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创新发展 三十载春华秋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历程概述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83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云集了全国各学科的顶级科学家,并拥有当时国内最好的科研条件。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科技人才,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中国科学院当年招收95人,占总人数的34.4%。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由此拉开。

1955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命令发布实施,同年9月1日在《人民日报》全文发布。这标志着我国正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也确立了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先行地位。此后的10年中,中国科学院有81个单位招生(占全国招生单位的34.6%),至1966年共招收培养了1200余名研究生。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针对当时我国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现象,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9月向党中央、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恢复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在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中,对研究生的招生条件、录取方法、生活待遇、培养目标、学制及分配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同年11月3日,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了《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自此,我国中断了12年的研究生制度开始恢复。

同时,中国科学院自1964年开始筹建研究生院的想法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1978年3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为与在合肥建立的研究生院区分,又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出任第一任院长。研究生院的成立,成为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年报考者超过万人。

随后的20年中,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了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的历程,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理念、培养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研究生培养不仅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而且质量优良,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和赞誉。

1998年,中国科学院承担起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任务。虽然中国科学院在过去的近50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领导体制、培养模式、环境条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以单个研究所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距离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知识创新工程对高级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科学院党组高瞻远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整合全院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复同意,重新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是新时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

200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50余年的风雨历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经过30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除高等学校外的又一个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重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分布在全国的5个教育基地和100余个研究院所为基础,建立起以北京为主体的覆盖全国的网络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坚持“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原则基础上,负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

经过体制改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100余家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所共同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两段式”的培养模式、“院所结合”的办学原则,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课程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各研究所在学术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优势,得以相互融合、互为促进。

为研究生讲授基础课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和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一流的师资和课程教学使研究生不仅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各培养单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量高水平的研究课题,使研究生能够尽早参与科研实践,为锻炼其科研实践能力、开拓其创新思维,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各培养单位与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流,研究生在学期间拥有更多的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和前沿动态,也为研究生们创造了开放的教育环境、活跃而宽松的学术氛围和高起点的交流平台。

体制的变革给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知识创新工程的全面推进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随后几年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在招生规模、学科建设、教学与培养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研究生院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更名组建,确立了中科院院研究生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坚实的法理地位,使得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外部环境大为改善,社会声誉大幅提升,教育品牌逐步确立。自2001年开始,研究生院抓住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研究生招生规模实现快速突破,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到2007年底,在读研究生达到3.4万,其中博士生占51%。

集成中国科学院的学科优势,服务于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研究生院自2001年9月起新增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并在19个一级学科领域内自主设置了35个学科专业,满足了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需求,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目前,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达到26个,博士点达到113个,硕士点达到131个;学位授予基本上覆盖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主要学科专业领域,并且在理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等领域,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以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两级管理,所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

几年来,研究生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集中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从2001年起,依靠各培养单位,组织完成了课程设置2400余门,并相应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了教学管理;研究生基础教学课程供应量不断增加,2007年开设课程达到1000余门;实施了学期制度改革,夏季学期已连续举办5年,课程以学科综合、发展前沿、专题讲座为主,授课教师汇聚了国内外的大家名流,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独有的优势和特色。2007年6月,经中科院院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研究生院开始实施“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通识案例课程”、“相对标准考核规则”四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新措施。

几年来,在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研究生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已举办60余场报告,涉及教育、科技、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主题;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各教育基地和培养单位组织的“小洪山论坛”等富有特色的科学文化活动,都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吸引了全院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各培养单位,有利于创新教育和研究生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正在逐渐形成。

在新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中,中国科学院始终站在最前沿,走在最前列,在制度建设、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和先导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也确立了中国科学院在新中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先行地位。

1955年——1965年10年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虽然历经波折,但为探索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这期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对我国科研人才的补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们中大部分在改革开放之后成为科研战线的中坚力量和各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就有40余人。

1977年,中国科学院率先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参与了新中国学位制度创立的全过程,198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后,中国科学院又率先进行了试点。1982年2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了我国学位史上的首次博士论文答辩。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同步进行,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创新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科技创新人才,这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特色与优势。这一特色与优势,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从1999年到2007年全国共评选884篇,研究生院46个培养单位共有140篇博士论文获奖,占总数的15.6%,而研究生院在学博士生总数约占全国的9.2%。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工程的生力军。正如路甬祥院长指出的,“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已很难找到一项没有研究生参与的重要科研活动,也很难找到一项不包含研究生贡献的重要科研成果。”“研究生不仅寄托着中国科学院的未来,也支撑着中国科学院的现在,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0年来,6余万名高素质人才从这里走入社会,进入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成为相关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他们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有30余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这样一支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管理和全社会科技素质的提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将为我国创新国家体系的建设、未来的科技教育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中国科学院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研究生教育工作是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做出创新贡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教育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实践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将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