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究生大学培养模式比较

  • 王颖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399
作者:王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分工重新排列组合,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人才资源的质量和创新水平,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日显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传统大学的基本组织体制之外,成立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并使之制度化。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可以称之为研究生大学——将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由大学以外的研究机构为基础组建而成,没有本科教育,只有硕士和博士教育。这些研究生大学都强调科研与教育结合,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已形成了高水平科研支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开辟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本文就对美、日、韩、中国等国的知名研究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分析这些研究生教育机构的成功办学经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对提升我国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美国研究生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Scripps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都是仅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教育机构,这两所研究生大学选择的精品战略非常成功。洛克菲勒大学是迄今世界上出诺贝尔奖得主比例最高的单位,对于仅有200位研究员和医疗专家的大学,有23位科学家获得过医学、生理学或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TSRI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生物医学和化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先后有三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对美国这两所研究生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相信对我国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具有借鉴作用。
1、洛克菲勒大学
洛克菲勒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型大学,迄今只授医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在生物医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物理学方面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享誉世界。洛克菲勒大学于1965年由原来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更名成立,其研究生培养理念是“依靠做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生教育使命是培养下一代引领世界的研究型科学家。
洛克菲勒大学正式课程很少,每学期的几门课程提供给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在第一年大学要求学生研修三门课,包括科学数据分析、科研道德规范和各实验室科研工作进展等课程。除了预定的课程,学校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根据学生需要设置个性化的讨论班。医学博士研究生头两年需参加专门的医学学院项目,包括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学习、演讲和小组会议,同时也得完成三个研究轮转。
洛克菲勒大学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其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体验,学校鼓励学生从事交叉学科和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项目,自由地去探索科学问题。此外,早在大学更名成立前,1910年就成立专门的医院,主张患者导向学习,是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完全用于临床研究的私人医疗机构。洛克菲勒大学医院作为实验室研究与临床观察的连接与桥梁,病人是洛克菲勒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习与科学发现中的参与者。这样持续性的研究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对疾病的发现、预防和观察的基本原理进行更深入的研习。伟大的物理学家玻尔称这种体系为“科学共和国”。这样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使得洛克菲勒大学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2、美国Scripps研究所
美国Scripps研究所(TSRI)是美国最大的私立非赢利科研教育机构之一,仅培养博士研究生。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TSRI在生物医学和化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凡的业绩。TSRI相信,未来科学需要青年科学家具备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与一般大学将实验室以及教师分到特定的独立学科不同,它鼓励和支持协作、合作,通过学习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这种交叉学科的学习理念已经是TSRI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有所体现,TSRI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能够关注独立研究领域的相互影响。博士生一般要选择15-18学分课程和90学分的实验,一般前2年学习课程,然后要通过一个书面的综合考试并选导师,后3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TSRI博士培养非常注重研究,注重研究所目标与研究生院目标的统一,学生有机会参加大量的、正在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活动。TSRI鼓励学生在实验室中提出研究设想和组织科研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和研究所资源,在不同方向扩展科研问题。学生被视为具有重要贡献的同事,他们可以给整个机构带来创新的活力和热情。同时,TSRI提供了许多学生与研究员和教师互动的机会,而且圣地亚哥拥有包括400多家生物技术和医学设备公司在内最具活力的生物技术共同体之一,使这个区域生命科学活动激增。TSRI作为基础研究引擎,促进了这里的科学共同体急速扩张。
此外,TSRI还为研究生开展丰富多彩娱乐和文化活动,运动迷们能去欣赏圣地亚哥教士队或是战马队的比赛,文化艺术迷们能去体验老环球剧院、拉荷亚剧场、圣地亚哥话剧团的话剧、圣地亚哥歌剧院的歌剧,以及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古典音乐。同时,凯洛格科技学院也十分关注今天研究生身上的压力,学院的管理部门设置了一系列帮助和指引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如何应对新环境、处理困境、在竞争性的科技领域面对挑战等问题。
日韩研究生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日本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
目前,日本拥有六所研究生大学,在1988年成立了日本第一所国立研究生院大学“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The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其后北陆先端技术研究生院大学、奈良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和政策研究生院大学先后建立。另外,也先后建立了两所私立的研究生院大学--国际大学与国际佛学院。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主要是由大学以外的研究机构为基础组建而成的,没有本科教育,只有硕士和博士教育的研究生院大学。其目的是培养能够主动适应学术研究新潮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独创性的研究者。同时致力于超越现有的学科分类,推进国际学术研究,开拓新的学术领域。
日本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以依托日本顶级水平的研究机构培养世界水准的研究者为宗旨,是一所只提供博士课程、没有本科课程的独立大学。它与政府部门监管下的博物馆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由分布在日本各地的18个国立研究机构联合组成。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学生是与大学合作的科研机构IURIs(研究大学院)成员,这些科研机构拥有全国最好的科研人员和设施,学校的教授及其他学术人员同时在IURIs工作,这些有“双重工作身份”老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学生能使用最先进的、广泛的研究体系,包括数据、资源、教案、工具和文件,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服务。几乎所有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研究,成为教授或副教授以及在研究所担任要职的,占毕业生的相当比例。
日本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积极促进跨各科研机构间的联合课程和学术交流,加强创新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设有6个研究学科、23个专业。当1999年成立先进科学学院(包括生物系统科学和图像科学)并开始招生时,这种院际学术交流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除先导科学研究学科外的5个研究学科,都实行学生在所设专业的各个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活动的分散型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先导科学研究学科是以基础研究机构及耶讪本部紧密联系、协力共同实施的综合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该大学的科研教育合作中心与信息中心为组织学术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2、韩国科技联合研究生院大学
韩国政府鉴于社会对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培训和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科研和产业领域对高水平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增长,利用国家资源,于2003年成立了韩国科技联合研究生院大学(Kore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T),从事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与教育,是一所现代化研究型大学。该研究生院大学是由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等共22家韩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联合创办的,所有合作伙伴地位平等,每个专业均有合作研究机构参与。其成立的宗旨是:充分发挥这22家机构的设施、装备、人才与经验的作用,培养出国家成长动力所需的、符合科技第一线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该研究生院大学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培养本科生,它的成立有助于政府资助研究机构实现教育科研一体化的目标。此外,KIST还设立了“KIST国际研发学院”(International R&D Academy, IRDA),以接受高素质的外国人在该院进行硕士和博士学位培训项目,向发展中国家介绍韩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科技领袖,构建长期的国际科技网络。
韩国科技联合研究生院大学设有理学院和工学院两个学院,仅在新兴交叉技术领域设置和实施少数几个专业。该大学实施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尽量缩减课堂授课,并对科研实践配置学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积累实战经验;还实施实验室轮转项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研究领域获取科研经验。此外,该大学非常强调领导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他们将来在科研领域担任领导职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综合面貌。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工商管理、技术经济学、技术战略、研究理论、规划与管理、风险投资、技术交流和科技写作等。该研究生院大学期望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的研究生院。
中国研究生大学的培养模式
1998年,中科院作为中国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启动“知识创新工程”。2000年底,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支持和批准下,中国科学院将分散在110余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了全新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GUCAS)。GUCAS不培养本科生,是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大学。其教育理念是依托丰富的智力资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科研课题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行“三统一、四结合”的教育方针,招生、教育管理和学位授予由研究生院统一管理,领导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和管理体系由研究生院与研究所相结合,共同完成;采取“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第一年在研究生院集中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年以后开始进入研究所跟随导师在科研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GUCAS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自由,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GUCAS下设14个专业学院(系),每年开设1000余门研究生课程供学生选修。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设立了“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跨专业课程兼修计划”。学生不必按某一固定模式塑造自己,他们不但在选修课中有选择权,即使在核心课程和专业课中也有很大的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每学期的头两周为选课的“购物周”,经过两周的试听后再决定选读哪门课程,选课上的灵活性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必须选修讨论课和文献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100多个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所共同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从培养第一个研究生开始一直坚持研究生培养与高水平科研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国家战略性科技课题、创新跨越重要方向性课题、前沿领域先导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甚至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成为国家重大课题的负责人,GUCAS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研究生的论文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此外,中国科学院非常重视学生交叉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在三期知识创新工程中建设了“1+10”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是跨学科、跨机构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凝练重大科学目标和重大应用目标,这种独特的组织形式为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培养造就跨学科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GUCAS还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每年开设300余门人文、社科、管理等类别的公共课程;设立“通识案例必修课”、举办“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和“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等活动,指导和引导研究生做人、处世、治学;同时,发挥分布在全国各地100余个研究机构的地域优势、文化特色、多元创造性,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成立博士合唱团、博士实践团、学生记者团等学生团体,促进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的锻炼成长。
GUCAS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中, GUCAS连续十余年保持全国第一,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分析这几所研究生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有明确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式设计上注重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与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注重为研究生提高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注重交叉学科的研究,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第一,都给研究生提供宽松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尽管科学研究紧张激烈,科研氛围却都很民主、轻松、随意。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和完成工作的责任感,因而能更好的为科学服务。在洛克菲勒大学每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可以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确定研究课题,只需要符合自己的准则和同类科学家的评判;Scripps研究所鼓励学生在实验室中提出研究设想和组织科研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和研究所的资源,在不同方向扩展科研问题。Scripps研究所的每个尝试都考虑了每个学生的需要,寻求适合个人兴趣的最好培养方案,精心打造有重大价值和利益的学习课程。这些个性化的综合途径,为未来科学的领军人才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氛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第二,鼓励和支持协作、合作,强调用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本文介绍的研究生大学无一例外的重视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交叉学科的学习理念已经是TSRI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能够关注各独立研究领域的相互影响。韩国科技联合研究生院大学、日本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积极促进跨各科研机构间的联合课程和学术交流,加强跨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且仅在新兴交叉技术领域设置和实施少数几个专业。中国科学院设立独特跨学科、跨机构的科技创新基地,为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系统集成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曾经说过:“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就是交叉、融合。近代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科不能交叉,或者交叉得少。这跟创新人才的培养、基本人才的素质有关系,跟大学、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政策导向等很多因素有关。”可见,建立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制度和环境,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
第三,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起人们公认的大学理念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而不是只会解决专业问题的机器。正如英国牛津大学的马克·柏蒂森(Mark Pattison)所说:教育的成果“不是书而是人”。本文的几所研究生大学也都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克菲勒大学将科研道德规范作为其博士生三门必修课之一;日本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通过学校每年举办的全校性学生学术论坛等活动,促进了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要求每个学生修读“通识案例必修课”,还通过科学与人文论坛等活动,指导和引导研究生做人、处世、治学。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日、韩的研究生大学都有清晰的科研和教育理念,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出科研成果,同时强调通过科研实践培养人才,在做科学过程中培养科学家,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服务社会。它们都是将前沿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单一大学或学院无法提供的研究设施、综合数据库和研究机会,大学师资既是教师又是研究人员,他们既要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又要开展科研工作。这种在科研机构基础上开办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我们在追思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先生同时,也在反思他老人家留给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受传统教育体制和选拔方式的影响,学生缺乏理性置疑精神;由于近代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科技界追赶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惯性,使得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缺乏原始创新精神;老师科研任务重,培养学生人数多,指导时间难以保证,也是导致我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认识我们生源基础与科研体制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更上一层楼,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颖,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