哪儿。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刚求职时心高气傲,屡屡受挫后又意气消沉,想到工作只是混口饭吃,最后成为无头的“蚁居”者,成为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笔者关注更多的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安徽合肥长丰县岗集镇一职院女大学生付凤,她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番深入思索,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读书时利用课余时间自费到安徽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和自己的男友回岗集承包了一片山岗养土鸡,经历艰辛,短短2年后收入过百万,在当地传为佳话。付凤的成功,对困惑中的求职大学生应该有所启发,当然,我们不能用“她能成功,你为什么不能成功”来谴责失败的大学生,关键是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如果总是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结果可能是一生失望。
全面了解工作
在清晰地认清了自己后,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然后就要花工夫去调查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包括即将工作的单位。试想,你打算做一个企业主管,面试考官问你对“鲶鱼效应”的看法,你茫然无措;你打算从事出版行业,对“物流”一无所知;你打算做教师,连普通话都说不准;你打算做会计,却经常丢三落四……单位能录用你吗?你要做的是和这一行工作10年或20年的人长谈,对工作作全盘的了解,对自己即将工作的单位也做一番案头工作。“机会,只赋予有准备的头脑。”这样,工作和兴趣、能力基本相吻合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也就是休息,休息也就是工作,爱迪生把工作当成游戏,即使他每天在实验室工作18个小时,他却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工作着,快乐着。
咨询有经验的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的认知,单纯靠自己可能不全面,可以咨询职业指导师和经验丰富的人,但记住他只能提供给你建议,最后作决定的还是你。他们也并非可靠,如我有一个学生,因为文笔好,词汇丰富,指导师建议她当作家,多么荒谬。作家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阅历传递给读者,而这位女孩子根本就没有什么阅历和写作热情。她细心、认真、有耐心,对细节敏感,她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校对员。
不要相信任何给你一次测试就可以确定你终生命运的占卜家。要咨询很多人,然后自己决定。
如何去请求一些“大人物”的指导呢?可以写信、打电话表明自己的想法,然后面谈,记住,一定要面谈。如果你很害羞,那么:第一,找一个你最好的朋友同你一道,能增加你的信心;第二,记住“向某人请教,等于是给他荣誉”,你使他有被奉承的感觉,成年人一向是喜欢给青年男女忠告的,譬如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不一定全靠谱,但一定有用。
选择有把握的职业
中国目前能给你谋生的职业至少有2万种,不要非得挤入那些原本拥挤的行业。笔者在一所大学做调查的结果是,有4/5的学生选择了所谓的白领职业中的5个:国家机关、通信、证券、房产、新闻。这就难怪有些职业人满为患,有些职业门可罗雀了。记住,在职的都是这样,你如果没有准备好,即使贸然进入会不会也遽然退出呢。笔者自己的经历足以说明问题,当中学老师很多年后考新闻学研究生,就是想进入媒体当记者,三年学习中,通过和导师的交流,通过对自己的观察,通过对社会的认识,特别是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生活状况,硕士毕业后继续选择当老师,轻松进入,驾轻就熟,如果笔者一意孤行做记者,可能一者很难进入,二者侥幸进入做得蹩脚,长此以往,“人将不人”了。
结论
中国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义务教育,逐步取消择校生实现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大学生就业市场越来越规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学生看到的应该是光明的前途。大学生自身必须要不断完善情商等非智力因素,正确定位自己,懂得“‘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也需要你先拱土而出”的道理。
正视现实,苦练内功,克服求职心理障碍,大学生求一份兼兴趣、能力、糊口的工作不难。

(选自《中国研究生》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