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光先拉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即1923年11月7日至11日之间,在一艘从中国开往法国巴黎的轮船上,有一位赴法留学的年轻人用诗歌向未婚妻张宗英小姐写下了自己的志向:
许身学术界
你该当留意些! 你所有行为,莫忘了你欲达到的目的。一个人,既然学术界许身,便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法。父母老,弟妹小,他们总当好!莫他管,只向前途跑。
“许身学术界”后,做人的态度会有什么变化?这位年轻人在这首短短的小诗里,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从此,认定自己的目标“只向前途跑”就成了这位年轻人一生“简洁”的生活哲学,成功的哲学。现在重读他这首小诗,让我们想起了美国电影里的那个“阿甘”。
从此以后,这位年轻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双腿在学界迅猛奔跑,几乎奔跑了整整一个世纪,
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这位年轻人,就是来自中国浙江东阳的严济慈先生。留法期间,正是凭着这样的志向,经过超凡的努力,严济慈先生成为第一位在法国科学院宣
读论文的中国人,亦是第一个荣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的华人。他的导师法布里(C. Fabry)在法国科学院宣读他的论文,这使他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那时他才27岁。
留学法国期间,严济慈先生还这样记述自己对学术,对人才的渴望:“故吾在法数年,不敢作有若何成就之奢望,惟求在养成学之习惯,而沟通吾华与各国之科学界,以达互助地步。生不欲万户侯,但愿一握天下诸学者手。”
好一个“生不欲万户侯,但愿一握天下诸学者手”!他那双有力的双手后来不知握过了多少只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手,中国的,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一句话,来自世界各地的。
在34年后,即1958年,严济慈那双大手曾紧紧地与中国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相握。
在53年后,1977年10月20日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的《人民日报》上,严济慈先生以《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为题,正式宣告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即将成立。时年业已77岁的他,深深地知道,他那双有力的大手必将迎来一大批经过“文革”磨难的有为青年。因此,他深情地向全国人民,向这些青年学子做出这样的承诺:
“我虽已古稀之年,......决心为培养我国年青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而竭尽全力。”
只有经历过那样年代的人们,才能更加深切地理解严济慈先生这篇文章承载着多么重的份量,也才能深切的理解这篇文章对于有志于科学的青年人会带来多么大的激励,会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仅仅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有近万名青年学子纷纷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这就是历史的佐证。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开创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它诞生在刚刚粉碎“四人帮”后不久的历史年代,它所面临的难题繁重如山,它所面临的挑战不仅需要大无畏的气概,更需要“竭尽全力”的坚实付出。当年严济慈先生以及他身边的同事们正是这样做的。
虽说,在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9月10日给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中,对于“培养目标”、“学制和分配”、“研究生的招收”、“研究生的培养”和“研究生的待遇”等问题均有所论述,也得到了当时国务院的批复。然而,这些表述均是非常原则性的,要具体加以实施还得付出极大努力。
例如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如何确定?要不要破格录取?考试的科目如何确定?内容的程度如何把握?录取的人数如何把握?上报国务院的“300人”能不能突破?等等......
每一个问题的后面无不连带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以及一大批的需具体落实的问题。
我是1978年2月从中国科技大学调入研究生院的,有幸列席严济慈先生亲自主持的一些会议,并具体参与了一点工作,深深地体会到严济慈先生他那种不折不扣的“竭尽全力”态度。
例如,严济慈先生亲自担任招生领导小组的组长,与一批著名科学家一起共同研究和决定重大问题。这些科学家当中,有钱三强、叶笃正、王应睐、王大珩、钱人元、朱洪元等。我们一些曾列席会议的人员说,“这是一个何等超强的领导小组啊!”
正是这样一个“小组”,他们作出了决定:对于成绩优秀的报考者可以破格录取。于是,相当一批的优秀青年被破格录取,他们在后来大多都发挥了很突出的作用。
正是这样一个“小组”,他们作出了决定:由于“文革”的耽搁,社会上已积攒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因此根据成绩可以多录取一些。钱三强先生发表意见说,人多了,即便条件差一些也无关紧要,西南联大的条件不是也很差嘛。于是,最终录取了近千名研究生。
......
严济慈先生的“竭尽全力”给研究生院带来了第一个那样激动人心的时刻。1978年10月14日,在第一任院长严济慈先生的主持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举行了简朴然而隆重的开学典礼。在这个隆重的聚会上,不仅与会的近千名研究生个个意气风发,摩拳擦
掌,准备为“科学的春天”大干一场;而且众多的老一辈科学家如吴仲华、贝时璋等,中青年科学家杨乐等近五百名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欢聚一堂。从此,在我国教育史上,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严济慈先生就是这样,“竭尽全力”地“只向前途跑”,在这个世界上长长的“跑”了将近整整一个世纪。当他的塑像在研究生院落成时,我在这位倍受尊敬的长者的塑像前曾这样说:
“当今,我们多么需要呼唤科学巨匠,而科学巨匠的造就更需要科学大师的“肩膀”。从此以后,严济慈先生的“肩膀”将永远高高地矗立在研究生院,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登高的阶石!”
江城子·中科院研究生院成立30周年情寄严老
百年亮照有慕光①,“长跑”苦②,费担当。③
学园无界,子弟岂平常!
研究生院终有立, 多少事,意犹香。
雄才代代有君依, 爱如风,用肩扛。
云起云落,喜看苑中芳。
寸断玉泉思过往,君永立,绿苍苍。
注:①严老字慕光,近百年一生的他崇尚光明,连诸多爱子亦均以“光”署名。
②严老赴法留学途中,在轮船上给未婚妻写的诗中有一语说“许身学术界,...只向前途跑”。
③指1977年10月20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的《人民日报》上,严老以《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为题,正式宣告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即将成立,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颜基义,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