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梦想

  • 邓勇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86
作者:邓勇

中华民族有一个梦,一个始于公元1840年的梦。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很长的历史,近代却是从1840年算起。从那时起,我们有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了谭嗣同的“投门望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还有了天安门广场上镌刻着那毛泽东主席的“??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著名碑文;我们更还有邓小平同志“落后就要挨打”的告诫、“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谆谆教诲。我们民族的这个梦,就是伟大的民族复兴。如今,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中,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这个梦。这个伟大的梦想,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科学院有一个梦,一个可以说始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不久的梦。在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同时,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就筹划和组建了人民的中国科学院。再过几天的11月1日,也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建院60周年的庆典日。其实,还可以说在更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梦想着“科技救亡”、“科技强国”,直到了1949年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才提供给了中国科学家实现梦想理想的时代机会。至今60年了,中国科学院的几辈科学家、几代科技工作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众所周知的“两弹一星”伟大工程中,正是他们对强国梦想的追求,让我们这个古老文明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终于挺起了钢铁般的脊梁;还有,在近十几年来的“知识创新工程”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秉承着光荣的传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迅速追赶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基于“科技强国”的伟大理想和伟大实践,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几辈人,都一直梦想着有一个符合“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互促进依托”规律的、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这个梦,正在努力实现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有一个梦,这个梦的开始标志可以定为31年前,也就是经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的成立之后。为了继承发展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就开始了50多年的、丰厚积累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为了实现中科院几代科学家、几辈人想有一个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梦想,研究生院31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有过闪光的骄人成绩,也有过艰辛、曲折,甚至磨难;但是,头顶着“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的荣耀、依靠着得天独厚的中科院宏大丰富的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的资源,“做强、做大”的心一直不甘、梦一直未灭。直到世纪之交,全院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研究生院的更名组建,随着“三统一、四结合”方针的实施,伴着“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践行,还有“共有、共治、共享”的确立,我们全校师生和各研究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目标,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梦,这个梦,已经不太遥远。

在研究生院里有一群人,这群人还有一个梦,这个梦已经整整7年了。在2002年11月下旬,研究生院党委向中科院党组呈上了一个报告,提出了“建设有当量、有形象的研究生院主校区”的郑重请示。这个时间点,可以作为这个梦的起始标志。我们的这个梦,路甬祥院长提出了“既然要建,就建成一个亚洲最好校区”的明确指示,白春礼院长作出了“按照党组决定,尽一切力量办好”的坚定支持!整整7年了,25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有过殚精竭力的争取、处心积虑的筹谋,有过兴奋亢进的驱车夜奔、寝食难安的期待煎熬,有过获得进展的欢悦、遭受挫折的沮丧??。整整7年了,为了这个梦,我们有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情,依旧如故;我们中间,有人的青丝熬成了花白的头顶,不堪回首;有人的青春面庞刻上了风雨年轮,岁月见证。在我们中间,还倒下了肩并肩奋斗、却英年早逝的战友,今天抬头仍能看见她关切的笑容、凄楚不舍的神情,她没够等到今天的欢庆热闹,扼腕痛惜。同志们、朋友们,整整7年了,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开工典礼,这意味着,我们这一群人的这个梦,已经变得伸手可及了!

(本文节选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在雁栖湖校园开工仪式上的即席演讲,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