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写作漫谈

  • 任胜利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311
作者:任胜利

一、论文的准备与构思
在撰写科技论文之前,必须要思考和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阐述哪些观点和论据?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共同署名的作者是谁?有兴趣的读者是谁?要投稿到哪一份期刊?拟投稿的期刊有哪些文体方面的具体要求?凡事预则立,有针对性地准备,不仅有助于节省稿件撰写和修改的时间,同时也会增加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
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你为何要开始?你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RD结构: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及讨论和结论(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再加上题名(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
在着手撰写论文前,需要准备的工作有:
(1)仔细考虑所阐述结论的可靠程度,并将其与已有的认识相比较。如有可能,最好与本领域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讨论(如通过参加专业会议等形式),认真听取他们对自己计划报道内容的评价以及对相关论据和推理的质疑,然后再决定是否确要准备发表论文。
(2)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在结果(或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应认真、仔细地思考将要采用哪些插图和表格(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循必要、清楚的原则)。如果在图表的制作与分析中发现数据(论据)有欠缺,就要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或观察,是否需要修改(甚至放弃)原来的设想或结论。
(3)检索并查阅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在论文的撰写中最容易被轻视,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有相当多作者的引证行为也有明显的失妥之处,具体表现为故意(或非故意)回避引用重要参考文献、自引过多(只侧重引用作者本人早期的工作)、随意转引(从他人论文中间接地引用文献)等,并因此在学术界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或数据)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检索并查阅重要的相关文献,要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即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
为方便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建议作者在日常的文献阅读时养成随时采集重要文献书目详细信息的习惯;对于极重要的参考文献,应复制保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为方便论文撰写和修改中对参考文献的增删,建议在定稿之前对参考文献的标引一律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定稿后再视拟投稿期刊的需要决定是否将其改为“顺序编码体系”。
(4)组织论文。查阅一下拟投稿期刊习惯采用的论文结构,并结合已掌握的资料草拟一份简要的写作提纲。不要轻易抛弃拟投稿期刊所惯用的论文结构。
绝大多数原创性论文都具有IMRD的基本构架:
I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目的;
M材料与方法:描述如何做(研究或实验的材料与方法),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
R结果:叙述研究或实验的发现(结果),可采取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结果,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如果有机会,可在部门的讨论会或与小同行的非正式研讨中提出并讨论新得到的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在论文撰写前再做更多的工作;
D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的意义,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推断、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已有文献中正反两面的证据如何等,最后作结论。结论是否单独列为一节可视拟投稿期刊的习惯和要求,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 所阐述的结论较多,结论可单列节。
在努力对论文进行了撰写和反复修改后,再把修改后的打印稿分别送交给参与研究与写作的合作者、本领域中赞同该研究工作且又能提出建议的同行评阅,并请他们多提批评性意见。然后再结合这些反馈意见反复检查和修改原稿,直至满意为止。如果是给英文期刊投稿,投稿前最好请英语母语的同行或合作者做最后的阅审,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表达质量、增加稿件的录用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摘要的撰写
摘要(abstract)是现代科技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国家标准GB 6447-86对摘要的定义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作为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是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尤其是目前国际上各主要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对摘要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好的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 ract):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 (indicative abstract):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 indicative abstract):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由于摘要本质上就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所以其构成与论文主体的IMRD结构是对应的。因此,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梗概:
(1)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观察、实验的结果,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讨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建议,预测等。
(5)其他:不属于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
一般地说,报道性摘要中(2)、(3)、(4)相对详细,(1)和(5)相对简略;指示性摘要则相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另一种摘要文体,即“结构式摘要” (structured abstract),与传统摘要的差别在于行文中用醒目的字体(黑体、全部大写或斜体等)直接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标题。目前生物医学类期刊大多都已采用结构式摘要,并且不同期刊有关结构式摘要的标题设置也不尽相同。
摘要撰写技巧
(1)为确保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AD, 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2)使用简短的句子,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实验表明”(We found that )表示结果;使用“通过对的分析,认为”(Based on,we suggest that )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3)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如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摘要中必须避免使用图表。
(4)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5)查询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以了解其对摘要的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结构式摘要,应了解其分为几段,使用何种标识、时态,是否使用缩写或简写,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英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刻意追求使用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三、材料与方法的介绍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而快速判定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与方法。因此,如果材料与方法表述不清,就有可能导致审稿人或读者对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确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或实验能否被重复高度怀疑,而不管研究结果是如何的激动人心。
(1)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
通常先对材料做概述,然后再详细描述材料的结构、主要成份或重要特性、设备的功能等。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如果采用具商标名的仪器、化学试剂或药品时,还应包括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技术说明,并列出试剂或药品的主要化学和物理性质;有些甚至要求仪器和样品制造商的名称及所在地,如:lfex (Bristol-Myers Squibb,Princeton,NJ),Librium (Roche Products,Manati,Puerto Rico)。
对于实验材料,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并且相互间的有重要差别,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就需要使用商标和制造商的名称(商标名的首字母应大写,如: Teflon),以示与通用名的区别,并将通用的描述紧接在商标名之后,如: Kleenex facial tissues。
实验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组织应准确地标识出(通常按属、种和世系名列出),并说明其来源和特殊性质(年龄、性别、遗传学和生理学状态)、抽样的要求或标准等。当需要描述多种微生物种属或化合物的来源和特性时,可采用列表的形式;否则,在正文、表注或图注中简单描述即可。如果研究对象是人(志愿者或病人),则应特别注意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应交代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并根据情况兼顾一般性的重要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以及其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体重、身高、种族等)。
(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通常按研究步骤的时间顺序描述方法,其内容包括: 实验环境或条件(如温度、电压、辐射、特殊的光线等);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方法的理由;实验程序;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等。如果没有时间顺序,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实验步骤。
在“方法”的描述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必要时,应该完整地描述选择某种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设计或获得该方法,并且作者相信读者需要这种解释;普通的统计方法无需评论或解释;先进或不常见的统计方法需要适当引用文献。如果要描述的内容较多,可按层次使用子标题,并尽可能创建与结论中内容相“对应”的子标题,这种写法可保持文章内部的一致呼应,并且读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与其相关的结果。
(3)阅读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了解相关的具体要求
阅读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了解其对“材料与方法”的具体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些在期刊的“作者须知”中要求作者提供研究对象(志愿者或病人)“授权同意”的声明和作者所在单位的同意函,投稿时如果缺少这方面的材料,稿件将不被受理。
四、结果的表达
“结果”是作者贡献的集中反映,是整篇论文的立足点,因此也可以说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论文的前部分(引言、材料与方法)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和如何获得这些结果,后部分(讨论)则是为了解释这些结果的蕴含。
有些期刊常允许将“结果”(Result)与“讨论”(Discussion)合并,但作者在撰写初稿时最好将二者分开撰写,然后根据需要或审稿人和编辑的建议来决定是否合并。
结果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
(1)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表达要高度概括和提炼
不能简单地将实验记录数据或观察事实堆积到论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而不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般性数据。“囊括所有一切而不遗漏任何细节的举动并不能证明作者拥有无限的信息,而是说明作者缺乏甄别的能力”(Aaronson,1977)。
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来表达结果,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果应采用“原始数据”(实际观察数据)的形式来表述;对于数目很多的一般性数据的表达则可采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和正负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的形式。
描述结果的顺序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可以按“方法”部分中的顺序描述结果,也可采用以下方法:由老及新(如先叙述传统方法的治疗结果,再叙述新方法的治疗结果;按研究过程的时间顺序叙述;按重要性程度叙述。
(2)数据表达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
如果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可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的表述,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切忌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忽略叙述其趋势、意义以及相关推论;同时也要避免采用图件和表格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
应根据数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数据的表达方式。表格的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能够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尤其是不同组数据间的比较、关联、趋势等。表格和图件本身应具备“自明性”,即:图表题名和注释应准确而清楚地表达出数据或资料的含义,切忌只是简单地描述数据。
(3)适当说明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的理解
如果论文中还包括独立的“讨论”章节,应将对于研究结果的详细讨论留到该部分,但“结果”中应该提及必要的说明(或解释),以便让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此次研究结果意义或重要性。
明确地给出相关统计结果对于实验分析有时是十分重要的,通常需要提供的统计数据包括: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均值的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的间距(median and interquartile range);双侧检验(two-sided tests);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等。 如果有必要说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应在结果加以阐述,其中尤其要注意统计的科学意义。
(4)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洁、清楚
避免使用冗长的词汇或句子来介绍或解释图表。为简洁、清楚起见,避免把图表的序号作为段落的主题句,应在句子中指出图表所揭示的结论,并把图表的序号放入括号中。例如:避免使用“Figure 1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A and B”,建议使用“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 at all time points checked (Fig.1)”。

(选自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u/ren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