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很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落后封闭的小村里。回忆那悠悠岁月,每当新学期开学,我用飞快的速度解决掉语文课本上感兴趣的一些篇章后,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寻找可读读物,父亲枕头下面给了我新的天地,每当他农作在外,我能够获得不断刷新的小说读本,那个时候,我偷偷地背着他如饥似渴地徜徉于小说的世界,虽然那么多字还不认识。这段时间我的读书生活限于自己所能寻找到的一切汉字,进行着读书的原始积累,一些习惯至今犹存:上厕所若是不捧本书,我似乎已不能很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了!
童年如箭一般,懵懵懂懂就过去了,我开始上初中,眼界初开,小镇里的世界能够给我不断的惊喜,初中的语文课本似乎也比小学的精彩,同学们手中的课外读物也很丰富,四大名著是我最先正儿八经攻克的城堡,城堡里头藏满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叛逆的年代,鲁迅先生的文风令我这一介小小愤青顶礼膜拜,于是我和“弟兄们”寻找到他的几本小说集,如《呐喊》、《彷徨》,我们的作文里也尽是愤懑的情怀。现在应该感谢初中的语文老师,不知在应试教育举国闻名的湖北,他为何独具慧眼培养学生真正的文学修养,在他的要求下,我们全班竟然背《成语词典》,同时,从“学而时习之”开始,逐渐培养起来古文阅读能力,然后,又是在他的带领下,接触了很多的唐诗宋词,很多篇章当年熟记,至今仍是信口拈来。
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飞逝,我沿着国产的教育阶梯,一转眼进入高中,像其他人一样,我接触到很多的西方文学名著,并深深地被吸引了,记得最先买下的书是《十日谈》、《三剑客》、《根》,在高中的第一个寒假,我几乎废寝忘食,沉浸于《根》主人公在黑暗的奴隶制度下挣扎彷徨失望放弃的悲惨命运,在六代人的起起伏伏后,他们终于获得了自由,主人公的第六代后人在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后,沿着当年祖宗被运输贩卖的海路逆流而上,从美洲回到非洲。仅仅依靠一个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祖宗的名字,在刚果找到自己祖先生活的部落(因为那个名字同时也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并根据部落特有的历史记录找到了对于祖宗的记录,这样令人惊心动魄的人间悲喜剧让我在那个年轻的时代便开始思考人性和世界和平。之后的时间,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学始终令我流连忘返,每本大部头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丰富的世界,虽说断断续续,但高中三年下来,也是读了不少的书,最后三本是《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之后,即是高考,惊愕间就进入大学,假期之间,又翻了部西班牙的名著《堂吉柯德》。
大学的岁月是我第一个蜕皮期,青春期岁月留下的迷惘,加冠之年的不识世态,常年应试教育的残痕,让我在大学初期举步维艰,不似想象中的流金岁月,抑或是我这么好读书,却从没有从书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在孤独的日子里,我拿着茶杯在大学图书馆消遣着大把的空余时间,早出晚归。汗牛充栋的大学图书馆是如此庞大的世界,而我却沉浸于自己迷乱得世界,不知所措了。
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中国的古典文学与哲学,记得第一本是最普通的科普读物《古文观止》,读到苏轼《前赤壁赋》,“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则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真是令我那沉闷的心为之一新。在大三的那一年,我突然发现了这座大宝库,国学叙事伦理有条不紊,令人耳目一新。我惭愧虽为中国人,却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理解如此肤浅。所有的理解仅限于一群乱世之际只会评论,不做实事的批判者偏激理解和矫枉过正的反思。在第一次学读“学儿时习之”近10年后,第一次翻开《论语》!第一次开始认识到朱熹,曾国藩等理学大师。或许国学的博大精深,犹如清泉,我浮躁,荆棘的内心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的感化下逐渐清澈。我认识到祖国的文化竟然如此深奥,奇妙。庞杂的二十五史记录着过去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中华民族的繁华和灾难如此细致地代代相传,启迪后人,敢问世界,舍我其谁?始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学说支撑了整个中国历史的治国理论,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无不自成学说。此外更有数不清的家书、笔记、家训、考据,它们是文化的海洋,我们终身习读,却不可能达到彼岸,识其全貌,唯有勤之勉之,活到老,读到老。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早年囫囵吞枣,所获无几,之后因为迷茫寻找答案又另辟天地,似有所获。然而,人类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书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无边,不知有多少知识值得我们深刻学习,思索和躬行。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人类世界的经典。在日后的岁月,我将终身与好书为伴,与好书为友。老年回首,我的一生便是读书人生。
(蔡龙,中科院声学研究所08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