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人才”紧俏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752

生物学领域专家近日指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迫切需要两方面人才:一是从事实验室研发的“上游学术人才”,他们能够帮助提升中国的生物科技水平;一是熟悉科技成果产业化操作的“下游工程人才”,他们能够及时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虽然我国生命科学学科目前每年有四五万名毕业生,但是由于生物学科仍然采用传统意义的学科分科和专业分支,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并没有相应更新,“下游工程人才”培养的缺位,已成为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一,就是研究与市场脱节,而造成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金融投资方面的人才大多不懂生物技术,同时专业的生物技术人才又不懂市场开发。据权威人士估计,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上游开发”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工程”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大批既熟悉生物科技知识,又熟悉产业化诸多环节的复合型“双料人才”,而这恰恰是生物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短腿”。据悉,目前很多高校的生物专业基本上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没有给具有营销、管理才能的学生以更好的知识支持。对于培养生物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专家认为,校企合作是不错的途径——课程设置要反映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信息,并添加相关法规、知识产权等课程,强调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到相关生物医药公司实践的机会。专家指出,高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不同学校应有不同定位,学校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道路,不要让所有的本科生都以考研究生为主要学习目标,所有的研究生都以从事学术研究为目标。据悉,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正在研发相关课程,准备在今年秋季推出8-10门课程,包括法律、管理、金融等课程,提供对产业感兴趣的学生来选修。复旦还计划给企业家、投资者开发一系列课程,帮助他们熟悉高科技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