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院士 多彩人生——我眼中的刘建康院士

  • □邵玲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158
作者:□邵玲

“重视科学实验,着眼社会实践;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

对这位传奇般的老人,我早有耳闻:九十多岁了依然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锻炼身体,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上班,直到今天,他仍然亲自做实验,固守在科研前线......

27岁时,他在全世界首次发现鳝鱼从小到大由母变公,并由此打开了一个新颖的研究领域之门。 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动物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创了我国大中型水面养鱼的先例,使亿万中国人吃鱼不再难。

不少人认为东湖应该停止养鱼,可他提醒我们:在截污还未完全处理好之前,东湖不能停止规模养鱼,否则将再度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他的一系列举措使东湖养鱼业高速发展,扭亏为赢......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引以为豪的科学家,被称为“吴江才子”的刘建康院士,回顾人生,老人说最欣慰的事情是:“自己有一些创新的科研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对社会有用处。”带着崇敬和好奇,我们叩开了刘老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却很整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书多,满满的几个书柜加上办公桌上堆放的,少说也有上千本了吧,老人精神矍铄,看到我们来了连忙示意我们坐下,他和蔼的面庞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们的忐忑,我们的拘谨,刹那间烟消云散。

早年的留学生涯和丰富的阅历让老人对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80后,老人说道,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衡,物质是没底的,永远都没底,而我们的现状是太注重物质了,其实清风、明月都是可以欣赏的,精神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尤其是知识分子。

刘老说,孩子从小的教育很重要,不能娇生惯养,溺爱无度,18岁以后就要学会自立,不能再依靠家里了,回想自己的童年,老人说那是历经了重重磨难,但是艰苦的环境让他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不经意间,透过明净的玻璃,我看到了在书柜最上面的一格,在刘老伸手最难触及的地方,厚厚一叠荣誉证书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已经被遗忘,可是,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她们的,不会忘记刘老为祖国淡水渔业的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她们是刘院士默默奉献的一生的最伟大的见证。

谈及中国的教育,他强调,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注重学历是当前教育的一个误区,随着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的研究也要更多地转向应用,做科研要有目标,要为祖国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才是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重视科学实验,着眼社会实践;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刘院士用切身的感受告诉我们:年轻人不能眼高手低,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才能发现问题,不断创新。老人的一字一句无不渗透着智慧的芬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咀嚼,用心领悟!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采访结束了,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最后,我们都和老人一起拍照留念,看着照片上那依然和蔼的、微笑着的面庞,我们也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临走时,老人还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和我们一一道别,一份感动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人格的魅力,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邵玲,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

小洪山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