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夏初,承载着中科院研究生院师生殷勤厚望的博士合唱团一行五十余人再次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又一次慰问京外研究所师生的社会实践与汇报演出之行,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位团员青春的面庞上,此行的目的地有两个——石家庄和太原。
这一路上洒满了团员们的歌声与笑语,夏日里灿烂的阳光也凑趣般照进车窗映出青春的斑斓的色彩??很快,石家庄,这河北省会、华北重镇就在眼前张开双臂欢迎我们了。像其他省会城市一样,石家庄,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华喧嚣的商业街市,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编织成一部现代城市的交响乐。据说一百多年前,这里仅仅是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庄,当年一个偶然的因素使石家庄成为铁路的交会点,由此带来了一个城市在上个世纪之初的重大变化,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并最终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石家庄人的热情与朴实。当校车驶进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大门,早就搭建好的由大楼门厅改造成的露天舞台映入大家眼帘,中心老师和同学们迎了上来,忙着帮大家搬行李??晚上7点钟,演出即将开始之时,几百名老师和同学围坐在露天舞台前,天空却飘起了小雨。人群没有骚动,观众们依然秩序井然地坐在位置上,早有准备的组织者把雨衣分给大家。坐在前排的人把带来的雨伞都收了起来,好让后排的人看个清楚。没有人起立,没有人离开,演出在雨中开场,掌声在雨中更加响亮。
雨下的大了一些,舞台前方指挥台上开始积水,聚光灯打在林老师的身上,映出落在林老师头发上水珠点点,中心老师想给林老师撑伞,林老师说:“这是我演出、做指挥的本分,下刀子也不能打伞演出”,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台下的观众们为我们击掌打拍,兴致盎然,坐在第一排的是中心离退休职工自己的老年合唱团成员,他们的掌声最持久、最热烈、也最令人感动。观众的热情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也把自己投入到旋律中,全身心的去演绎,热热闹闹的演出引来了许多的过路市民,他们纷纷驻足观看,雨渐渐的停了,演出却在台上台下互动中渐入佳境。热情与朴实成为了石家庄留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代名词。
第二天,与中心的老师同学们挥手作别,一行人从石家庄出发,沿着“晋煤外运”的路往西行进,不远,有一座屏风一样的山脉,它就是太行!是阻隔山西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车子驶进了太行上,山路也变得险峻,那传说中的山西好风光却在眼前一点点显现出来。
“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我们行进在太行山脊上。这纵贯南北、逶迤千里的巍巍太行山,头枕着北京、脚抵着黄河、背负着三晋、怀抱着燕赵。马院长和刘老师特意把队伍停下,让大家下车感受这自然的壮美:近处是这层峦叠嶂、起起伏伏的山连山、山套山;远处就是那一坯黄土掩风流的山西大地;黄土黄河大槐树,中华民族到这里寻根;远处绝壁上的古长城上写满了沧桑;塞北的朔风吹去都市生活带给我们的浮浅;行走在太行,人们会被这自然的、历史的存在震撼得无语。38岁的冼星海当年就是这太行山上的烽火召唤下谱写了激昂的旋律:“红日照遍了东方——”;37岁的左权将军就是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化作了这太行的泥土;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多少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深爱的土地上??立足于太行,这壮美的自然、这血火淬炼的历史,穿越时空,永远辉映着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翻过了太行,很快到了太原,山西煤化所的舞台上,合唱团与煤化所的同学一起为大家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演出。演出完,在煤化所老师的带领下,团友们参观了美丽的晋祠,古人云“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古柏齐年、难老泉)别有一番意境。
从太原回到北京已经是周日晚上九点。途中过八达岭时天降大雨,再加上山路崎岖,使这次太行行的归程颇有了些惊险的意味,马院长从始至终坐在副驾驶位置,眼睛里满是血丝,炯炯的盯着前方,不时安抚回头我们情绪,好在有惊无险,大家平平安安的回到学校,两天的太行行结束了,回头想来,感谢研究生院和石家庄、太原的研究所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开拓眼界,感悟良多。
太行行,行太行,从华北平原到太行之巅,自然有着雄奇大美,历史沧桑而卓绝,文化深厚且悠悠,乡情浓浓永不忘,一场场、一幕幕浓缩在这两日的行程当中,成为了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读万里书,行万里路”是我们博士合唱团的宗旨,飒飒太行行的点点滴滴也将融入到博士合唱团的歌声中,我们将用歌声将这些感悟描绘、传承、创造出来,传播到祖国的山山水水,传播到遍布全国的科学院老师和同学的心中。
(杜凯,博士合唱团男高声部,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