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白春礼院长在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 □白春礼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127
作者:□白春礼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年,适逢我们伟大祖国迎来建国60周年,中国科学院也将庆祝建院60周年。在这欢庆的日子里,又有7194名硕士生、5348名博士生,共计12542名新同学,将进入研究生院继续学习深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中科院全体科技人员,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参加今天典礼的来宾和老师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同志们、同学们,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想跟大家一起,先回顾一下我院研究生教育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特殊贡献。

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始于1951年。在1951年6月,中科院、教育部联合发布了《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拉开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当年全国选拔录取的276名研究实习员和研究生中,中科院招收了96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后,中科院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成为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的社论指出,“正规的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开始,以后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应当建立正规的研究生制度”。从1955年到1965年,中科院又累计录取了1518名研究生。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华民族迎来了科学和教育的春天。我院众多著名科学家联名上书,明确提出了——“为追赶世界科技的发展,我国应该尽快大批量地培养研究生”的积极呼吁。1977年9月,中科院正式向国务院呈报了“恢复招收研究生”的请示。经国务院的及时批准,1977年11月,中科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在中科院的带动和推动下,使得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中断了12年之后,得以恢复。

与此同时,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经党中央国务院1978年3月的正式批准,中科院创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也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前身),并赋予了在北京独立办学的高校职能。同年,中科院招收了“文革”后的首批研究生1529名,我也有幸成为这批研究生中的一员;这1529名研究生,占了当年全国招生人数的14.3%。

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学位制度的确立,中科院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双学位博士。1983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获授博士学位的18人中,中科院培养的就占了12名。迄今,中科院已经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研究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国防等重要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随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战略决策的实施,中科院于1998年全面展开了“知识创新工程”;并于2000年底,将全院109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体制改革、资源整合,更名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经过9年来的建设发展,我们今天的研究生院,已经成为目前教育规模最大、培养实力最强的一所特殊的研究生高校。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包含北京的3个教学园区、京外的5个教育基地、分布全国的116家培养单位(即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研究所);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平台和形象、以培养单位为基础和延伸、与科技创新事业紧密结合的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了高水平科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并为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320位两院院士、4214名博士生导师、3891名硕士生导师,直接参与了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工作。相关研究所的4个国家实验室、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多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同学们的科研实践,提供了一流的设施设备条件。全院每年成千上万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既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于科技前沿,也为同学们的科研实践训练,形成了有力的保障。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优势,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和学习空间。我校的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1个,工程硕士的专业领域17个,以及MBA培养点1个,并在各研究所还累计拥有 135个博士后流动站。

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每学年仅在北京教学园区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就超过1100门,集中教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规模,达到了7200余名。并且,约1400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着课程教学,其中还包括70余位院士常年亲临教学讲台。在夏季小学期,每年还有超过200名的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讲课,介绍学科前沿进展。另外,“空中课堂”和“课程网站”也不断优化,目前已有800余门课程上网,可以实现研究生跨地域、跨年级的学习共享。

同学们,我们研究生院的建设发展,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发挥中科院的强大科研优势,为国家更多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同学们创造更完备更优越的学习成长环境和条件。每当我看到有这么多年轻同学,每年从各地各校汇聚到研究生院,形成了又一支朝气蓬勃、献身科学的新生力量,内心总是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今天,是新同学们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将是你们人生中一段十分重要的历程。在这里,我想赠予同学们几句话,是我喜欢并一直从中深受激励的、古代先哲们留下的名言。

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希望同学们注重思想品德的完善、人文素养的汲取,注重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个人责任,注重修身正己、崇尚诚信、文明自律,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选择并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人。

第二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刻苦钻研,立志成才;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进取之心,在知识海洋中不断地探求、在科学道路上不停地攀登。对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挑战者,成功的机会,往往会屡屡垂青。

第三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正身处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伟大时代。我希望同学们,深入地学习、大胆地疑问、冷静地思辨,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希望并鼓励你们,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既立足平凡、又追求卓越。

同志们,年轻一代的进步和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作为研究生院的院长,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既感到幸运和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25个教师节。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辛勤工作的所有教职员工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如今,站在研究生院这个新起点上,让我们努力践行路甬祥院长提出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校训,勤奋求实、进取创新。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谱写出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华章!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老师们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白春礼,中科院党组副书记、

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